- +1
朱光潛:中國學者犯最多的一個誤謬就是“離題攻擊”
? 朱光潛
▍缺乏愛真理的精神
中國學者,多數(shù)都還不能超過“學以致用”的淺見。他們以為,學術以有用為貴,真還是第二個問題。學術原本有實用,以前人研究學術也大半因為它有實用,但人類思想逐漸發(fā)達,新機逐漸呈露,好奇心也一天強似一天,科學哲學都超過實用的目標,向求真理的路途去走了。真理固然有用,但縱使無用,科學家哲學家也絕不會因此袖手吃閑飯。精密說起來,好奇與求知是人類天性。穿衣吃飯為饜足自然的要求,求學術真理也不過為饜足自然的要求。誰能說這個有實用,那個就沒有實用呢?我們倘若要對學術有所貢獻,就要趁早培養(yǎng)愛真理的精神,把實用主義放在第二層上。
這方面最典型的是過分強調科學研究的實用主義,不注重甚至于打擊基礎理論研究的現(xiàn)象依然是當今的流行思想。
▍缺乏科學批評的精神
第二個缺點就是武斷盲從,無批判的精神,這大概是我國此前學術界“獨尊”主義的流毒。武斷就是過信自己,盲從就是過信他人。過信自己的固執(zhí)一種學說,以為這一定是對的,別人與他辯論,他只是老氣橫秋,充耳不聞。這是對自己無批評的精神。過信他人的總是見風使舵,追趕潮流。這是對他人太無批評的精神。武斷和盲從,都因為沒有批評的精神,都是學術界的剜心蟲。我們應該同這些惡根性作斗爭。
說我們沒有批評的精神,不是說我們不批評,我們也很好搬弄是非,不過無科學的批評的精神,往往犯邏輯上的誤謬。最普通的誤謬就是提出一條主張,不舉出理由;或者雖舉理由,不找出幾件事例來證明這個理由。
還有一個誤謬是我國學者犯的最多,就是離題攻擊。他們對于和私見不合的學說,未曾考究到十分清楚,未曾平心靜氣的用理由批評,且先把主張那個學說的人烏七八糟的亂罵一番,好一點的也要嘲笑他一番。冷嘲熱諷成了某些人的特長。這些人,有些因為智力薄弱,也有些因為故意負氣,同敵手抗衡。負氣者固然不是,逼令他負氣的人也難辭其咎。他們一個違背真理,一個致人違背真理,對于真理同樣貽害。真理是個和平世界,里面無種族,無界限,無門戶,無成見,向這個世界去的個個是朋友。
武斷就是過信自己,有一定成績的人就樹立山頭,利用各種優(yōu)勢和資源打擊異己。盲從就是過信他人,沒有成績的人過分盲目崇拜他人,毫無主張和主見,迷失自我。這些問題的本質就是沒有科學思想的體現(xiàn),根本不按照科學的原則方法進行學術交流。
▍缺乏忠誠扎實的精神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個規(guī)律在學術界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就自身說,不知是知的導火線,如果假不知以為知,知不復成為目標了。就他人說,以不知為知,他人如果信我,便致以訛傳訛。前面是自欺,后面是欺人。自欺欺人就是自誤誤人。所以科學家主張一種學說,往往以畢生精力去仔細觀察實驗思考。等到他自己十分透徹,覺得十分靠得住,才把研究成果公之于眾。這才是學者的忠實!
現(xiàn)在我國學者的發(fā)表熱太狂了。許多人對于學術沒有下個真功夫,就著書立說來欺世盜名。還有一些人,一種學術自己也不十分透徹,就來道聽途說的介紹事業(yè)。
忠實精神的另一面,就是不剽竊。是我發(fā)明的,才敢說是我發(fā)明的;不是我發(fā)明的,不應該掠人之美。現(xiàn)在我國著作有百分之幾是作者自己獨創(chuàng)的呢?有百分之幾申明他的根據(jù)呢?英雄所見,有時或不期而同。但是在這個過度時代,學術界張冠李戴的把戲實在不少。這件事從表面看,似乎對于學術不生壞影響,但解剖心理,剽竊由于愛真心太淺,虛榮心太重。這兩種心理與研究學術的精神根本沖突,我們決要破除這種習氣,努力做忠實的工夫。
▍缺乏獨立創(chuàng)造的精神
模仿熱大于創(chuàng)造熱,也是我國學術界的大危機。模仿原本沒有十分壞處,但你如果希望學術一天進步一天,你定要有模仿進一步去創(chuàng)造。現(xiàn)在我們所模仿的起初都由創(chuàng)造得來的。如果只能守成,沒有新創(chuàng)造,將來環(huán)境變遷,我們沒有新知識和能力去適應,定會淘汰的。我們占人類四分之一,責任比別的民族都較大些,我們當然不能全然抱著膀子閉著眼睛跟著他人走。
趨附風會的辦法,原本不無片面利益。但同時把精力吸收到一方面去,各種學術不能平均發(fā)展,就是那種獨尊的學問也因而沒有“它山之石”,不能繼續(xù)的進步。這還是小事,模仿還有更壞的缺點。獨立創(chuàng)造的精神是學術進化的驅遣者。模仿熱太重,這種獨立創(chuàng)造的精神漸漸被它剝蝕去了。戰(zhàn)國以后二千多年我國學術進步遲緩,就因為這個模仿熱戰(zhàn)勝創(chuàng)造熱。現(xiàn)在我們自問一聲,“這個二千多年的老狐貍尾子還沒有割去么?”
▍缺乏客觀實驗的精神
我國學者最普遍的缺點,要算是好理論輕察驗。學術上原則定律都要根據(jù)事實,事實都要由實地觀察和實驗來,才真確精密。近代科學發(fā)展得快,就因為兩個原因。一,就態(tài)度說,客觀漸比主觀占勢力;二,就方法言,察驗漸比空想占勢力。這兩個原因在事實上不能分離,惟其重客觀,所以尚察驗。客觀比主觀,察驗比空想,效力較大,因為主觀與空想常易為成見幻覺所誤,察驗一方面能供給思想材料,一方面可以糾正思想錯誤,使得結果真確精密。所以近代科學都較重察驗。
本文節(jié)選自朱光潛1922年3月30日、31日發(fā)表于上海《時事新報》的文章《怎樣改造學術界》,現(xiàn)被收入《朱光潛全集》(第八卷),轉自“中華好學者”。歡迎個人分享,媒體轉載請聯(lián)系版權方。
原標題:《朱光潛: 中國學者犯最多的一個誤謬就是“離題攻擊” | 文化縱橫》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