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酷暑煩躁如何防情緒中暑?中醫養心:夏季情緒像愛人般外露
在驕陽似火的天氣里,不僅人們的身體容易中暑,心理上也會“中暑”,其主要癥狀是心情煩躁、易動肝火、好發脾氣、思維紊亂、行為異常、對事物缺少興趣。

夏季養心為先
中醫理論中,五臟對應五時,夏季屬火,對應的臟腑為“心”,所以入夏之時,養“心”為先。具體來講,夏養心的“心”并非完全現代醫學里“心臟”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臟在內“主神”的整個神經系統,甚至精神心理因素。
上海市中醫醫院內科趙杜鵑主任醫師說,夏季烈日酷暑,腠理開泄,汗液外泄,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心氣最易耗傷,故祖國醫學認為“暑易傷氣”,“暑易入心”。在炎熱的夏天,尤其要重視精神的調養,因為神氣充足則人體的機能旺盛而協調,神氣渙散則人體的一切機能遭到破壞。因此,夏季神氣調養要做到神清氣和,快樂歡暢,胸懷寬闊,使心神得養。要讓機體的氣機宣暢,通泄自如,情緒外向,呈現出對外界事物有濃厚的興趣,切忌發怒,這是適應夏季的養生之道。
那么應怎樣進行自我調節?《黃帝內經》說得好,應“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意思是說,夏季要晚睡早起,切勿因厭惡長日而心情煩躁,濫發脾氣。要精神飽滿,并充分宣泄,就像你面對所愛的對象,情志應充分外露,這才是適應夏天的氣候,保護養長之氣的方法。
如果違背夏季養生之道,首當其沖受傷害的是心臟系統,心之陽氣不足,無法抵抗外界寒氣,讓寒氣侵犯人體外表,到了秋季就會發生內熱外寒的現象,如果這種現象在秋季不能治愈,發展到冬季就是重病。
俗話說的“心靜自然涼”,在炎熱的天氣里一定要學會“靜心、安神、戒躁、息怒”。夏季養心首先要做到讓心靜下來,清心寡欲、閉目養神都有利于“心”的養護。而聽悠揚的音樂、看優美的圖畫,或釣魚、打太極拳等緩慢運動,都有利于調節精神、保持心情舒暢。
夏季“養心”有非常明顯的實際意義。因為在夏季,氣溫過高本來就容易使人精神緊張,心理、情緒波動起伏,加上高溫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病人很可能出現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即便是健康人,也可能出現情緒暴躁等現象。所以養心也是防止情緒起伏,甚至預防疾病發生的好辦法。
飲食清熱解毒
那么,夏季飲食養生應遵循什么原則呢?
趙杜鵑醫生說,夏季氣候炎熱,人體氣血趨向體表,從而形成陽氣在外、陰氣內伏的生理狀態。人的消化功能較弱,食物調養應著眼于清熱消暑、健脾益氣。因此,飲食宜選清淡爽口,少油膩、易消化的食物,適當選些具有酸味、辛香的食物,以增強食欲。
夏季的飲食要多辛溫,少苦寒,節冷飲。少吃苦寒的食物可避免損傷心陽。多食辛味食物以養肺氣,以免心火過旺而制約肺氣的宣發。
酷暑盛夏,因出汗很多,常感口渴,所以適當喝些飲料,可幫助體內散發熱量,補充水分、鹽類和維生素,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如西瓜、綠豆汁、赤小豆湯等,皆有良好的清暑解渴之功,但切忌因貪涼而暴吃冷飲、冰水、涼菜、生冷瓜果等。否則,飲冷無度會使胃腸受寒,引起疾病。故有諺語說:“天時雖熱,不可貪涼;瓜果雖美,不可多食”。
夏日氣溫高,暑熱邪盛,人體心火較旺,因此需常用些具有清熱解毒清心火作用的食物或藥物,食物如西瓜、苦瓜、絲瓜、綠豆、百合、藕。調理藥物如菊花、薄荷、金銀花、連翹、荷葉等。
蔬菜瓜果度“苦夏”
炎炎夏日,人們常常會食欲不振,不思飲食,身體乏力,精神不振、煩躁、頭暈、胸悶,中醫講這是“暑傷氣”,民間則說是“苦夏”。
趙杜鵑說,苦夏不是病,它是由于氣溫高、濕度大等氣候因素,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了人體體溫調節中樞發生了功能障礙,產熱和散熱功能也就趨于紊亂,于是就引起了功能性低熱。加上夏季氣候炎熱,大量出汗,汗液帶走了很多水分和鹽分,使身體的電解質失去平衡,所以就出現渾身酸懶無力等癥狀。反映在胃腸上,人們就會感到食欲不振、腹脹、便秘或腹瀉或二者交替,繼而出現全身倦怠無力、心悸、出汗、失眠、多夢等神經衰弱癥狀。
如何安度苦夏?除了注意心理調試,安神戒躁外,多食瓜果也很重要,每日保證0.5公斤(生重)的蔬菜和2~3個水果。可多選用苦味蔬菜,如苦瓜等。
應注意的是,粗纖維過高的蔬菜,如韭菜等,不宜食用過多,以免導致消化不良和胃腸不適。嚴重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C和維生素B以利于調整植物神經功能,消除苦夏癥狀。
另外,要補充午覺。夏季晝長夜短,又因燥熱,多少會影響人們正常的睡眠。夜間睡眠時間減少可用午睡補充。午睡只需小憩片刻,就有助于下午工作效率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不宜坐著或伏案而睡,更不宜在涼風處、在過堂風處或空調旁睡,避免著涼感冒。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