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即使有孫正義、馬云、郭臺銘站臺,這款機器人還是陷入了泥潭

據日經新聞7月12日報道,日本軟銀集團旗下開發和銷售Pepper的軟銀機器人控股公司(Soft Bank Robotics Holdings Corp,下稱SBRH),已于2017年3月底陷入資不抵債。報道稱,由于人形機器人利潤率不高,難以抵消研發費用,該公司出現持續虧損。
上述日媒報道稱,軟銀集團向財務省關東財務局提交的2016財年(截至2017年3月)有價證券報告書顯示,該公司的債務超過額達到31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8億元)。雖并未公布業績,但據東京商工調查(Tokyo Shoko Research)統計,該公司2015財年的營業收入為22億日元,凈虧損11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億元),虧損額高于2014財年的23億日元。
眼下,軟銀正在為機器人控股公司提供銷售支援和資金援助。
Pepper “口含金鑰匙而生”,曾引發銷售熱潮
背靠軟銀集團,身高1.2米、能以自然語言與人交互的Pepper可謂“口含金鑰匙而生”,曾令馬云、郭臺銘與孫正義同時為其站臺,一度在日本市場引發銷售熱潮。
2012年初,軟銀收購法國機器人公司Aldebaran,并以此為基礎成立了集團旗下的機器人控股子公司SBRH。2015年6月,SBRH推出“全球首款情感機器人”Pepper,并攜手富士康啟動了人形機器人的共同生產。2015年6月,阿里巴巴與富士康分別向SBRH戰略注資145億日元(約合7.3億元人民幣),推動Pepper在全球范圍內的開發和應用。

與此同時,軟銀將重心轉向了商業服務市場,Pepper企業版從2015年10月開始接受預定,以租賃形式與有意雇請Pepper的企業簽訂3年的合約:3年16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0.8萬元)。
根據軟銀今年上半年披露的數據,目前全世界已經有超過1萬個Pepper機器人開始工作,工作地點包括新加坡的必勝客、游輪和日本家庭。
智能不足遭詬病
事實上,在Pepper開售之后,日媒就曾對其市場前景表達過諸多疑慮,雖然軟銀聲稱準備通過量產來降低價格,對于企業和一般家庭來說,每臺售價20萬日元的機器人市場到底有多大?以及,如何構建成功的商業模式?
除此之外,企業文化的沖突和機器人本身的智能不足成為軟銀Pepper推廣計劃的關鍵絆腳石。
據彭博社報道,習慣于扁平化工作模式的法國Aldebaran雇員們并不能很好地適應軟銀的公司文化。而負責監管SBRH發展的業務經理既不說英語也不會法語。此外,軟銀把語音、視覺、聲音情感分析等核心功能紛紛外包,導致Aldebaran員工被進一步邊緣化。2015年,Aldebaran的創始人帶著幾位副手離開了SBGH。
相比于Pepper發售前的萬眾矚目,正式發售后消費者對Pepper功能的評價則多有失望。其中,Pepper的智能不足飽受詬病。
在將到手的Pepper進行拆解之后,《日經技術》一位研究機器人20年的專家曾評價稱,硬件的確很出色。但要做出評價,首先需要定義這是用于何種用途的機器人。也即Pepper的用途到底是什么?“其實很希望軟銀能夠推出令人贊嘆的APP,哪怕是1個也好。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令人驚喜的方案。僅僅停留在對話、護理、游戲等之前都想到的范圍之內。估計現在最大的用途,應該是以與用戶對話為主的交流用途。假設真是這樣,人們真的會需要如此奢侈的硬件嗎?”

據外媒報道,在SBRH工作過一年的工程師Andrew Gambardella曾抱怨公司的項目負責人們既不了解機器人又不了解人工智能,完全缺乏遠見和方向,“他們只會把我放在一個房間里,然后說,‘做人工智能’”。
2016年,為了使Pepper更加智能化,軟銀與IBM合作,將認知計算平臺Watson AI系統引入Pepper。
無論如何,眼下Pepper遭遇的窘境并未阻擋軟銀深入人工智能領域的雄心。今年6月,軟銀宣布收購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和日本雙足機器人公司Schaft。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