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打破“離海即死”魔咒,浙江舟山人工養活帶魚超過2個月
澎湃新聞記者 楊亞東
字號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13日從浙江省舟山水產研究所了解到,經過2個多月的精心培育,300多條帶魚幼苗打破了“出海即死”的魔咒,健康地生活在研究所的養殖基地里,體長也從剛捕獲時的20厘米左右長到了40厘米左右。

“如果帶魚能順利適應目前的狀態長期存活,其后代會有很大的概率慢慢適應,等那時才能稱作養殖。‘養殖’代表著養活和繁殖,目前我們僅僅養活了一批帶魚,才走出了萬里長征的一小步,接下來還有很多難關,如在人工環境下能不能性成熟?如何度過夏天?如何越冬?這個是全新的領域,沒有經驗可借鑒。可以說帶魚養殖要實現產業化,這條路還很遙遠。”舟山水產研究所所長徐志進13日告訴澎湃新聞。

在2016年,徐志進已經帶領科研團隊進行東海帶魚的研究,并啟動了東海帶魚研究計劃。剛開始他通過海上設置網箱,捕獲了一些帶魚魚苗,嘗試培育,但因捕撈、度夏等困難重重,幼苗全死了,實驗失敗;今年5月,網箱里再次捕獲了一批帶魚魚苗,有了去年的經驗,這些帶魚苗從海里轉運到研究所培殖池的過程中,存活率達到了50%。
目前,經過科研團隊每天24小時的輪流監護,最終保住了最后300多尾帶魚育苗。這個結果不僅獲得了東海帶魚養活的階段性成功,也填補了國內研究空白,對于人工繁育帶魚具有歷史性意義。
“沒有先例,我們還會面臨很多問題,這些帶魚苗能否繼續適應人工環境,還是未知數。”徐志進表示。
他說,在國內帶魚目前不僅無法人工養殖,也做不到人工放流,雖然產量大,但帶魚資源正在快速衰竭,這也是他力求填補帶魚養殖空白的重要出發點。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