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極一座面積接近上海的冰山脫落,專家建議中國加強極地監測
科技日報北京7月13日電,追蹤南極半島拉森C冰架上一條冰裂縫長達十幾年的科學家,終于借助經過該冰架上空的兩顆美國衛星,發現一座巨大冰山與該冰架脫離。
7月12日,英國斯旺森大學和英國南極調查局研究人員宣布,該冰山于7月10日至12日之間從拉森C冰架斷裂。
這座可能被命名為A68的冰山之所以令人矚目,不僅因為它的面積達5800平方公里,接近上海土地面積,還因為它的脫離,永久改變了南極版圖。拉森C冰架本來是南極第四大冰架,由于這次冰山崩解讓它損失了12%的面積,排名下落到了第五。

幾十年來,南極半島以北的其他約10個其他冰架已經相繼崩塌消失或大幅度退縮。
此次與冰架脫離的這塊冰山并不是最大的。
衛星誕生以來,觀測到的最大冰山是一個叫B-15的冰山。它是2000年從羅斯冰架脫離誕生的,面積比本次脫離的冰山大一倍。這個冰山6年后還沒融化完,最終漂到了新西蘭。
1956年,美國的一艘破冰船報告他們碰到了一塊3.2萬平方公里的冰山,相當于臺灣的面積。可惜那時還沒有衛星來測量和驗證。
拉森C冰架本身也誕生過一座更大的冰山,那是在1986年測量到的一塊面積9000平方公里的冰山。
在北京師范大學冰川學專家效存德看來,冰架前緣的冰山崩解是南極冰架系統的一種自然行為,因為冰蓋—冰架系統是動態平衡過程。
“目前尚不能說是常態還是異常,因為觀測時間太短,只能猜測。我傾向認為此次冰架崩解事件是異常的,和全球氣候變暖有關聯?!毙Т娴抡J為,正因如此,持續遙感監測工作很重要,對連續過程的監測有助于理解冰架動力學。
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程曉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由于冰架原本就漂浮在海洋里,崩解產生的大冰山進入海洋后并不會引起海平面上升。然而,冰山崩解使得冰架對陸地冰川的頂托力下降,將引起陸地冰川加速流向海洋,引起海平面的上升?!按吮胶穸瘸^200米,在洋流和盛行風向的推動下,將向南美洲方向運動,有可能對那里的船舶航行構成威脅,因此需要加強對它的監測?!?/p>

此次冰山事件引發全世界關注,類似事件通常都是由歐美科學家告訴世界。
“這與中國的衛星遙感大國身份不相匹配?!背虝愿嬖V記者,目前我國已擁有全世界最多的遙感衛星,但絕大多數遙感衛星未設計極地觀測模式?!皻w根結底是我國衛星掌握在各部門手里,他們大多不關注極地也就不會安排拍攝,而真正關注極地的科研人員又接觸不到衛星,即使衛星偶爾拍了數據,科研人員要拿到數據也要經過很煩雜的手續和過程,時效性很差。制約我國衛星拍攝極地的另一個因素是我國海外地面站稀少導致衛星數據下傳能力低,遙感衛星只能勉強保障國內及關鍵區域的應用。”
正因如此,我國對極地幾乎沒有監測能力,數據幾乎完全依賴歐美。
歐美遙感衛星對極地的監測始于上世紀70年代,近年來更是對兩極實現了常規化觀測,因此能最快掌握極地發生的變化。
“我國已經明確把極地作為‘戰略新疆域’,應盡快改變遙感衛星忽視兩極的局面,切實服務‘一帶一路’、軍民融合等國家戰略?!背虝哉J為,“必須加大力度提高我國極地監測能力,尤其是衛星遙感監測能力,增強我國的極地科學研究話語權。”
(原標題:美衛星發現:巨大冰山崩解,改變南極版圖——專家呼吁加強我國遙感衛星極地監測能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