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公共空間|和小商品市場一起關門的還有“兼容的盒子”

6月20日,上海長寧區安順路小商品市場和新華農貿市場的租戶收到來自新華路街道違法建筑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通知,限7月5日前搬離物品,騰空房屋。小商品市場內約有百來家商戶,據居住在附近的居民說,這里曾經主要是服裝市場。6月30日,記者在小商品市場里走了一圈,包括最盡頭的新華農貿市場在內,生活必需幾乎盡可滿足。

已經在小商品市場里經營了16年的宏飛理發店的老板告訴記者,他們收到的通知包含補償內容。同意6月20日至30日期間搬走的,補償6個月租金;同意7月1日至5日間搬走的,補償3個月租金;7月5日后再搬,不會收到補償。

從這里走后他會去哪里,現在他還沒有答案。6月30日,最早一批租客即將收拾店當離開。那一天來光顧理發店的都是老主顧,其中一位大伯從前住在附近,現在搬遠了,仍然乘公交車專程來這里理發?!?5塊理發,60塊焗油,除了我這里還有哪里有?”大伯留下理發店老板的電話號碼,說以后再去找他。
老板說,這里的租金每月不到一千元。以前房東和他們兩年一簽租約,后來縮短成一年一簽,再到半年一簽。大家都預感到要拆,只是時間早晚。

宏飛理發店老板是江蘇徐州人。另一家在小商品市場里“駐扎”了18年的英英羊毛店的老板是上海本地人。他和妻子從棉紡廠回家以后,閑來無事,就開始自己織造羊毛、羊絨成衣。一開始只是做著好玩,被越來越多的朋友要求開店后,他們租下了小商品市場里的一個門面,一干就是18年,也曾開過網店,忙的時候一天快遞光包裹就要發十幾、二十個。如今已經過了退休年齡。當我問及他們今后會不會租下其他地方的門面繼續經營,老板說,找得到合適的地方才會繼續開店。

小商品市場內26號是“兼容的盒子”,一個意想不到的藝術空間,在小商品市場里存在五年了。從2011年9月一個偶發的念頭開始,每兩周就有一個新的藝術項目在這間店鋪空間發生,到市場關門前正是第152期作品在展示。法國藝術家路易·克萊的作品,一首關于幸福的詩(貼在門邊),一張笑臉和一張哭臉迎來送往,不經意地看著小商品市場走向了它的終點,自己則被留在了關閉的卷簾門內。


這是誰都沒有料到的,原本暑期開始3個月的藝術計劃已經排好,藝術家和空間主人的確覺得可惜,但另一方面也理解并接受讓“兼容的盒子”在這樣意料之外又確實發生在身邊的城市變遷中暫時告別。
空間的兩位主人之一夏意蘭告訴我,他們是問二房東租的鋪面,沒有收到任何租金補償。租給他們盒子的房東則說,他純粹是出于對藝術的支持,才以1500元的低價格租給藝術工作室的。

這些藝術項目對市場里的其他租客來說,是“藝術”和“老外”的代名詞。有些店主的物品和故事曾被征用作藝術的一部分。有些店面當中還掛著當時藝術家為店鋪創作的油畫。“兼容的盒子”不僅完成了這152期公共藝術項目,而且由于一些藝術家在創作前有意地和市場內租客的接觸,也為這條小商品市場保存了一些獨特的歷史和記憶。

在第144期“卡拉OK雜貨鋪”中,藝術家把兼容的盒子打造成了一間臨時的卡拉OK房,歡迎大家來唱歌。很多人都記得這一期常有小朋友在里面和外國人一起唱歌。
藝術家在項目介紹里這樣寫:借助谷歌翻譯,我們可以唱英文,唱中文,唱法文!你不會唱也沒關系,即興發揮也歡迎,我們在這兒就是為了讓大伙兒開心。
當然,對藝術家來說,做一個公共藝術項目不只是為了開心。借卡拉OK這個項目,藝術家還會在不同數碼及物理環境下建立一些視頻和音頻的交互,以反映出今日社會關系的一面。

在第145期“當我長大”中,藝術家Flora Vachez和石一帆在小商品市場內各行業中選擇了若干最具代表性的手藝人,經過多日的閑聊、攀談和采訪去了解他們的童年,以及最初一次與目前從事的手藝相關聯的回憶。最后,藝術家選擇了凱旋成衣定制、荻花屋花藝館、老重慶切面、天堂香燭、鄭氏修鞋店五位店主的只言片語,利用他們日常工作的材料,結合其記憶中的線索和細節,嘗試在“兼容的盒子”中重新構建一副交織著過去與未來的奇幻風景。

小商品市場由兩條交匯在一起的走廊組成,交匯處原是新華農貿市場,這次面臨一同拆遷的命運。
6月30日,市場門口貼有新華農貿市場地塊城市更新聯合工作組的安民告示,上面顯示7月3日起九華集團美天副食品公司將在新華農貿市場外圍廣場上設立副食品臨時供應點,為周邊居民買菜提供便利,不過,每天的供應時間只有早晨7:00-10:00。7月3日下午,記者一行再次經過這里,小商品市場和農貿市場人去棚空。一位經過此地的阿姨只得改道去別的地方買菜了。

記者從小商品市場及旁邊安順路花卉市場租客口中了解到,這兩家市場的鋪面租約都是和上鋼集團簽署的。花卉市場現在仍正常營業,但租戶們也已經聽到傳聞,說是年底恐怕也要關門了。
距離小商品市場不遠處的紅坊創意園區也曾是上鋼的地產。這兩片區域的改造未來是否將連動起來,記者還不得而知。在長寧區規劃和土地管理局懸掛在小商品市場門口的公示方案中,擬將小商品市場和新華農貿市場這片地塊的用地性質從商業服務業用地調整為商務辦公、社區公共服務及商業服務業混合用地。

多次在紅坊內舉辦的“鸚鵡螺市集”負責人姜戈告訴記者,據他了解,紅坊地塊已經賣與融僑集團,很有可能將由后者打造為一個大型的城市副中心。在融僑集團的官方網站,已經可以看到“上海融僑中心”的項目概述?!?014年,融僑以27.46億元競得上海寶鋼長寧置業有限公司100%股權,將在原有紅坊創意園區的基礎上進行深化改造,為城市的文化風尚帶來濃墨重彩的一筆?!逼渚C合商業面積達到20.13萬平米,建成后將為社區居民、商務白領、文藝愛好者提供多種服務。其將保護并再利用上鋼十廠廠房,展現其歷史魅力的同時,挖掘其現代價值。

“兼容的盒子”網站上的告別詞中寫道,“這兩天雜貨鋪小街上人們的生活依然故我:打牌的打牌,燒飯的燒飯。生活還要繼續,生活一樣繼續。我們的最后一期也會留在那里,直到最后一刻?!本砗熼T被市場整治工作人員拉上,旋即用噴槍畫上“拆”字和一個圈。這個典型的“拆”留在小商品市場內26號門上,仿佛構成了“兼容的盒子”第153期作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