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自制藥成“祛痘神器”價格炒至22倍,醫院稱會避免開藥超量
一款在醫院以5.6元可以配到的自制藥劑,被電商平臺“渲染”成“祛痘神器”。
這款藥劑為“復方氯霉素酊”,為長征醫院制劑室自己生產的藥物,是皮膚科常用的一種外用酊劑,具有抗菌、消炎及軟化角質的作用。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查詢電商平臺“小紅書”發現,大部分的用戶對此藥治療閉合性粉刺的效果持認可態度,甚至有網友宣稱“口服效果更佳”。記者查詢淘寶網發現,此藥轉賣價達123元,還有賣家做起代購,打出“小紅書爆火祛痘水”的口號。
長征醫院表示,“復方氯霉素酊”用于治療中重度痤瘡,效果顯著,可能這就是成為網紅藥的原因。近日醫院這款藥劑超出平日用量,已經與皮膚科醫生全面溝通,嚴格把關適應證,避免藥物超量使用。
按照國家規定,醫療機構配制的制劑不得在市場上銷售或者變相銷售。也就是說,目前網絡上銷售的醫院自制藥都屬于違規操作。業內人士表示,盡管網售自制藥違規,但在藥物管理中,仍面臨處罰難、取證難等問題。

“用于治療中重度痤瘡,敏感肌忌用”
近日,一款長征醫院的自制藥劑被電商平臺“渲染”成“祛痘神藥”。
7月7日,上海長征醫院藥材科門診藥房主管藥師鄔蓉表示,這款藥劑為“復方氯霉素酊”,白色瓶裝,為醫院制劑室自己生產的藥物。
鄔蓉表示,之所以了解到這一事情,主要是上周末,一位廣東女孩來電咨詢與復方氯霉素酊的相關事宜。女孩在電話里說自己在網上看到了這款祛痘“神藥”,聽別人介紹用了之后立竿見影,不僅痘痘會消退,皮膚也會變得很水嫩。因為口碑很好,她想向醫生了解一下該藥劑的使用及療效等情況,其中包括拿來敷面膜是否能改善自己的皮膚狀況等。
在與女生進一步的溝通后,長征醫院的藥師得知她是通過“小紅書”了解到復方氯霉素酊是祛閉合性粉刺(簡稱閉口)的神器,于是在淘寶網上高價購買了幾瓶準備嘗試。

之后,澎湃新聞記者通過小紅書查詢“上海長征”,彈出的53篇筆記中有24篇與復方氯霉素酊有關,基本是關于復方氯霉素酊的使用感受及反饋。從這些使用心得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用戶都對復方氯霉素酊治療閉口的效果持認可態度。
記者又在淘寶上輸入“小紅書網紅水”,出現的淘寶-咸魚頁面上有3個鏈接,其中轉賣價為123元的兩個鏈接為同一個賣家,暫未有銷售出去的情況。另一個賣家給出的價格卻是20元,加上6元的運費才26元,是前一家價格的五分之一。
另外,記者在淘寶上輸入“上海長征醫院”、“上海長征閉口”和“小紅書閉口”等關鍵詞,分別出現了不同的搜索結果,其中有售價為45元的代購淘寶店,也有售價為30元或者35元的咸魚轉賣,有賣家做起代購生意,打出了“小紅書爆火祛痘水”的宣傳口號。
隨后,記者聯系到代購該藥劑的一名淘寶賣家,賣家聲稱貨源來自長征醫院,自己每天都會去長征醫院代購。在賣家出示的發票中,數量已被抹去,只能看到付款欄里的“112”元。記者發現,目前從網絡渠道的銷售情況來看并不理想,最多銷售也僅為1-2單,暫未出現大規模銷售的情況。
這款醫院制劑真如網絡上所傳那么神奇?
該院皮膚科主任陳江漢表示,復方氯霉素酊是以氯霉素、水楊酸和75%乙醇為原材料配制而成的溶液,是皮膚科常用的一種外用酊劑,具有抗菌、消炎及軟化角質的作用,近年來用于治療中重度痤瘡,效果尤為顯著,可能這就是成為網紅藥的一個理由。

“但它是外用藥,不能口服。可以在局部涂抹,但絕對不能當作面膜來敷用,否則會對皮膚產生刺激作用,從而導致皮膚粗糙和暗沉。”陳江漢說,藥劑中水楊酸具有軟化角質,使角質層變薄,敏感肌、干性肌的角質層過薄,特別是敏感肌,切忌使用。而干性皮膚使用不當易出現肌膚粗糙、干燥、黯沉發黃等不良后果。
“嚴格把關適應證,避免開藥超量”
自制藥劑如此火熱,醫院方面怎么看?
藥材科門診藥房主管藥師鄔蓉表示,已經向醫院內部藥房了解了具體情況,近日一直有人到醫院窗口或者來電咨詢這款“網紅神器”。大部分的人并不清楚復方氯霉素酊的適應證、用法用量及給藥途徑。復方氯霉素酊是外用藥,但曾有人向藥師咨詢,一日應該口服幾次。
另外,該院多名藥師表示,藥劑被轉賣到市場上,售價卻遠遠超出了醫院5.6元的定價,這一行為損害了醫院的名譽,因此目前已通過醫院的公眾微信號公布了這一事件。
“根據部隊醫院以及國家藥品管理的相關規定,醫療機構的自制藥品僅供來院患者使用,不能在市場上流通售賣。” 院藥材科副主任醫師陸文銓說,目前,院方已經告知皮膚科等臨床科室的醫生,在配藥時嚴格把關適應證,發現超量或異常用藥情況的患者要及時阻止。
面對購買難題,網友腦洞大開,提出可自行配制藥劑。
對此,皮膚科主任陳江漢表示,藥物制劑必須按照嚴格的配比進行配制、質量檢驗合格后方能使用,不能通過聞氣味、看顏色等簡單的方式就來判定自制藥水與醫院藥劑相同,也不能盲目相信網購藥劑一定出自醫院,即使保留發票也未必可以證明發票即來自所購買的藥水,務必自行在醫院購買,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對醫院方面來說,如何阻止也是一個難題。
陸文銓、鄔蓉均表示,他們從一些咨詢電話中獲悉,網購藥劑多數是以病人名義來開藥,對于這些患者,醫院無法拒絕,“一般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開具一周的處方,如果是一些慢病患者,可能開具2周至1個月的處方,一般2瓶,考慮到異地患者配藥難題,可能開至三四瓶,但也可能存在一些患者使用多張卡,反復為多名親友掛號,這種情況下醫生開藥也不存在違規情況,醫院也沒有能力去追究病人的行為能力,很難追究責任。”
相關管理部門相關人士也透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四章“醫療機構的藥劑管理”規定,醫療機構配制的制劑,應當是本單位臨床需要而市場上沒有供應的品種。醫療機構配制的制劑,不得在市場上銷售或者變相銷售。
這就意味著,在網上私自代購銷售醫院制劑的商家行為屬于違法行為,而一旦這類藥物納入醫保范圍內,前往醫院配備的藥劑超量,也可能意味著“騙保”。
業內人士表示,網購藥劑管理存在一定難度,一方面對于商家來說違法成本低,但對于執法部門來說由于異地發貨等手段,取證存在一定難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