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借助五年的東方早報頭版,他用畫作解讀媒體,致敬報人

澎湃新聞記者 陳詩悅 陸林漢
2017-07-07 08:31
來源:澎湃新聞
? 藝術評論 >
字號
藝術家潘勁農談用1827份“東方早報”畫作致敬報人。 編輯 陸林漢(02:53)
2003年7月7日,定位“影響力至上”的《東方早報》在上海正式創刊,在一批有著理想情懷的報人努力下,東方早報在其后擁有了巨大的影響力,以其

新聞深度時效與人文藝術底蘊而一紙風行。

2014年,作為上海報業集團改革的第一個成果,東方早報創辦的“澎湃新聞”(www.kxwhcb.com)以其優質與深度內容迅速在當年成為中國最受關注的新媒體項目。

2016年12月31日,在上海國資對“澎湃新聞”戰略入股并增資6.1億元后,全面轉型“澎湃新聞”的《東方早報》休刊紙質版,并在其后迎來了更大的影響力。

在上海,和眾多一直關注喜愛《東方早報》的讀者不一樣的是,藝術家潘勁農喜愛東方早報的方式有些特別:他早在五年多前便用自己的畫筆以2012年后每一期《東方早報》的頭版進行創作,并在今年初東方早報休刊紙版后,通過朋友圈,按照報頭對應的日期公開展出這些作品。他用自己的藝術方式,重新解讀媒體,也借此致敬中國新聞人的理想與情懷。

2016年12月31日, 上海東方早報社組版房,《東方早報》最后一期的電腦版樣

2012年1月1日,一直喜愛《東方早報》的潘勁農開始利用每天的紙質《東方早報》頭版進行藝術創作,保留頭條標題,不限風格材料。

五年過去了。

曾經承載無數重大新聞與人文回憶的東方早報,在2017年元旦終于全部轉型,全面以“澎湃新聞”的新名字和新形式涅槃新生,并繼續承載著當初的報人初心,形成更大級數的巨大影響力。

對以東方早報頭版創作五年的潘勁農來說,他理解新媒體時代的轉變,也同樣一如既往地關注欣賞澎湃新聞,為東方早報的全面轉型喝彩。不過,從當天開始,他連續五年的創作卻沒了素材,怎么辦?

2017年1月1日,《東方早報》休刊的第一天,他決定按照當天對應的時間順序將之前創作的1827個“頭版”發布在自己的朋友圈,讓這個項目也以另一種新媒體的方式延續下去,同時表達對于東方早報的敬意和紙媒變革的懷緬。

潘勁農的“東早頭版創作

在報紙上作畫的念頭很久以前就有了

潘勁農的工作室位于上海松江區洞涇的一個小區,他說曾經開發商想把這里打造成藝術家的工作園,沒成型,藝術家們紛紛搬走。現在小區里大白天會有人開班授課帶領學員們高喊“我要成功”。潘勁農不是很介意,他只要自己的小塊地方畫畫、喝茶而已。

潘勁農是根正苗紅的美術生,1980年代末在華師大藝術系學的油畫,畢業后直接去學校里做了美術老師。不過他自己說在學校里很難學到什么,也受不了體制內的條條框框,干了十年,就辭職專心畫畫了。

工作室很是開闊,四周掛的大都是他最近的油畫創作,只有一小面墻上,整齊排滿了十幾幅8開面大的畫框,雖然隱掉了報頭,但是一眼認出就是潘勁農在朋友圈“曬”的“東早系列”。每一張都留下了頭條的黑字,有時是細密的圈圈,有時是凌亂的線條,有時是精心的圖案,它引誘你去尋找文字與畫面之間的聯系,作出解讀。

《東方早報》的校對桌

“萌發在報紙上作畫的念頭其實在很久以前就有了。”潘勁農說。起初只是覺得有意思,會在感興趣的版面上涂涂畫畫,不限于頭版,有的時候整版廣告也會激起他創作的欲望,這樣斷斷續續畫了好幾年。隨著這些“信手涂鴉”越來越多,潘勁農想,是不是可以推進一步,給自己一個挑戰:每天用頭版作畫。“給自己出個難題,不管頭版上是什么主題,畫面如何,反正我要完成一幅畫。這么想著,嘿,還勾起了一股沖動。”

2003年7月7日《東方早報》創刊號

沒有向任何人宣告,潘勁農只是在心里立了個小小的flag,就開始了自己的“日課”。不過發愿容易,難題卻來得很快,首當其沖的就是,報紙沒來怎么辦?“我家訂《東方早報》,以前并不是每天都看,投遞員沒有送到我也不會在意。可是自從畫頭版變成一件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后,我就會開始關心報紙是不是每天準時送到家了。”偶爾,不知哪里出了錯,報紙沒及送來,可就急壞了潘勁農,他會打電話給報社或者發行站,一定要找到那天的報紙才罷休。”

潘勁農的“東早頭版創作

誤讀是我最想表達的

水墨、丙烯、油畫棒、鉛筆、鋼筆,潘勁農用的材料很隨意,內容也隨意。大多數的時候他都會在畫面中賦予自己對新聞頭條和圖片的看法,有的時候這種看法完全是個人的,有的時候只是利用他的再創作來擴大頭條新聞和圖片之間的隔閡。

“誤讀,才是我做這個項目最想表達的事情。”

頭條標題,毋庸置疑是每家媒體非常重視的部分,也因為重要,它往往經過編輯的千錘百煉才呈現在讀者面前。“不論是為了博人眼球還是因為本身的精煉,頭條標題總是會帶有很大的誤導性。另外,為了頭版的內容充實,頭版的圖片往往和頭條新聞說的并不是一件事兒,這個情況下,我再去進行誤讀和誤導,就會成為很有意思的話題。”

潘勁農的“東早頭版創作

2012年6月26日的《東方早報》頭版圖片中兩名運動員振臂高呼自己的勝利。潘勁農將運動員舒展的雙臂和軀干留下,其余地方用灰底白點涂抹掉。新的圖像似乎對頭條標題做出了某種呼應,而每個人還可以保留有不同的解釋。

那前一天的報紙則更像是一幅純粹的藝術創作。當日無頭版新聞,整版是一個采用手織工藝的奢侈品廣告。潘勁農的做法是,用顏料將照片涂成油畫風格,只留存中心的一點點原色,令整個畫面在保留原本信息的情況下完全換了風格。

潘勁農的“東早頭版創作

聊著過往的報紙頭條會發現,潘勁農對于多年前的許多大事件都記憶深刻,也有自己的看法。藝術創作之余,他覺得自己本就是個關心時政新聞的人,家里常訂的兩份報紙是《南方周末》和《東方早報》。

“過去我常常覺得上海沒什么可看的報紙,后來無意在報攤上發現了《東方早報》,那時候剛創刊不久,還是大開面,覺得很不錯就零零散散地買了一些,后來才開始訂的。”潘勁農對《東方早報》的評價是:有質量、有文化、有社會底蘊。“東早非常準確地展示了海派的特點,什么都有,不激烈,往往會在政策中做一些調和,但貴在質量。我覺得后來上海一大批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對這份報紙的認可,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它的成功。”除了時政新聞,副刊也是潘勁農喜愛《東方早報》的原因,《東方早報·藝術評論》的每一期他都有收集,而《東方早報·上海書評》和《東方早報·身體周刊》也是他贊賞的副刊。

《東方早報·藝術評論》的最后一期

在工作室中翻閱他過往的創作,你會發現他的作品有時是在為標題做注解,可是似乎又不僅限于此;有時畫面看上去辛辣諷刺,但又不像一般的報刊漫畫那樣鮮明直接;有時你覺得像是在看藝術家對于各種現代大師筆觸的練習模仿,下一秒他卻又變幻了模樣。觀看者一直在被邀請去感受、認同、解讀和質疑。

《東方早報·上海書評》的最后一期

潘勁農自己解釋說,“東早的排版本來就特別好看,形式感強,當我看到這個媒體的時候就覺察到了改編的可能性。”經由自己的改編、暗示和誤讀,潘勁農將《東方早報》原有的頭版頭條和圖片,變換了一個新的意思,有時明確,有時模糊,但卻是屬于他的發言方式,他的媒體。

“這個項目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不是架上繪畫,而是媒體,這也是后來我可以用微信朋友圈展示的前提。”

潘勁農的“東早頭版”創作

向新媒體轉型

2012年剛開始畫的時候,潘勁農就覺得紙媒要走下坡路,自己的項目大概會有個盡頭,可是也不知道具體是個什么時候,便也不甚在意地一直畫。

直到2016年年中,《東方早報》將在次年休刊的消息正式傳來,他倒有點蒙了,難道我的項目也要這樣結束嗎?

有朋友提議他辦個展覽。他覺得沒勁,以傳統展覽方式展出近2000張作品,雖說能撐出一片震撼的效果,可是一時的震撼后,卻無人再會認真去看那些畫面與信息,與他創作的初衷不符。

他想到了自己剛剛玩起來的微信,何不就用自己的朋友圈作為一個時間的展場,每天從頭發一張畫,這樣這件事就可以再做五年,變成一個新的項目。“它既是我的一件藝術作品,也是對于社會變革和某種淘汰的紀念吧。”這樣決定后,潘勁農找人托裱了自己2012年全年份的創作,從2017年1月1日開始了新一階段的項目——發朋友圈。

2017年1月1日潘勁農開始在朋友圈上發布之前“東早頭版”的創作

他沒料到的是,之前關于“誤讀”的這些創作,在被分享后,擁有了真正的“誤讀”對象。許多微信好友在看到他的作品后,紛紛留言評論,而大多數都是在揣摩畫面的意義。有的討論和判斷完全超乎潘勁農創作時的初衷,卻似乎在畫面和邏輯上都成立。

于是潘勁農順水推舟地在朋友圈發起了“小廣告”——征集項目參與者,即任何對這個項目感興趣的人,都可以根據他每天的發布選擇轉發。參與者最大權利即是對于這張報紙的解釋權,這也由此變成了一個開放項目。在發布100天的時候,潘勁農將在朋友圈的轉發評論稍稍匯總,做了一次階段性的小總結。

朋友圈,這個人們印象中遍布著美術館自拍和博物館經典的“二手搬運場”,在潘勁農那兒,成了藝術的一手發生地。

日復一日的行為藝術、作品的展示場館、留待闡釋的媒體、期待公眾參與的平臺,這一切似乎在潘勁農的項目中全都成立,也因此變得更加豐富和有趣。

2016年12月31日,《東方早報》最后一期的休刊告讀者

2017年1月1日,《東方早報》休刊,可是它以“澎湃”的新名字和新形式繼續開拓著一批媒體人的不倦追求。而潘勁農也用自己的方式,將原本的再創作,推進了另一種新的形式。變化之中,不變的是對舊日努力的懷念和對明日夢想的追尋。

“不過,我這樣涂涂畫畫,東方早報的美編或許看不下去吧?”聊到最后,潘勁農笑言。

(實習生徐一帆對本文亦有貢獻)

潘勁農的其他作品展示:

              

    校對:張艷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左市| 洪洞县| 林芝县| 静宁县| 白玉县| 永福县| 黄冈市| 新野县| 丁青县| 旺苍县| 师宗县| 增城市| 隆林| 周口市| 孙吴县| 安福县| 车险| 宣威市| 灵台县| 杨浦区| 西吉县| 阳信县| 江西省| 翼城县| 皋兰县| 巴里| 五家渠市| 公主岭市| 游戏| 祁阳县| 金阳县| 寻甸| 资源县| 阜阳市| 邯郸县| 盐源县| 抚宁县| 黎川县| 静宁县| 固阳县| 上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