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外媒:烏克蘭前總統波羅申科敦促海灣國家增加石油產量
烏克蘭前總統波羅申科敦促海灣國家在俄烏沖突中發揮自己更大的作用,增加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以避免全球糧食危機和保持價格穩定。
據半島電視臺3月21日報道,烏克蘭前總統波羅申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現在當我們要求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實施禁運時,阿拉伯世界也應該發揮作用,所有海灣國家都有機會增加對世界市場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而這正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他同時表示:“這將有助于我們防止糧食危機,消除糧食安全的危險,并有助于在對俄羅斯實行石油和天然氣禁運時保持油價穩定。”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烏克蘭方面一直呼吁其他國家停止從俄羅斯進口能源產品。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也是主要的石油生產國之一。此舉將對俄羅斯經濟造成進一步打擊。
美國已經對俄羅斯石油實施了全面禁運,部分原因是美國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程度較低。但對于對俄能源高依賴的歐洲國家來說,做出禁運這一決定并不容易。德國總理朔爾茨已多次明確表示,俄羅斯能源進口對歐洲經濟是“必不可少的”。波羅申科則稱這種依賴是“不道德的”,并說它為俄在烏的軍事行動提供了資金。
但另一邊,迄今為止,世界兩大石油出口國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都僅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作出了溫和的反應,沒有選擇站在那些反對俄羅斯的國家之列,而是希望繼續發展與俄羅斯的關系。
風險咨詢公司Stratfor Rane的中東分析師瑞恩·波爾對此解釋道:“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巴林更加努力實現中立,部分原因是為了避免重現2020年石油價格戰破壞石油市場穩定的情況。這也與他們對沖突的賭注部分有關,并確保一旦烏克蘭戰爭以某種方式結束,他們仍然與莫斯科保持有部分聯系。”
今年2月底,俄羅斯稱因自身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對烏發起軍事行動,隨后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俄采取多輪制裁措施,包括制裁俄總統普京以及將部分俄羅斯銀行排除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等。
據央視新聞3月9日報道,美國獨立調查記者本杰明·諾頓近日表示,美國及其盟友早就知道北約東擴是在觸及俄羅斯安全的“紅線”,但就是故意為之。
始于2月24日的軍事行動現在已經進入第四周,俄軍還未能完全包圍烏克蘭首都基輔。同時,俄軍隊也在強化對烏克蘭另一戰略城市——馬里烏波爾的進攻。對此,波羅申科表示: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比我們(烏克蘭人)更渴望和平,但我們從不放棄,結果將會是和平,而不是投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