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紀檢監察報:規范權力行使就是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的上策
今天是我們黨成立96周年紀念日。96年風雨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中國共產黨掌舵著中國這艘巨輪劈浪斬波,朝著復興的夢想,奮勇拼搏。
回望來路,有流血犧牲,有奉獻付出,有創新改革。這一切,就是為了建設一個“可愛的中國”,就是為了讓民眾過上幸福生活。如今,中國已屹立在世界東方。但是,前進發展總是和矛盾問題交織。當下,腐敗問題就是邁向復興之路的絆腳石,更是侵蝕政權的蛀蟲。
反腐敗有破有立,破立相依,相互促進,共同發力。“打虎拍蠅”無疑是“破”的有力之舉,建章立制則是“立”的最佳路徑。腐敗的肇始之因源于權力濫用,規范權力行使就是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的上策。
近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此舉贏得一片點贊聲。權力運行有多個節點,而決策是權力運行的起點。規范決策行為,既是規范權力行使,也是建設法治政府。媒體和廣大網民認為,這為權力任性加了一道“緊箍”。在媒體網民的聲聲點贊中,彰顯出條例的鮮明特色。
其一,現實針對性強。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并不罕見,如安徽池州耗資300多萬元的平天湖玉帶橋在即將竣工之際遭拆除;耗資上百億元的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在即將開園時部分建筑被拆。一些領導干部在決策時“一錘定音”。廣東省政協原主席朱明國坦言:“當一把手35年,我的體會是如果一把手先開口了,基本上沒有人反對。”還有,決策不尊重客觀規律,不聽群眾意見,違法專斷決策也不少見。更有甚者,“決策三拍”,即決策拍腦袋,決策執行拍胸脯,決策錯了拍屁股走人。出臺本條例,無疑是防止權力任性決策的有力舉措。
其二,明晰決策程序并法定化。條例依從決策客觀需要,提出了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等決策程序。尤其是條例提出,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涉及社會公眾切身利益或者對其權利義務有重大影響的決策事項應當廣泛聽取意見。公眾可以通過公開征求意見、座談會、聽證會、書面征求意見、實地走訪等多種方式參與。這是保證決策民主化,特別是保證決策可執行的重要前提,也充分體現了尊重民意、決策民主、科學決策的主旨。
其三,用負面清單倒逼決策不可任性。為落實決策程序制度的剛性約束,條例對決策機關、決策承辦單位等參與決策的各類主體,分別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對于無視條例規定,決策我行我素者,輕則責令改正、通報,重則給予處分,直至追究刑責。這些懲戒措施,無疑會倒逼各參與主體履職盡責。
制度的生命力貴在落實。落實、落實,就要落在實處,落細落小。比如,條例提出,行政首長最后發表意見;如實記錄會議意見,對不同意見應載明等。這雖是細節,恰是落實的要害。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要按照條例規定,切實負起監督職責,確保條例有效落實。
相信,條例征求意見后,會很快出臺。讓權力不可任性,我們在建章立制的路上又邁出了一步。
(原標題為《 讓“權力任性”走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