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禮讓斑馬線”內容納入駕照考試,促文明禮讓習慣養成
斑馬線,人車相遇,由此衍生出兩種常態:車輛禮讓行人,或與行人搶行,而后者常常是致亂、致堵、致禍的原因。禮讓斑馬線是對生命的尊重,也是城市文明的標志。鑒于此,北京青年報發起“禮讓斑馬線,守護生命線”活動,探訪繁忙路口,倡導自覺禮讓行人,并給予司機以禮品。
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交管局獲悉,按照公安部和該局路口環境秩序專項整治工作部署,針對“不禮讓斑馬線”的行為,北京市交管局車管所從強化駕駛人源頭管理入手,通過強化駕駛人法規培訓、強化考試標準評判、強化領證前安全文明教育等措施,不斷提升機動車駕駛人安全文明意識和法治素養,促進“文明禮讓”習慣養成。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在初學駕駛人法規培訓、機動車駕駛人滿分和審驗教育中,加強對機動車駕駛人不禮讓斑馬線等法律法規以及危害后果等知識的講解,并依據法律法規,結合北京市實際道路情況,編寫了文明禮讓出行相關教育材料,供學員學習和參考,引導駕駛人牢固樹立“安全文明”出行的理念。
同時,在駕駛人理論科目考試地方題庫中增加相關考試內容,并在科目三實際道路考試中,重點對駕駛人的安全文明行車意識進行考核,對初學駕駛人通過人行橫道不停車讓行、不主動避讓行人和非機動車通行等行為的,評判為不合格。通過嚴格考試標準,培養駕駛人養成文明規范的駕駛習慣。
此外,新規顯示,初學駕駛人領證前,將組織駕駛人參觀交通安全教育基地以及觀看警示教育片等活動,對機動車駕駛人不禮讓斑馬線等交通陋習進行再教育、再警示,并要求每名駕駛人嚴格落實領證前宣誓教育,承諾領證后自覺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規,謹慎駕駛、文明出行。
探訪
放學時段斑馬線前“車讓人”占多數
上學和放學時段,學校周邊的學生和車輛通行量大,斑馬線前的人車交匯情況也更加復雜。昨日下午放學時段,北青報記者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學(白家莊校區)北門和白家莊小學西門處,隨機進行探訪。統計發現,從下午5點15分至6點15分,一小時內,兩個路口的無燈斑馬線前,有超過20輛機動車禮讓學生,遠超過未禮讓機動車數量。
在白家莊路的北京市第八十中學(白家莊校區)北門,正對著一個無燈斑馬線。學校安保人員向北青報記者介紹,該校從初一至初三,有八九百名學生。“門前的這條(白家莊路)斑馬線,上學放學的時候很多學生來來往往。尤其是早上7點,學生們都趕著進校門,開車的又趕著上班,碰一塊兒了。”
保安介紹,因為這條路雙向只有單行車道,容易擁堵,通常上學時段,學校會安排他們輪流在斑馬線前“守著”,“聚集了三五個學生,然后招手示意來往車輛停一下,讓學生們從斑馬線前通過。”他介紹,相比較而言,放學時段因為有學生打球或者留在教室寫作業,不會集中出現過馬路的情況,“也避免造成斑馬線這里的擁堵”。
接孩子的多名家長則表示,因為路口沒有紅綠燈,他們會比較擔心,“只能多提醒孩子,別跟車搶道。”北青報記者也注意到,學生通過斑馬線前,通常會招手示意司機,多名學生表示:“一般看到我們招手,他們都會讓,實在不讓的,我們只能等車過了再走。”
北青報記者觀察發現,靠近學校的雙向路段,均設有提醒標識和道路減速帶,通常機動車通過前,會減速慢行,多數機動車司機會等學生通過后再走。但北青報記者也注意到,也有部分司機與學生搶行,甚至通過斑馬線時不減速,更有部分機動車停靠在斑馬線上,影響學生通行。
講述
接孩子女司機:有孩子后更懂得“禮讓”
在斑馬線前,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不少司機停車讓學生先過馬路時,遭到后車鳴笛催促。趙師傅也是“被鳴笛”的司機之一。“經常因為在斑馬線前讓人被別人催,但我就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他按他的,我停我的。”趙師傅介紹,自己駕齡20多年,一直保持著禮讓行人的好習慣,“斑馬線就是為行人設的,要有這種覺悟才對。”
在白家莊小學門口,開車接兒子放學的陳女士則向北青報記者講述了自己“禮讓行人”的態度變化過程。“有孩子之前,脾氣會躁一點,開車速度也會很快,但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就會多注意一點,能夠站在其他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除了在學校附近的道路會格外注意,其他的時候同樣也會注意禮讓。”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本報記者在斑馬線前舉牌“禮讓斑馬線,點贊好司機”活動期間,一些接孩子的家長看到后,主動將機動車退回斑馬線外,在路邊停車等待。其中一位家長表示,自己曾在斑馬線前剮蹭過行人,之后但凡開車路過斑馬線就會留心。“‘禮讓行人’這事兒應該多多宣傳,也讓大家自然而然地接受。”(原題為《 針對“不禮讓斑馬線”行為,北京市交管局車管所從強化駕駛人源頭管理入手:“禮讓斑馬線”內容納入駕照考試 》)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