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自然流產未必是“優勝劣汰”,孕酮保胎不可盲目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高危孕婦增多,有些高齡孕婦一發現自己懷孕就到醫院要求醫生給自己開保胎藥;有些曾有自然流產史的孕婦,再次懷孕就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生怕有個閃失;有些孕婦懷孕初期陰道有褐色分泌物甚至出血,就嚇得門也不敢出……
事實上,一些傳說中的“中國式保胎”方法不僅毫無效果,還適得其反。關于保胎的是是非非,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生殖免疫科副主任醫師鮑時華為您解答。

鮑時華:保胎不要盲目,但也不能盲目不保胎。沒有自然流產史,沒有胎停經歷的孕婦,陰道出血或孕酮低,不需要保胎,但必須要來醫院明確是否宮外孕,是否宮頸息肉,是否難免流產等等。
有反復自然流產史(習慣性流產)的患者,如果流產病因明確,應該在孕前就給予方案再備孕;如果沒有查明病因,懷孕后直奔醫院,通常醫生不會直接給藥,因為不知道原因。
澎湃新聞:哪些人需要保胎?
鮑時華:病因明確的復發性流產患者需要保胎。如抗磷脂綜合征、宮頸機能不全、內分泌疾病、易栓征等患者需要用藥。但不是所有這種患者百分百都會流產,只是流產風險較高,也有人不治療照樣生孩子,用藥只是降低流產風險,如抗磷脂綜合征患者如果不接受治療,再次自然流產風險可達70-80%,治療后再次自然流產風險下降為10-20%。
澎湃新聞:自然流產是受精卵“優勝劣汰”的過程嗎?
鮑時華:這個未必。“優勝劣汰”這個詞不能輕易用,我們對于自然流產的患者通常都會進行流產物的染色體檢查,目前的數據顯示50-60%左右的自然流產后絨毛是異常染色體核型,但還有40-50%的絨毛核型是正常的,那么這群人肯定是有原因的,系統的病因篩查非常必要。
澎湃新聞:反復自然流產保胎和一般的保胎有區別嗎?除了孕酮以外,反復自然流產保胎常用的其他一些藥物有什么?
鮑時華:有區別;藥物很多,孕酮絕非萬能。40-50%的流產絨毛核型是正常的,這群人肯定是有原因的,通常我們建議反復自然流產的患者孕前就進行系統病因篩查,看看哪里出現問題,哪里有問題就治療哪里;一般的保胎,所謂的孕酮給藥,并不科學。
夫妻雙方遺傳因素出現問題(娘胎里帶來的),無藥可醫,就是把你泡在黃體酮熬成的池塘里,也是枉然!但不是絕對沒有辦法,遺傳咨詢后可以選擇產前診斷、胚胎移植前診斷和篩選(PGD/PGS)、供精/供卵/供胚胎。再不行就領養一個!
子宮結構異常(胚胎生長所需空間不夠,空間結構被破壞),一般不用藥,有手術適應證者(子宮畸形/黏膜下肌瘤/宮腔息肉/嚴重黏連/宮頸機能不全),考慮手術;無手術適應證者(單角子宮),孕期密切隨訪;個別病例(子宮內膜已經被嚴重破壞,土壤嚴重“鹽堿化”)無法生育者,借個子宮用吧——代孕(目前國家政策不允許)。
內分泌出現問題的:甲亢(凸眼)、甲減(淡漠)、高泌乳素血癥(月經不調的)、PCOS(排卵異常的)、胰島素抵抗(脖子總也洗不干凈的)等等,孕前就需要治療,這些疾病要用的一些藥大家并不陌生:丙基硫氧嘧啶、優甲樂、溴隱亭、短效避孕藥、二甲雙胍等等,治病要治本,而不是孕后才匆忙來醫院惡補孕酮。
容易血栓的患者,如:免疫性疾病—抗磷脂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易栓征—抗凝血酶原缺乏/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蛋白S、C缺乏等等。這群患者容易因為血液的高凝狀態,導致子宮內膜/胎盤血供異常,胚胎或胎兒因缺血缺氧而發育遲緩或死亡,用孕酮也無濟于事,用什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怎么用?聽醫生的,千萬不要擅自用藥,(可能導致)出血、骨質疏松、血小板減少、肝功能受損!也不要舍不得停藥,還是得聽醫生的。
澎湃新聞:保胎成功率多高?
鮑時華:即使根據病因對癥下藥,任何保胎措施都沒有百分百的成功,以目前的醫療水平只能達到90%左右,抗磷脂綜合征患者目前國際治療水平也只是波動在85%左右,還有很多患者病因不明,治療棘手,成功率較低,這也是目前困擾大家的地方。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