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起跑線”恐慌:誰將孩子推向功利主義的深淵?
近日,有媒體在對家長的調查中發現,被教育部門嚴禁的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內容的現象愈演愈烈。公立幼兒園大班學生大量流失,轉向各種“學前班”學習。這些“學前班”的價格不菲,動輒上萬,可家長們依然趨之若鶩。有家長在送5歲孩子去少兒英語培訓機構時被問,“怎么這么晚才來?別的孩子都已經學兩年了。”
相信大家對這一情況并不陌生。這事能怪家長急功近利嗎?看看這些朋友圈中曬出的“戰果”:“孩子能用英語對話了!”“能背好多首詩了!”“20以內加減法全會了!”……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能不著急么?
環顧周圍,凡是做了家長的朋友,幾乎沒有不為自家孩子的上學問題擔憂的。問題不在無學可上,而在要上什么學。于是,送孩子去“學前班”成了一種必選項。
然而,很多“學前班”恰恰和學習沒有多大關系。一個孩子因為在某私立小學的入學面試中答不出“唐宋八大家是誰”而敗下陣來,但這能證明其學習能力的高低嗎?如此考試的意義何在?
正如專家所言,早期教育是很講究專業性的,最重要的是對孩子在學習規范和習慣上的培養。所謂“學前班”和各色培訓機構里頭的老師有這個能力嗎?不少家長生怕孩子落后,連老師有沒有教學經驗、上課內容是什么都不清楚,只顧得上送錢。
既然如此,“學前班”的生意為何如此紅火?主因還是部分私立學校的入學資格太過珍貴,而“學前班”在有意無意間提供了某種捷徑。歸根結底,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使得某些私立學校的入學資格奇貨可居。一旦兩者之間產生某種利益鏈條,某些人出于私心在家長群體中營造某種恐慌氛圍,后果不堪設想。
不久前,某私立學校在入學考試中把家長也列入了考核范圍,遭到處罰。長此以往,市面上出現“家長學前班”也未可知。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資源公平分配的問題,畸形教育方式的產生,將無可避免。
同時,為了孩子憂心忡忡甚至恐慌的家長們也該冷靜下來。人生是一場長跑,即使會背千萬首古詩,也不過能在起跑線上領先幾步,而能支撐孩子跑完全程的,一定是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