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江實業主席李澤鉅:賣樓是地產公司的日常業務不是撤資

李澤鉅。人民視覺 資料圖
3月17日下午,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長實集團,01113.HK)及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長和,00001.HK)主席李澤鉅在全年業績記者會上回應出售內地地產項目是否撤資的問題時表示:“賣樓不是撤資,而是任何地產公司的日常業務。”
“賣樓是我們的本業,所以賣樓不是撤資”
當日,長實集團發布2021年全年業績報告,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長實集團總收入832.41億港元,同比增長16.7%;凈利潤212.41億港元,同比增長30.06%。
從長實集團來自中國香港、內地及來自英國各地的收入來看,來自中國香港地區的收入反超內地,錄得238.05億港元,同比增長41.76%;來自中國內地的總收入229.12億港元,同比減少18.65%;來自英國的總收入216.03億港元,同比增長100.57%。
過去幾年,李嘉誠家族旗下的公司頻頻出售位于內地的物業項目。長實集團2021年的業績報告還顯示,今年1月完成出售上海世紀盛薈廣場,將于2022年上半年帶來收益。
針對撤資的問題,李澤鉅在業績會上指出:“賣樓不是撤資,而是任何地產公司的日常業務。正如做制衣的,不可能不賣制成的衣物,有時批發賣,有時零售賣。賣樓是我們本業,所以賣樓不是撤資。”
李澤鉅表示,對于長江集團,全世界很多地方,經過多年經營,都是公司的本地市場。“中國是我們的家鄉,多多少少也有些感情因素,但我們仍是要看數字。”
“做投資最重要的是容易產生好回報”
近兩年長實集團還出售了飛機租賃業務及英國倫敦的物業,還有消息稱,長和系有意出售價值逾千億的英國電網資產UK Power Networks Holdings Limited(UKPN)。
李澤鉅對此表示:“我們市場都有收到不同的offer(報價),有offer并不代表我們一定會賣。”而對于出售飛機業務及英國倫敦物業,李澤鉅稱,作為跨國企業,整個長江集團每天都面對好多投資選擇,項目涉及不同地域以及不同行業。
“哪個地域、哪個項目更容易產生好回報,是我們進行投資的重要考慮因素。對我們集團來說,不是選擇地方,優質資產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投資的地域,于現今社會,不應只限制一個地區。我相信你們也認同,比較成功的大企業都希望世界各地都是他們的市場。”李澤鉅強調,“長江集團的DNA是全球公司。做投資最重要是哪個地域有優質資產容易產生好回報,這兩項對股東最重要。”
李澤鉅披露的數據顯示,長江實業去年年底以42.8億美元出售的飛機租賃業務單計算經由交易產生的利潤約為13億港元,總投資7年來的內部回報率近兩位數字;今年3月出售的英國倫敦物業股權預期收益為1.08億英鎊,投資3年半的回報率達45%。
“疫情是壓力測試,凸顯了優質資產”
對于新冠疫情的影響,李澤鉅稱:“影響一定有,最要緊的是我們的策略。其實疫情是一個壓力測試,凸顯了集團的優質資產,同時更顯示出集團嚴謹的財務紀律,足以抵御很大風浪。”
李澤鉅指出,2021年是辛苦的,但長和的盈利(同比)上升了15%、長實集團也上升了30%,反映出盡管疫情影響了全球經濟和民生活動,集團仍能靈活應對多變的經濟及挑戰。李澤鉅稱,集團旗下好多生意都已經穩定回升,尤其是碼頭和零售業。
對于地產業務,李澤鉅表示,地產是集團的核心業務,其他投資一樣去考慮。“我們手頭現金充足,負債率低,在現在資金短缺的大環境中,在做交易或開新項目也特別有優勢。”
財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長和的綜合現金與可變現投資共計1613.6億港元;長實集團的銀行結存及定期存款為633.65億港元。
在回答“長江集團現在是否仍是最經捱的集團”時,李澤鉅表示:“沒有人想捱,但在大風浪時捱得起是能力的表現。經捱其實是因為我們的資產分布世界各地,不會在同時被hit(擊敗)。第二,我們擁有的是優質資產,即是在大風浪時仍然可以賺錢。第三,我們的團隊十分著重 (于)financial discipline(財務紀律),因此在世界艱難時,我們通常資金充足,負債率低,有能力承受風浪,也非常有資格擴展及進行大型并購活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