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猜你喜歡、大數據殺熟,除了隱私被泄露,你的大腦也會被黑客入侵?
原創(chuàng) 麻了的 Discovery探索頻道

剛在購物APP新購入了手機
“為您推薦”里就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手機殼推送
買了些貓糧想要喂一喂小區(qū)的流浪喵
第二天短視頻里就輪番轟炸起貓砂、貓窩的廣告
在母嬰平臺上做些備孕的功課
沒過幾天就接到了親子早教中心的宣傳電話
就連酒店和機票,用不同的手機、賬號購買
居然還會有不小的價差存在
大數據為身在互聯網時代的人們
提供了方便與快捷的同時
你是否也很擔心自己的隱私
到底被暴露到了什么程度?

我們的消費行為、乃至日常生活
都會透露出個人的喜好、偏愛、訴求與欲望
在網絡緣分一線牽的另一頭
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人轉變成為了
可被計算、統(tǒng)計,甚至預測的數據
如果不瀏覽視頻網站,不在網上購物
不將個人住址提供給物流公司
甚至不開通網絡銀行,不發(fā)線上紅包
是否就能代表萬無一失呢?

可以預見的是,即使不被算法預估
我們的大腦或許也會在不久的將來被窺探一光
人類的頭腦中儲存了我們的信息:記憶、喜好
也蘊藏了我們的欲望、天賦、訴求
只要不告訴別人,我們的思想就屬于我們自己
但這一點可能即將發(fā)生改變


在電視劇、電影等影視化藝術作品中
電腦黑客似乎總是一臉冷酷,無所不能
他們可以輕松閱讀加密的聊天記錄
敲敲鍵盤就轉走他人銀行賬戶里的存款
那么,有沒有一種黑客專門“偷襲”對方的大腦
閱讀、甚至篡改別人的記憶或思想呢?

大腦中的數據并非以簡單的1和0的形式儲存
但這并不代表它就不是一種
極易遭到數據盜竊的生物電腦
每當我們想使用肌肉促使行為動作發(fā)生時
大腦中就有數十億個神經元釋放出微小的電流
通過解構、分析大腦結構的粒子激活狀況
大腦黑客就可以先于本人一步行動
在經歷長期的“我預判了你的預判”后
大腦深處的想法或許就已不再屬于其本身

破譯大腦神經元之間的電子活動
就是大腦黑客們亟待攻破的難題
然而這似乎只是一些時間問題
因為已經有一些科學家正在朝著這一目標前進
初步掌握了解碼人類神經元邏輯的秘密了

事實上,一些神經學家已經在嘗試
將大腦的語言翻譯成簡單的圖片與詞匯了
神經學家杰克·加蘭特
任職于美國加州的一所實驗室
他的研究課題就是將我們大腦中的
一系列的神經活動翻譯成簡單的英語

這相當于編寫一部大腦與外部聯絡之間的密碼本
而他首先嘗試的第一部密碼本是用于視覺語言的
大腦中有50到70個腦區(qū)域是掌控視覺的
這也就意味著他需要將這些區(qū)域逐個分析編譯
撰寫50-70本厚厚的代碼
讓每個區(qū)域都有一本屬于自己的字典

為了編寫這本字典,杰克和實驗室的同事決定
邀請實驗者參與功能磁共振成像掃描
以此來精確測量他們在觀看一長串視頻剪輯后
大腦對不同影像產生的不同反應

在實驗中專家觀察到,在影片播放過程中
參與實驗的觀眾腦部出現了不同的血流變化
掃描儀中出現藍色意味著血流量較少
紅色則意味著血流量較多
除此之外,在編輯大腦對數以千計的視頻幀的
反應掃描圖時,杰克及其團隊發(fā)現
某些物體所觸發(fā)的血流量具有可預測的模式
通過海量的測繪數據與模型對比
一部“大腦外界”字典誕生了


科學團隊再次邀請觀眾觀看影片
但與此前不同的是
杰克團隊并不知道此時播放的到底是什么畫面
然而經過大腦活動監(jiān)測和模型數據匹配
專家可以通過這套邏輯八九不離十地“透視”到
只有實驗者才能看到的圖像
飛翔的老鷹、天空中的飛機、接受采訪的人物頭像
這些都已經是非常精準的語義解讀

這套運算方式甚至能猜測出他們對這些圖像的看法
左側是實驗者所看到的影片
右側是2000個名詞和動詞在不斷變化著大小
而單詞的大小代表了
這一概念在視頻中出現的即時概率
云朵、天空、植被;泳裝、水池、天空……

杰克的團隊已經編纂了一部
包含2000個中性情感概念的字典
里面涵蓋了人們在觀看視頻時可能想到的詞匯
要是計算機精確到能夠解碼更個人化的意義
并提高大腦掃描的精確度
那么,面對一個比親媽還懂你的大腦黑客
你還能守住自己的秘密嗎?
原標題:《猜你喜歡、大數據殺熟,除了隱私被泄露,你的大腦也會被黑客入侵?》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