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保交所董事長:保交所不會輕易動用統一監管規則要求交易
一個集中、公開、標準化的保險交易市場會給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在6月21日舉行的2017陸家嘴論壇最后一場題為“金融監管與金融創新的協調與平衡”的全體大會上,上海保險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保交所”)董事長曾于瑾直言,現在中國保險總量全球排名第二,但保險深度、密度和世界平均水平差了一大截,陷入了“富饒的貧困”這一窘境。曾于瑾認為,這一問題的根源在于保險對于潛在資源的開發成本太高、太復雜,所以建立一個集中、公開、標準化的保險市場顯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在曾于瑾看來,標準化保險場內公開交易市場有三大好處。
一是有利于形成完善的價格機制,他認為保險是風險交易行業,沒有價格基準,而公開市場就有利于形成價格基準,引導風險價格,形成一個可持續的風險交易市場。
二是有利于形成標準化的交易機制,降低交易成本。曾于瑾表示,由于公開交易、集中交易有相應的交易規則,通過這種交易規則可以大大提升市場的標準化和便利性,也會激發廣大投保人的投保意愿。“如果你一整天接到的都是營銷員的電話,說半天你也聽不懂,不要說你聽不懂,我也聽不懂,監管者也聽不懂,除非做保險精算專業的人。這種情況下,怎么普及保險呢?”
三是有利于規范交易秩序,降低交易風險。曾于瑾認為,集中化的場內公開交易可以通過規則約束、信息披露、數據檢測和價格方式來規范市場,降低市場風險,同時能夠降低保險非標準化程度,降低保險行業復雜程度。
在2016年上海陸家嘴論壇上,國內首家保險交易所——上海保交所揭牌,到本屆陸家嘴論壇剛好一年。曾于瑾表示,過去的一年是保交所的基礎建設年,主要是打基礎、做規劃、建平臺。目前有些產品已經初步上線試點,并開始逐步得到市場的認可,在年底前還會有一些新的產品或系統上線。保交所不會輕易動用統一監管規則要求交易,保交所更多愿意用市場化的方式,通過跟市場的結合形成交易。
目前保交所正在推動標準化的場內公開交易市場的建設,一方面通過公開交易、集中交易,提升保險市場公信力,讓老百姓有可信場所獲得保險產品;另外一方面,通過產品的標準化、簡易化和便利化,以及通過科技金融手段的運用提高保險市場效率。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