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800元娃娃盲盒成本僅30元,這韭菜割挺狠
盲盒是今年3·15的主角之一。據央視財經報道,有消費者稱,當前盲盒商品價格虛高,誘導過度消費、產品質量差等情況時有發生。一個做工只值30元的娃娃,做成盲盒,被炒到七八百元。還有所謂隱藏款的開箱玩法,花費不菲、反復抽獎只為所謂的“獨一無二”,有消費者一次性斥資10494元買了106份盲盒套餐。
不得不說,盲盒確實火爆,有人說2021年是盲盒“破圈”之年。即便在上述報道中,許多年輕人都表達了對盲盒的喜愛,他們甚至會設置一面盲盒墻。這種執著,非盲盒消費群體是難以理解的。
早有專家指出,盲盒不純粹是一種商品消費,更多是一種精神滿足,甚至因為“激素水平的變化讓年輕人在行為上更沖動”。這都說明盲盒的營銷模式和傳統商品有區別,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等傳統的常識,很容易就被盲盒模式解構。
這就有可能造成種種問題,包括“30元娃娃賣七八百元”、“隱藏款吸金能力驚人”等。此前有盲盒企業聯手餐飲,導致出現了食物浪費。信息不對稱,是盲盒的賣點所在,但也有可能破壞共識性的商業規則。在節目里,很多盲盒玩家站出來表達一種反感,這種盲盒消費者的“背叛”,就源于他們對盲盒亂象的無法忍受。
盲盒是一種玩具類的產品,如果變成一種炒作游戲,走向“博彩化”“金融化”,就不是一個合理的發展方向。這些衍生出來的問題,也在提示盲盒必須要回歸基本的商業倫理,比如貨真價實、公開透明,解決基礎的合理性問題。
比如盲盒雖然有收藏性質,但終究是玩具,相關廠家應當對溢價有充分的預估和把握,避免產生過大的價值錯位。溢價過大、貨不對板、質量參差不齊,既是自毀品牌、傷害消費者的信任,也給了投機炒作者空間,給了他們攪亂市場的機會。
新聞曝光后,有盲盒廠家宣布會加強品控,并重申不會參與二級市場炒作。這些是必要的,相關廠家應當吸取教訓,保證與價格相匹配的產品質量,與市場炒作保持距離,避免盲盒模式引發更大的社會反感。
另外,監管層面對于盲盒這種有別于普通商品的新型消費,應當形成更清晰的規則。今年1月,上海率先出臺了《上海市盲盒經營活動合規指引》,規定“單個盲盒售價一般不超過200元”,“盲盒經營者不得向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銷售盲盒”,“經營范圍一般在生活消費、文藝娛樂等領域內”等。這些為盲盒市場劃定了基本操作底線,從源頭上堵住了諸多亂象。
盲盒的市場規則確實應該進一步細化,這既是便于監督,也是給盲盒廠家劃出清晰的發展空間。盲盒種種問題的出現,或許有廠家意料之外的成分,監管層面劃清邊界,事實上也是便于盲盒廠家進行生產經營方向的調整,把行業拉回正確的軌道。
曾經“萬物皆可盲盒”的說法,現在看越來越可疑。無論如何,市場規則和商業倫理不能“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