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以近1.59億元成交的潘天壽《耕罷圖》的疏密和虛實
潘天壽的《耕罷圖》剛剛在中國嘉德2017春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代”以1.382億元落槌。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畫家童中燾此前就此進行解讀時認為,潘天壽先生認為這幅作于1958年的《耕罷圖》,清健沉雄,精嚴闊大,不僅反映了潘先生的藝術個性和造詣,也體現了中國畫藝術表現的特征,其一大特色就是大疏大密和密處密、疏處疏:牛是一“大實”,橫貫左右;石為一“大虛”。

6月19日晚,潘天壽《耕罷圖》以咨詢價的形式上拍中國嘉德2017春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代”,8800萬元起拍,以1.382億元落槌,加傭金以1.5893億元成交,成為目前為止潘天壽第三件過億拍品。以下是中國美院教授童中燾先生對這幅《耕罷圖》的解讀:

畫家“取材”,往往是情性的寄托。古人所謂“樂山”、“樂水”、“歲寒三友”或“四君子”,都是在擬人化的表現中,賦予作者的個性。潘天壽先生出生農村,幼時放過牧。他有感于水牛的強骨凝重和壯偉而馴樸的品性,先后有大幅“耕罷”變體數件,都是不同時期的精品力作。其中指墨二橫幅。尤其一幅1961年所作筆畫大軸,筆墨酣暢渾厚。



這幅作于1958年的《耕罷圖》,清健沉雄,精嚴闊大,不僅反映了潘先生的藝術個性和造詣,也體現了中國畫藝術表現的特征。


題 識:耕罷。水牛軀體偉碩壯健,性情馴樸耐勞,為農業生產工作者之忠誠戰友,至為可愛。一九五八年盛暑,大頤壽。
鈐 印:阿壽、潘天壽、止止樓、強其骨
鑒藏印:賜荃堂藏、應荃珍藏、天山孫氏廣信珍藏
清人論畫:“山水之道,虛虛實實,虛實實虛,八字盡之矣。”是說畫要有虛有實(“虛虛實實”),不可只有實或只有虛;又要令實者為虛(“虛實”),令虛者為實(“實虛”)。這樣就可達到空靈不滯,有無相生,出人意表的化境。在中國畫中,山水相較于人物、花鳥,畫材更多,關系更復雜,經營與表現就更顯得繁難。所以雖是說“山水之道”,其實是指整個中國畫之道。所謂“虛實”,包括濃淡、枯濕、繁簡、疏密、整散、斷連、秉承、揖讓等等,以及空白的變化。不僅指形體,同時又指筆墨。潘天壽先生諳熟畫理畫法,而在他的實踐中,更寄予藝術表現上“明豁”的主張,也就是平常所說“豁然開朗”的意思,即顯明、強烈、無所遮蔽,不拖泥帶水。也可見潘先生質直的個性。

這幅《耕罷圖》的第一個特色,就是大疏大密和密處密、疏處疏:牛是一“大實”,橫貫左右;石為一“大虛”。二者上下占了大幅十之八九。大石腳下和左邊的小石,相對于大石,實中有虛。小石聯接牛體與大石相間而成連貫之勢。牛身大筆用墨,而留以空白,實中有虛,實而不塞,質重而勢上舉。大石只勾輪廓,是為“大虛”,苔草綴之,使大石虛空而“有”。




除了上述大疏大密和“虛實實虛”的妙用,《耕罷圖》更有“密處密,疏處疏”的精微。惲南田說:“文徵仲述古云:看吳仲圭畫,當于密處求疏;看倪云林畫,當于疏處求密。家香山翁每愛此語,嘗謂此古人眼光鑠破四天下處。余則更進而反之曰:須疏處用疏,密處加密。合兩公神趣而參取之,則兩公參用合一之元微也。”(《南田畫跋》)《耕罷圖》大石上端的山花苔草,正是密處加密以襯托大石的疏處用疏(大石為疏,苔點畫法也是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