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充分激活”立法審查

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查,一條備受建筑行業詬病的地方立法規定,正在全國范圍內被清理,“立法審查”機制正在被充分激活。
原來,2015年5月,中國建筑業協會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寄送了一份《關于申請對規定“以審計結果作為建設工程竣工結算依據”的地方性法規進行立法審查的函》,法工委在近日的反饋函中認為,地方立法中的該規定,限制了民事權利,超越了地方立法權限,應當予以糾正。
“憲法的生命和權威在于實施”。這是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立法審查權的一次實踐。
根據《立法法》、《監督法》、《法規備案審查工作程序》等規定,地方性法規等應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如果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全國人大常委會享有撤銷權。
近年來,北京、山東等14個省級人大常委會先后出臺的地方性審計條例、監督條例中規定,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以審計結果作為工程竣工結算依據。這看似增加了一把“保險鎖”,實則將行政權力伸向了民事領域,違背了合同法規定的平等自愿原則。合同法是上位法,地方性法規屬于下位法,當下位法與上位法“相抵觸”時,后者理應被國家權力機關審查糾正。
再從效果看,一些政府投資工程的建設單位以等候審計結果為由拖延工程結算時間,進而拖延支付工程款,使施工企業不堪重負。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審查”,打破地方立法的“制度性阻撓”,有利于市場法則的重建回歸,市場主體的健康運行。
在整個國家監督體系中,人大監督居于核心地位,對行政法規、地方法規的備案審查,有利于從源頭預防和糾正“權力越界”。
我們也注意到,這次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審查”的形式,是將“研究意見印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由地方立法機構自行清理、糾正,并沒有直接行使《立法法》規定的對地方法規的撤銷權。其實,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許安標就表示:截至目前,還沒有撤銷某個與法律抵觸的行政法規、司法解釋的案例。
但是,另一方面,201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研究處理了92件公民提出的、認為違憲違法的審查建議,發現了與法律不一致的問題并進行了監督糾正。中國的立法審查機制正在有序推進。
這一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清理含有“以審計結果作為建設工程竣工結算依據”的地方法規,無疑是一個節點性事件,人大的立法審查權進一步被激活,憲法的生命和權威得到強化,也讓公民和法人能直接品嘗到憲法和法律的甜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