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撈王再度沖刺上市:盈利規模腰斬,去年下半年虧損749萬元
3月14日,撈王LAOWANG HOLDING LIMITED(下稱“撈王”)再度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材料(即招股書)。據貝多財經了解,這是撈王第二次在港交所遞表,此前于2021年9月1日遞表的申請已經失效。
更新后的招股書顯示,撈王補充披露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財務數據等信息。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撈王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95億元、11.25億元和13.00億元,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7991.5萬元、6744.1萬元和1396.0萬元。

特別說明的是,撈王早前的招股書則顯示,該公司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6個月(即2021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為6.47億元,期內利潤(凈利潤)2145.0萬元。按此計算,撈王2021年下半年則錄得虧損749萬元。
此外,貝多財經發現,撈王在2019年至2021年三年期間的凈利潤規模在持續下滑,年復合增長率為-58.2%。其中,2021年的利潤規模滑坡最為明顯,同比2020年驟降79.3%,而2019年則同比減少15.61%。

在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下,撈王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經調整純利(調整后凈利潤)分別為8379.5萬元、7062.5萬元和2963.7萬元,連續三年下降。其中,2021年同比減少58.04%,已經“腰斬”。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于2020年在粵式火鍋餐廳市場,撈王的收入及餐廳數量均位列業內榜首。按收入計,該公司占有1.7%的市場份額。同期,撈王在中國火鍋餐廳市場排名第四,市場份額約占0.3%。
據了解,撈王第一家門店開設于2009年。2015年,撈王(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法定代表人為該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李裕成。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撈王在中國內地的30個城市開設了149家連鎖自營餐廳及在臺北開設了一家餐廳。
貝多財經發現,撈王還曾在2022年初遭到浙江省嘉興市公安局南湖區分局南湖派出所的處罰(處罰決定文書號為嘉南公(南)行罰決字[2022]00175號)。處罰的原因是,撈王未按時報送或者告知相關信息,被罰款100元。
據撈王在招股書中介紹,其于2020年2月至3月中國內地COVID-19疫情高峰期間,有55家餐廳全面暫停了至少十天的餐廳經營及外賣服務,92家餐廳暫停了至少20天的堂食服務,僅提供外賣及外帶服務。
對于仍開業的餐廳,該期間內的同店銷售額因營業時間縮短及客流量減少而同比平均下降61%。整個2021年度,該公司于14個城市的81間餐廳因實施COVID-19限制措施而面臨暫停營業或客流量減少,導致上述14個城市中的所有受影響餐廳收入同比下降17.7%。
招股書顯示,撈王的收入主要來自餐廳經營。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撈王來自餐廳經營的收入分別為10.68億元、10.62億元和12.41億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7.5%、94.4%和95.5%。
報告期內,撈王的毛利分別為7.13億元、7.09億元和8.22億元,占對應期間收入的65.1%、63.1%及63.2%。這意味著,撈王的毛利率在2020年略有下降,但相對仍保持在較高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撈王的翻臺率在過去幾年接連下滑。更新后招股書顯示,撈王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翻臺率分別為3.0次/天、2.6次/天和2.4次/天。而此前招股書則顯示,撈王2018年的翻臺率則為3.1次/天。

相比之下,海底撈2018年、2019年、2020年度以及2021年上半年的翻臺率分別為5次/天、4.8次/天、3.5次/天。同期,呷哺呷哺的餐廳翻臺率則分別為2.8次/天、2.6次/天、2.3次/天。
據了解,翻臺率是餐飲企業的一個重要考量指標,指的是餐桌重復使用率。通常情況下,翻臺率高意味著該企業能在有限的坪數及營業時間內座位的流動率較高,可帶來更多營收,反之則代表收入不理想。
在本次上市前的股權架構中,李裕成、陳湘、趙宏澤以及陳湘配偶黃雅玲、趙宏澤配偶王詠詩直接或間接持有撈王已發行股本總額的29.92%、7.51%、1.33%、4.26%及2.00%,且為一致行動人,系撈王的共同控股股東。
其中,陳湘、趙宏澤均為撈王的聯合創始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