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朱清時回應“真氣報告”爭議:說中醫經絡是偽科學,我不贊成
6月12日,中科院院士朱清時就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舉辦的名為《用身體觀察真氣和氣脈》講座及其引起的爭論,獨家向本報作出回應。
在講座中,朱清時展示了關于真氣的實驗效果,并認為“真氣”是“大量神經元的涌現現象”。一時間,該講座所宣揚的是科學還是偽科學、院士專家在公共場合宣揚這類內容是否適宜等話題,在科學界引起廣泛的關注與激烈的討論。
用現代科學解釋傳統文化?
對于朱清時有關“真氣”的報告,質疑聲從未消失,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有人認為,朱清時的“驚人之語模糊了科學邊界”。更有人指出,朱清時對“真氣”的闡釋說明他“脫離了科學界,進入了玄學界”。
當談到許多人認為朱清時有關“真氣”的報告是“偽科學”時,朱清時如此回應:“中醫經絡包括真氣,是中國傳統文化很重要的部分。知道它們的精華,我們才能有真正的文化自信。中國科學家應該做一些振興中華傳統文化的事情。”他告訴記者,“錯”或“不錯”是學術問題,應該從學術層面討論,他樂于看到認真的學術批評,而不是一談真氣和經絡就不對。
朱清時曾于2004年受邀到北京舉辦的《中醫科學論壇》做過從科學角度解讀中醫經絡的報告。也就是那次報告,引發了他對如何用現代科學解釋傳統文化的思考。
此次朱清時有關“真氣”的解讀再度讓他成為話題中心。然而,在他看來,那是他通過自身實驗對真氣進行的解釋。
“真氣可以產生強烈的生理感受。”這是朱清時在講座中強調的內容。他向記者解釋稱:“感受其實是用自己的身體做實驗。一方面可能是心理感受,另一方面是生理的結果,這個正好是我們要求證的。”
然而,何為真氣?對真氣的探討是否該被劃為科學研究范疇?對這些問題,許多科學家顯然與朱清時觀點相悖。
記者還嘗試聯系了“真氣”講座的舉辦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詢問講座有關情況。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需要請示領導再回復”。此后,記者多次嘗試聯系對方未果。截至記者發稿,該校仍未作出回應。
大科學家宣揚“偽科學”?
事實上,朱清時的報告引起軒然大波,并非僅僅因為在北京中醫藥大學發表的有關“真氣”的報告。6月11日,朱清時在上海出席“木魚論壇”時,作了題為《如何用科學語言講佛法》的主旨研究。
此前,他還曾發表諸如《物理學步入禪境——緣起性空》《量子意識——現代科學與佛學的匯合處?》等文章,引發各界質疑。
對朱清時的言論詬病最多的,是認為他作為院士宣揚“偽科學”,借院士身份對“偽科學”進行美化包裝。
對此,朱清時向本報獨家回應稱:“我很吃驚,誰能夠說中醫經絡和佛學是偽科學?這種話我是不贊成的。它們可能與有些人頭腦中的‘科學’不一樣,但不要說它們是‘偽’。”
而對于有關“量子意識”的質疑,朱清時也回應稱:“量子意識在國際學術界也有很多人在研究,這是一種有趣的假設、猜測。大家不該先入為主,否定量子意識的可能,而是要從科學的態度看看,怎么從理論和實驗上把量子意識的可能性研究清楚。”
對于朱清時的觀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陳學雷有不同意見。他表示:“科學是要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并用實驗和觀測結果進行嚴格的檢驗。”
佛教一些說法與量子力學表面上的相似性,是否用嚴格的邏輯推理進行了分析?對于中醫和氣功的一些說法,有沒有嚴格的實驗檢驗?對這些問題,陳學雷都表示懷疑。
不過,對于朱清時有關量子意識的說法,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吳國盛也強調,量子論的哲學基礎本身確實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學術研究等同于科學研究?
采訪中,朱清時一直強調,自己的探索屬于“學術問題”,并非很多人所說的“偽科學”。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張雙南明確指出,“學術研究不一定是科學研究。”
張雙南解釋稱,科學研究要符合“三個要素”,分別是科學的目的、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科學的目的就是發現各種規律,科學的精神包括質疑、獨立、唯一精神,而科學的方法要實現邏輯化、定量化和實證化,“很多學術研究不符合第三個要素的后兩條,因為沒有定量化和實證化”。
“有些‘偽科學’不但講邏輯,有時候也比較定量,甚至也會寫出來很多方程,但是所有的偽科學都不能通過嚴格的實證化檢驗。所謂的實驗其實都是魔術、表演甚至騙局,根本經不起其他人的獨立檢驗。”張雙南說,科學是刨根問底,但偽科學本質上是騙局。
談及朱清時的觀點及其在科學界引起的爭論,吳國盛也指出,這樣的觀點也是一家之談,不必大驚小怪,并強調,“一個健全的社會,應該寬容各種看法。”
對此,陳學雷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告訴記者,雖然自己不同意朱清時院士的觀點,但“學術自由”是沒錯的。
(原題為《朱清時“真氣”講座的是與非》)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