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凱魯亞克誕辰一百周年|《在路上》版本競爭激烈,你選擇哪版
今天是美國“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杰克·凱魯亞克誕辰一百周年。
凱魯亞克最為著名的作品《在路上》于1957年出版,1962年,這部作品的中文節譯本已經在中國出版,并在青年人中產生了強烈的回響。2020年,卡魯亞克去世50年后,其所有作品進入公共版權領域,包括其《在路上》《達摩流浪者》在內的作品,也在中國掀起出版的熱潮。
杰克·凱魯亞克從“獨家”到“公版”,《在路上》不是個例
生于1922年的杰克·凱魯亞克是家中幼子,大學二年級退學從事文學創作,并輾轉于美國海軍和商用航運公司等處。1950年,他的第一部小說《鄉鎮和城市》出版。1957年的《在路上》問世后,他成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躋身二十世紀最有爭議的著名作家行列。1969年,凱魯亞克在佛羅里達圣彼得堡去世,終年四十七歲。
此前,凱魯亞克系列作品的簡體中文版版權,長期屬于上海譯文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新文本出版中心副主任、“杰克·凱魯亞克作品系列”編輯周冉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我們從2003年簽下《在路上》的版權,請了翻譯家王永年翻譯該作的原始版本,銷量一直不錯。我想《在路上》進入公版后引起這么大的關注,也有這個版本的功勞。”
“《在路上》不是個例,經典公版書的出版競爭一直都有,包括中國原創公版書。某種程度上來說,更多人能注意到《在路上》這個作品,也是好的。”周冉表示,上海譯文出版社有關“杰克·凱魯亞克作品系列”的出版還會繼續下去,“這個系列除了《在路上》,還有《達摩流浪者》《地下人·皮克》《孤獨旅者》《特麗絲苔莎》等二十多種。如果想整體了解凱魯亞克,這會是一個權威的版本,雖然現在不是獨家了。”

上海譯文出版社版《在路上》。此前,凱魯亞克系列作品的簡體中文版版權,長期屬于上海譯文出版社。
版本競爭激烈,如何在市場“立住”?
“像《在路上》這樣的經典,進入公版后肯定會冒出不少版本。大家的考慮幾乎一樣,這是經典,值得出。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輕松,更不意味收益快,因為版本多了,競爭也就更激烈,要花的心思也就更多。”99讀書人編輯、《在路上》責編邱小群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決定做《在路上》時,編輯部也在思考,怎么才能讓自家的版本在市場上“立得住”。
“首先,版本上我們采用的是2008年企鵝出版社的凱魯亞克初稿,比起后來經過大量編輯的官方版本,初稿版顯得‘更糙、更野、更生猛’,這是2008年企鵝初稿版封面原話,也更能還原‘垮掉的一代’靈魂作家更為本真的內心世界。當年維京出版公司買下了《在路上》的版權,詩人艾倫·金斯堡就說,正式出版的小說根本不像凱魯亞克1951年敲出的那本瘋狂的書。他說,有朝一日,當‘每個人都死去’時,‘最初那本瘋狂的書’將會按照本來面目出版。”
在裝幀形式上,99讀書人一開始也想走精裝珍藏版路線,“后來我們發現,其他幾家推出的也是精裝,而且定價差不多,我們果斷改成了平裝,定價也往下調了十幾塊,這就形成了差異。還有就是譯文質量爭取更勝一籌,請了秦傳安老師來翻譯。他是我們譯者隊伍里最優秀的幾位之一。”
由博集天卷出品的《在路上》,則請何穎怡翻譯。博集天卷責編黃琰說:“何老師也是《天真的人類學家》《時間里的癡人》的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何老師會讓自己長期沉浸在波普爵士之中,以感受音樂的律動和情感的極致,并查閱了大量音樂、文化以及哲學書籍,并走訪了各處的學者、禪師以及語言學家。這一次,《在路上》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符號和社會現象,讀者將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其文字當中充滿律動的撞擊和熱情洋溢的真實。”

《在路上》出版熱
除了《在路上》,澎湃新聞也注意到,凱魯亞克相關的其他作品也在陸續譯介到中國。
比如在《在路上》出版次年的1958年出版的《達摩流浪者》,《達摩流浪者》基于凱魯亞克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真實經歷,當時他對佛教的精神理解模式產生了興趣。書中講述的是1955年兩個熱情洋溢的青年賈菲與雷蒙追求真理以及禪理的故事。凱魯亞克在《達摩流浪者》中勾勒出的禪瘋子與登山背包行者的朝圣路線,也為“垮掉的一代”確立了的文學版圖,平添些許東方色彩。

《達摩流浪者》陸續推出新版
澎湃新聞也注意到,《杰克之書:他們口中的凱魯亞克》也即將出版,這是一本“垮掉的一代”中諸多作家的訪談合集,由這些親歷者去講述自己所認識的凱魯亞克,并回應了如下的諸多問題——《在路上》的人物原型經歷了怎樣的感情經歷?凱魯亞克成名后為何幻滅?一百個人口中有一百個凱魯亞克,哪一個才是真實的?

《杰克之書:他們口中的凱魯亞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