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齊撐落去!粵港民間團體愛心援港,已籌超2億元物資
“您好,這里是灣區聯盟援港愛心工作組。我們會根據香港一線需求,統一采購‘愛心禮包’等物品。”3月10日下午,身穿“深圳公益救援”紅色工作服的志愿者在深圳羅湖區中震大廈忙碌地回復來電。
最高峰時期,她們10分鐘之內會接到多達10個電話。電話的另一頭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包括企業和個人等,他們有著共同的心愿——希望為香港的同胞捐贈物資。

灣區安全應急產業創新聯盟援港小組工作人員。 本文圖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攝
當前香港疫情嚴峻,“灣區安全應急產業創新聯盟”與“香港全港社區抗疫聯線”共同發起了一場民間援港活動“同舟共濟 一齊撐落去”,幫助生活困難的香港基層民眾在疫情中渡過難關。
灣區安全應急產業創新聯盟援港小組總指揮尹樂芳告訴澎湃新聞,此次援港行動目標是籌集3萬份“家庭防疫愛心包”、2萬份“家庭生活愛心包”,2000份“志愿者防疫愛心包”。

灣區安全應急產業創新聯盟援港小組總指揮尹樂芳。
灣區安全應急產業創新聯盟牽頭組織了近二十家NGO及二十多家企業參與此次愛心響應,捐贈物資價值已超過2億元人民幣。
截至3月10日,活動共募集到“家庭防疫愛心包”2萬份。目前有4000份分兩批已運抵香港;其余16000份將陸續分批抵港。另外還有1萬份愛心包,仍在募集當中。

灣區安全應急產業創新聯盟。
在“內地援港,同心抗疫”的感召之下,很多人積極獻愛心。最令尹樂芳難忘和感動的是,一位老大媽聽到了募捐的消息,抱著一箱口罩找上門來,她說了一句樸實的話,“我想給香港同胞捐物資”。
這樣溫暖的小故事,在援港小組所在基地看似“簡陋”的工作間里不斷上演。
愛心物資從四面八方來到深圳,再從這里出發運往香港,送到香港市民的手中,一環緊扣一扣,爭分奪秒,這背后是數百名志愿者默默無聞的付出。
“每個人都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確保每個環節銜接上,提高運轉效率。”灣區安全應急產業創新聯盟援港小組倉儲與物流組的傅慧俊幾乎每天保持18小時在線溝通,“作為這次援港行動的志愿者,我希望能夠幫到更多香港同胞。”

志愿者在核對愛心物資。
此次的援港行動正井然有序進行著。首先,志愿者摸排收集香港居民對于物資的需求,并確定最緊缺的人員名單。其次活動組織方再向社會募捐,并將各方的捐贈需求進行信息登記、篩查、梳理,把有效的捐贈信息報送給物資協調小組。
聯盟倉儲物流小組確認有效捐贈物資后,與捐贈企業、個人進行資質審核,指導企業進行物資裝送,安排后續報關手續;同時協調海關走援港活動“綠色”通道,將物資快速轉運到港,從裝貨到抵達香港只需要3至4個小時。
最后一公里的愛心傳遞也必不可缺。在港的志愿者將物資派送到各個指定區的居民手中。這些居民之中,不少人住在劏房等這類狹窄斗室,生活拮據,感染風險大,愛心包解決了他們最基礎的防疫和生活保障。
“家庭防疫愛心包”內有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成人KN95口罩、兒童KN95口罩、核酸檢測試劑、面罩、手套、防護服,供香港一個家庭1個月使用量。
“志愿者防疫愛心包”,是專門捐給這次活動一線的香港、深圳志愿者,主要包含消毒液、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目前正在募集中。
“家庭生活愛心包”則是解決香港疫情嚴重地區觀塘、元朗、深水埗等地區基層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內有米、面、速食盒飯等,可供一個家庭一周食用。目前活動募集到1萬份,正在定制中,預計一周左右可發往香港。
灣區安全應急產業創新聯盟援港小組物資協調小組的朱峻嫻介紹,“愛心包”選擇的是符合進港品質要求、報關要求,符合香港同胞消費習慣的物資,我們將持續關注香港同胞實際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募集。“香港內地本一家,希望更多的企業、社團和愛心人士參與共同抗疫,共克時艱!”
灣區安全應急產業創新聯盟援港小組表示,此次“援港捐贈活動”時間緊、任務重、涉面廣、專業強、責任大,再次呼吁更多社團、企業及愛心人士參與。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起幫香港同胞渡過難關。
有意加入“灣區援港協調小組”或參與捐贈的企業及個人請聯系:
尹樂芳 13811770788
楊河生 13823307161
石 欣 13902980737
愛心熱線:0755-83456780、82228212、82228679、82228272
捐款賬號:
戶名:中國紅十字基金會
銀行:中國銀行北京市分行
賬號:349356004919
捐款請務必注明:援港愛心禮包項目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