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沒有對手的蘋果發布會,越來越敷衍
文︱數智前線 石兆 王坤
編 | 周路平
北京時間3月9日凌晨2點,蘋果發布了2022年的春季新品。與之前曝光的一樣,推出了小屏手機iPhone SE3、iPad Air 5、面向專業人群的臺式電腦Mac Studio以及綠色的iPhone13。當然,還有最新款的芯片,但令人有些意外的是,不是M2,而是M1的升級版M1 Ultra。
2022年的首批新品,就這?
第一款出場的硬件產品是iPhone13綠色版。這個沒啥好說的,除了配色,跟之前的機器一樣的,而且顏色之前就已經劇透。只不過放在最近股市表現的大背景下,綠色倒是非常應景。

其后便是外界劇透的iPhone SE第三代。這是一種廉價版iPhone,作為旗艦iPhone的邊角料產品,它一直采用老款iPhone的設計,然后搭配時下最頂級的蘋果芯片。

與劇透信息一模一樣,沒有之前傳出的全面屏設計,iPhone SE3依然采用了iPhone 8的設計,4.7英寸的小屏,指紋解鎖按鍵,最核心的變化是用了A15芯片 和 5G 技術。A15處理器與蘋果去年的旗艦機iPhone 13系列相同。
國行起售價3499元,比前兩代SE的起售價整整貴了200元,這一點與外界先前的猜測不同。看來,iPhone SE3的推出,更可能會促進iPhone SE2的銷售,畢竟SE2要降價了。
價格便宜的iPhone SE,缺點也很明顯。這代最大的問題恐怕還是續航吧!
蘋果在發布會和官網技術參數中規避了電池大小。此前,iPhone SE2的電池只有1821mAh,估計這次在iPhone 8的機身和144克的重量下,也很難塞入更大的電池。5G本來就耗電,這一代SE的續航可能一言難盡。

蘋果強調了A15芯片加持下的拍照和錄影能力。不過,想想iPhone SE還是單鏡頭,再怎么也比不了旗艦機。

蘋果還發布了新款的iPad Air。將蘋果自研的M1芯片帶入了iPad。

蘋果特意強調了人物居中功能。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芯片。
因為蘋果去年發布了M1Pro和M1max兩款升級版的M1芯片,本以為這次會直接發布M2芯片,結果我們低估了蘋果的想象力,人家發布的是M1 Ultra。
蘋果真的是擠牙膏式創新的命名小能手:M1、M1Pro、M1 Max,我們以為要出M2的時候,結果來了個M1 Ultra。
如果前三款叫中杯、大杯、超大杯,那么M1 Ultra只能叫極致大杯了。

蘋果稱M1 Ultra集成了驚人的1140億個晶體管,用了5納米工藝。
此前,采用M1芯片的蘋果電腦,突出的優點是快而節能,但缺點是不能裝原生的Windows,只能裝Arm版的Windows,但后者不太好用;也只能支持一個4k(60hz)顯示器,這個比英特爾的芯片要差,英特爾一般至少能支持兩個4k;還有工業軟件兼容問題,這是個很重要的生態問題。
M1 Ultra是否解決了上述問題,這場發布會短而匆忙,我們也在等待對以上問題的詳解。

今天凌晨的另一重頭戲是Mac Studio和Studio Display,蘋果也花了最多時間在介紹這款臺式機主機。

Mac studio主要面向的是視頻剪輯的專業人群。這是一個可以放在桌面的方形主機,M1 Ultra版本相比頂配MacBook Pro性能提升80%。
Studio Display是一款27英寸的顯示器,支持5K Retina顯示,內置了A13仿生芯片,前置1200萬像素超廣鏡頭支持人物居中。

Mac Studio分了兩個版本,對應M1 Max/Ultra兩款不同芯片,售價分別為為1999、3999美元,而Studio Display售價1599美元。
最后,新款的MacBook沒有出現,但蘋果說會在之后發布。

庫克稱,Mac系列產品幾乎都過渡到了蘋果的自研芯片,這意味著蘋果將徹底拋棄小伙伴英特爾。別看蘋果電腦在全球市場僅有8.5%的份額,但它是個風向標。
綜上不難發現,蘋果這場不到1個小時的錄播發布會總體還是比較敷衍的,主要是把A15芯片用在了iPhoneSE上,MI芯片用在了iPad Air上,然后M2沒有出現,而是又在M1的基礎上出了M1 Ultra系列。
iPhoneSE值不值得買?
聊完了今日凌晨的新品,那么問題來了:iPhone SE 3值得買嗎?又適合什么人群?
iPhone SE并不是蘋果一條常規更新的產品線。2016年3月推出第一代,第二代就等到四年后的2020年了。在第一代SE推出前,蘋果已經改變了喬布斯對手機要“單手握”的執念,從2014年的iPhone6開始,每年的旗艦機屏幕越來越大。
在這個背景下,為了清理庫存零配件,也為了給那些仍然喜歡“單手握”的用戶一個選擇,蘋果推出了iPhone SE系列。
iPhone SE的配方是典型的“舊瓶裝新酒”:老一代iPhone的設計,配上當下蘋果手機最新的芯片,價格起步在3000元出頭。再加上這幾年拼多多的加持,發售后很快就能用2000多元買到。
第一代iPhone SE外形和iPhone 5S一模一樣,屏幕只有4英寸大小,但內部換成了當年最先進的A9處理器。第二代iPhone SE,外形則與iPhone 8一樣,4.7英寸的屏幕,里面用了2020年最好的芯片A13,保留了指紋解鎖,沒有人臉解鎖,沒有雙鏡頭或三鏡頭。今天凌晨發布的第三代iPhoneSE,外觀設計依然與iPhone8一樣。
這里要提到第二代iPhone SE的A13芯片,蘋果從這代芯片起,叫它們“仿生芯片”。
仿生芯片加入了人工智能技術,運算更強。它在拍照、錄視頻、播放影片時,能計算出更好的人和物的輪廓,讓光影更具立體感,更美,就像美顏相機,但會更自然。

如果說iPhone SE手機值得買,絕大部分都是這顆仿生芯片的功勞。這是你用最便宜的價格能買到的裝有蘋果最新仿生芯片的設備。
另外,它保留了指紋解鎖,這對那些不習慣人臉解鎖的人來說非常方便。而且它非常輕,iPhone SE3只有148克,比起動不動今天就上200克的手機而言,輕了不是一星半點。
但它做不到所有的事情,它只有一個鏡頭,即便有最新的仿生芯片,拍照也不能跟新的旗艦機相提并論,也絕對沒有到可以碾壓中端安卓機的地步。
其次,它的電池容量和內存容量太小,iPhone SE3的電池只有1821mAh,與iPhone 8一樣,這跟當下四千毫安時起步的手機沒法比。它雖然支持快充,但也談不上有多快。而且iPhone SE3的起始容量還是只有64GB,蘋果還是太摳門了。
如果你的預算不多,希望買蘋果,又能習慣小屏,可以考慮購買,畢竟SE有目前最強的蘋果芯片。但如果你想花錢買個新iPhone,但不能接受一個與iPhone 8一樣的手機,那就再攢攢錢買旗艦吧。3499元的價格,完全可以買一部搭載驍龍8Gen1的國產旗艦。
蘋果推出iPhone SE系列,可以說是非常聰明,除了有效清理了旗艦機的邊角料,還打中了某些群體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還分食了安卓用戶。庫克就稱,第二代iPhone SE用戶主要來自兩大群體,一是小屏愛好者,一是從安卓陣營中轉投蘋果的群體。
iPhone SE第二代并非蘋果力推的產品,蘋果甚至沒有為它開一場發布會。但iPhone SE2銷量驚人,推出的2020年一年賣出了2420萬部。
然而,就是這款在全球市場賣得很火爆的手機,在中國市場卻很一般,iPhone SE的表現不及預期。市場調研機構GfK高級分析師孫景輝說,iPhone SE前兩代在中國的銷量都不如預期,第二代在12個月的生命周期大概200萬臺,第一代也差不多,約等于同價位段OPPO或vivo一個月的銷量。
一方面,中國消費者習慣了用大屏幕手機,很難回到只有4.7英寸的小屏時代;另一方面,3000多元在國產手機品牌里有非常多的機型可以選擇,而且很多是旗艦機型。
iPhoneSE在中國賣得一般也不奇怪。根據媒體報道,iPhone SE的核心市場在東南亞,特別是印度。
蘋果對國產品牌的啟示
一款3000多元的手機,它不是全面屏,也只有單攝像頭,而且像素只有1200萬,電池只有1800毫安時,還是幾年前的外觀設計。按理說,都2022年了,這種產品還會有市場嗎?
如果是國產品牌或許會被罵死,但人家是iPhone。因為IOS生態和強大的芯片能力,這些硬件上的配置看起來雞肋,卻不影響它在全球市場上的表現。最終,售價3299元的iPhoneSE2總銷量在所有手機里排名第二。

iPhoneSE的成功,讓人感慨高端品牌的價值。蘋果可以拿幾年前的機型,換個最新的芯片,再稍微降點價,就能賣得非常火爆。
但國產品牌的待遇卻天壤之別。
小米依然被性價比和堆料的標簽所束縛,OV則常年陷于高價低配的質疑。iPhone賣五六千元輕輕松松,但國產品牌賣3000元以上已經有些吃力,更不用提賣5000多元的手機。小米手機在2021年的均價只有1200元左右。
蘋果在高端上有多成功,國產品牌就有多渴望。背后不僅僅意味著更多利潤,更是企業競爭力的最直接體現。尤其是蘋果向下滲透時,這種降維打擊的優勢體現得更為明顯。
所以我們看到,這幾年國產品牌在全方位地往高端努力。除了口號,也做出了一些實際行動。
OPPO這兩年已經全面停止了綜藝投放,轉而把錢投入到底層技術的研發,比如芯片。OPPO中國區總裁劉波說:“國內現存的國產手機公司,都是不容小覷的高手,但是本質區別非常小,突破就要看誰能做出不一樣的東西,這就需要底層的關鍵技術解決關鍵問題。”
OPPO已經決定三年投入500億元,而且在大規模招聘芯片人才,希望能像華為那樣,在底層技術上取得突破。
vivo盡管很少有高管出來講高端戰略,也沒有說要投入多少資金用于研發,但其產品打法也在向著高端前進,對外傳遞的信息都是希望能站穩高端市場。
小米在高端化上表現得最為迫切。先是推出了售價9999元的手機,高端必須要高價;然后雷軍又提出“五年1000億”的研發計劃,公開聲稱要“正式對標蘋果,向蘋果學習,一定要在未來一段時間里一步一步超越蘋果。”與此同時,小米又組建了高端戰略小組。
小米也嘗試過突破芯片來奠定自己的科技實力和高端形象,但無奈并不成功,只能退而求其次,暫時放棄難度太大的主芯片,而選擇做一些譬如影像和充電小芯片的研發。
如今,國產品牌又開始往折疊屏手機上努力,除了最早的三星華為,小米、OPPO、榮耀都已經發布了折疊屏產品,vivo的折疊屏也在路上。這種產品注定是小眾品牌,不會有太多銷量。但它的特點是貴,而且有一定的突破空間和技術含量。所以,盡管折疊屏不太成熟,但大家沒有更多選擇,只要能提升品牌高端形象,都需要去嘗試。
從最近手機市場的表現不難發現,蘋果從上往下打有多容易,國產品牌從下往上打就有多艱難。而且隨著手機形態的成熟以及市場紅利的逐漸消失,走向高端越來越困難。
但正因為難,才能體現高端的價值。
注:本文為數智前線(szqx1991)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轉載或商務合作聯系后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