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郎平呼吁關注糖尿病心血管并發癥,糖尿病管理需“五駕馬車”
數據顯示,中國糖尿病患者已經躍居世界首位,患病率已達11.6%,更為可怕的是,50.1%的中國人正處于糖尿病前期。
需要重視的是,中國Ⅱ型糖尿病患病人群中80%合并心血管危險因素,血糖達標率低,血糖/血脂/血壓綜合達標率更低,且還未得到重視,治療率只占25.8%。
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的父親也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像很多患者一樣,血糖高、血壓高、體重也高,是名副其實的“三高”。而在父親患病和治療過程中,無論是患者還是家人都未意識到心血管并發癥離他有多近,也沒有對血壓、體重等心血管危險因素進行控制,最終,郎平父親因為心血管并發癥不幸離世。
“周圍的隊友也是,有些隊友患有糖尿病,拉開褲腿給我看,腿都已經變黑了,早先我像很多人一樣不了解糖尿病知識,更不知道,糖尿病除了控制血糖外,還需要對血壓、血脂、體重等進行綜合管理,減少心血管并發癥的發生。”近日,作為公益大使,郎平在糖尿病公益項目溝通會上呼吁大眾重視糖尿病心血管并發癥風險。
綜合達標率堪憂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邢小平教授指出,在中國,Ⅱ型糖尿病患者整體血糖達標率不容樂觀,僅有不到1/3的患者血糖控制達標,除此之外,有近6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體重超重或者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隨著血糖、血壓、血脂、體重等控制不佳,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風險、發展速度及其危害等也顯著增加。
數據顯示,全球約50%Ⅱ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然而,我國Ⅱ型糖尿病患者多重風險因素控制現狀堪憂:72%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或血脂紊亂,但血糖、血脂和血壓都達標的比例僅為5.6%。
近年,糖尿病有年輕化的趨勢,數據顯示,年輕糖尿病患者心臟病風險比正常人高14倍,比老年糖尿病患者高3.5倍。40歲以前患糖尿病的患者,其中20%預期壽命低于60歲。
糖尿病管理“五駕馬車”
糖尿病最可怕的是并發癥,糖尿病初期癥狀不明顯,很多患者在高血糖對器官損害多年之后,出現了并發癥才被診斷。糖尿病患者若能嚴格控制血糖,可以健康度過一生,反之,則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并發癥。那么糖尿病僅僅降糖就可以了嗎?如今,糖尿病治療也面臨治療模式和治療理念的轉變。
北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提醒糖尿病患者進行糖尿病的綜合管理,五駕馬車多維度全面干預病程,包括:自我監測、運動療法、飲食治療、藥物治療和宣傳教育。
在如何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方面,郭立新教授指出,飲食方面應該注意少食多餐、多吃高纖維食物、清淡飲食、戒煙少酒。少吃動物性油脂(豬油、肥肉、雞皮)、氫化植物油(奶油、奶精)及甜食;奶類每日1-2杯,建議飲用低脂奶或脫脂奶;蛋豆魚肉類每日2-3兩(建議選擇魚、雞肉及豆制品);每日三碟以上各類蔬菜;每日水果2個,所有水果均可選擇(1個水果約棒球大小);建議選擇全谷類食物,每日約2-3碗。
運動方面,郭立新教授指出,每周運動3-4次為宜,每周不少于150分鐘有氧運動,每次運動不少于30分鐘,運動強度可按照以下公式:運動心率=170-年齡(如60歲,參加有氧運動時,心率宜控制在170-60=110次/每分鐘)。對于老年人建議的運動方式有:快走和騎自行車。
除了運動方式外,郭立新教授指出,教育和監測是良好代謝控制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基礎,相關監測項目包括:體重/身高,BMI,血壓,空腹/餐后血糖,尿常規,膽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等等,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以醫生建議為準。
郭立新教授提醒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已成為糖尿病患者的最大威脅,糖尿病患者不能僅僅關注降糖,同時還要注重血壓、體重等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管理和控制,這對于降低患者心血管風險非常重要。但令人擔憂的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及家屬對此知之甚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