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冬奧”流量大贏家咪咕,賽后如何不涼涼
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游戲產業觀察者)
2022年3月4日,伴隨著奧運圣火再次在“鳥巢”主會場點燃,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正式開幕。回顧已經落下帷幕的北京冬奧會,誰才是冬奧流量紅利的互聯網“最大贏家”?
答案或許是咪咕視頻。

在北京冬奧會期間,咪咕視頻的下載量一度飆升到Apple Store榜單上的第二名,把原本在長視頻賽道上領跑的愛奇藝、優酷和騰訊視頻等一線玩家甩在身后,并且短期內咪咕視頻的日活用戶也實現了近10倍的增長,成為冬奧會期間的互聯網“頂流”APP。
作為北京冬奧會官方轉播商,咪咕視頻對于冬奧會的賽事轉播投入巨大,用戶只要打開咪咕視頻APP,幾乎主要的推送內容都與冬奧會有關。
因此,咪咕視頻能夠在冬奧期間出現如此高人氣的下載量并不意外。
然而,就在冬奧會進入尾聲,咪咕視頻的下載量卻猶如過山車般出現快速下滑。
2月17日,也就是本屆冬奧會進入第13個比賽日之時,咪咕視頻在Apple Store免費應用下載榜單上已經掉落至三十名開外。
當然,冬殘奧會開幕之后,咪咕視頻又可以奮發一段時間。

然后,往事重復上演。
借助冬奧等體育IP而熱起來,卻隨著賽事結束又會涼涼的咪咕,這樣的”流量密碼“可持否?
對此,《商學院》雜志記者沈思涵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這本是一條輔助路線,卻被咪咕變成了主攻路線,道路錯了、自然就容易處處碰壁了。
只有一招鮮,難以吃遍天下,而且通過購買獨家版權獲得流量,盡管短期有用,但費用昂貴且有一定的時效性。
自身是否有豐富的內容庫來留住用戶,是否穩定擁有爆款,尤其是獨家原創爆款(類似奈飛一般每年多個原創爆款來確保用戶付費和黏性),讓自己擁有流量密碼的主動權,而非靠天吃飯,才是當下視頻平臺的真正求生之道。
事實上,此前東京奧運會前后,咪咕就已經驗證過此路不通了。

七麥數據顯示,2021年東京冬奧會期間,咪咕視頻日下載量最高飆升至43.99萬次,漲幅近20倍。
但在東京奧運會閉幕后,App日下載又恢復到日常的2-3萬次的水平。
根據易觀千帆統計數據,2021年7月咪咕視頻月活躍用戶達3600萬,環比增長14.55%,奧運會結束后的9月,咪咕視頻用戶驟降32.28%,僅剩2500萬。
暴漲到暴跌,都是靠買來的IP打底,咪咕正在失去屬于自己的底氣。
有數據統計提到,目前,咪咕獨播的電影僅有《玩命三日》《X檔案》等73部,電視劇有《冬奧一家人》《家和萬事興》等40余部,且多是非熱門影視。
由此看來,咪咕視頻在電影、電視劇及綜藝節目方面的版權內容較少,同時也缺少有吸引力的自制內容。
而且,這種相對于優愛騰芒的落后,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越往后越難以逆轉的局。
畢竟,自制影視產品本身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無論是在人財物和戰略方向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芒果背靠湖南衛視有經驗積累、愛奇藝在網綜、網劇、網大上先行先試多年,而咪咕則失了先機,很難短期靠燒錢或內容合作上逆轉。
目前國內的視頻平臺,首屈一指的便是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簡稱愛優騰),都有著豐富的版權內容,也有數億量級的用戶。
而咪咕視頻與這類平臺相比,卻沒有太大競爭力。
背靠中國移動,咪咕卻混成如今摸樣,到底為何?

愚以為,并非缺乏什么互聯網思維之類的空話,而是太過驕傲到輕敵,最終一敗涂地。
咪咕最大的問題,正是在于背靠中國移動,而造成其資本雄厚、資源豐富帶來的輕敵,誤以為用戶只要導流即可輕松獲取,內容只需和傳統廣電或音樂公司牽手即可輕易低價獲得并搬運上網。
在前期平臺的資本遠超過競爭對手,可借住的資源也由于自身性質而看似唾手可得,結果在商業化大戰和用戶體驗(獨有內容、適網內容以及應用設計體驗等)上,皆落于下風。
咪咕的未來該怎么辦?答案或許是看看能否和芒果合作,又或者找到愛奇藝互補,反正只有合縱連橫,才有機會,你說呢!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