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順豐菜鳥之爭引發行業站隊:京東騰訊撐順豐,通達系拒絕置評
在菜鳥網絡與順豐速運關閉“互通數據接口事件”面前,“通達系”快遞公司的處境頗為尷尬。
6月1日,菜鳥網絡和順豐速運互相指責對方首先關閉互通數據接口,并且都祭出“客戶第一”的大旗。此后雙方展開一波口水交鋒。
對此,圓通、申通、韻達、中通、百世等公司相關人士均向澎湃新聞表示,公司對此事(菜鳥、順豐關閉“互通數據接口”) 不作評論。
“通達系”快遞公司的業務嚴重依賴“阿里系”的電商快件。同時,“通達系”快遞公司中的幾家又是豐巢的投資方。
而阿里競爭對手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則旗幟鮮明地支持順豐,京東也于6月2日宣布全面接入順豐旗下的豐巢自提柜。
同樣在這波紛爭中亮相的騰訊云,也通過一條微博力挺順豐,“無論多么重視順豐的數據與業務安全都不為過。”
尷尬的“通達系”
在這場紛爭中,“通達系”快遞公司角色尷尬,因為它們與菜鳥網絡、順豐之間的利益關系錯綜復雜。
引發這場紛爭的源頭“豐巢”智能快遞柜,就是由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五家物流公司聯合打造的。2015年6月,這5家公司共同投資創建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運營面向所有快遞公司、電商物流使用的24小時自助開放平臺“豐巢”智能快遞柜。
不止于此。2013年12月,排在中國快遞產業前六強的5家公司(申通、圓通、中通、韻達、順豐)還曾聯合成立蜂網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金2.5億元人民幣,總部設在上海,每個股東各20%的股份。蜂網現任董事長由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兼任;董事由其他四位股東擔任。
蜂網也是快遞公司試圖解決競合問題的產物。它們的目標是要打造快遞行業產業鏈的集中采購服務平臺、快遞市場競爭規范平臺,以降低運營成本、管理成本和經營風險。
民營快遞公司跟阿里的關系自不必說,“通達系”快遞公司的主要訂單就來自于阿里平臺。
2013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創立菜鳥網絡時,申通、圓通、中通、韻達便集體參與了投資。而順豐當時也出資5000萬元,占了菜鳥網絡1%的股份。

在部分快遞公司看來,快遞公司與菜鳥網絡需要分工與協同。此前,圓通董事長喻渭蛟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評析了快遞公司與菜鳥網絡的關系,“菜鳥網絡起來后,大家都擔心我們的話語權越來越少,它是一個智慧物流平臺,自己不做快遞,要是它自己做了,我們不要干?中國日均包裹量8000萬件,UPS公司日均1800萬件,這么大的量,馬云能夠玩得了嗎?”
騰訊、京東力挺順豐
不過,阿里競爭對手劉強東看到的則是更多風險。
早在去年參與一檔節目錄制時,劉強東就曾警告,幾家快遞公司大部分的利潤都會被菜鳥物流給吸走,“命根子已經被抓到手里了,只有一家順豐是拒絕這么做的。所以,我相信將來只有一個順豐能夠在獨立的快遞公司當中,長時間的存活下去,而且能夠有很好的利潤。”
這次菜鳥和順豐的矛盾曝出后,劉強東也是旗幟鮮明地表態,“我相信順豐的品質、王衛的為人!現在公民發送的所有私人快遞信息,不管是不是該平臺的都被拿走!已經嚴重違法!公民的隱私信息誰來保護?呼吁有關部門調查!”
而且,在6月2日,京東方面還發布信息稱,京東全面接入順豐旗下豐巢自提柜,年內將覆蓋26個城市。
同樣在諸多領域與阿里展開競爭的騰訊,也站到了順豐一邊。
6月1日晚間,騰訊云在官方微博上稱,騰訊云贊同“開放的云計算”理念,全力保障數據安全,更保障客戶業務安全。騰訊云助力順豐布局云端,無論多么重視順豐的數據與業務安全都不為過。
當天,順豐方面曾表態,菜鳥之所以封殺順豐,背后的原因是阿里方面一直希望順豐從騰訊云切換至阿里云。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目前為京東的第一大股東,“京東優選”也入駐微信平臺的“第三方服務”。
順豐和菜鳥之爭背后,是相關各方對數據利益的聚焦。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告訴澎湃新聞,數據共享對菜鳥乃至阿里系來說,是超級生態圈的加碼,進而更深入影響中國供應鏈。對順豐來說,則是換取加速服務升級的“發射塔”,借助菜鳥及阿里云等大數據支撐體系加速服務升級。
楊達卿還表示,菜鳥、順豐的這次合作失利,或促使順豐靠近騰訊生態體系,騰訊控股的京東集團已經把物流子集團平臺化,需要順豐這類品牌物流商,而騰訊云也需要順豐這類專業企業的超級數據“蓄水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