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蘇十歲男孩玩手游花掉萬余元,游戲運營方承認實名認證缺失
“直到支付寶提醒我余額不足,我才發現賬戶上少了1萬多塊。”近日,江蘇徐州的張女士稱,前兩天查詢賬單才吃驚發現,自己賬戶上莫名“消失”的1.2萬元,其實是被她10歲的兒子偷偷摸摸購買了手機游戲的“裝備”。
張女士在一家衛浴銷售公司上班,前陣子,她想用支付寶綁定的銀行卡給客戶付款800多元,卻被提示“余額不足”。她翻看了支付寶賬單,才發現原來10歲的兒子凱凱(化名)用她的手機玩游戲,買了很多道具和禮包——短短8天,竟有100多條購買記錄,消費12000多元。
張女士第一時間聯系了江蘇當地媒體,后來在媒體和公益組織“反網游欺詐吸費聯盟”的幫助下,游戲胡運營方湖南拓維公司退還了5400多元。
“反網游欺詐吸費聯盟”發起人、湖南金州律師事務所律師韓穎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根據《網絡游戲暫行管理辦法》規定,網絡游戲虛擬貨幣交易服務企業,在提供服務時,應保證用戶使用有效身份證件進行注冊,并綁定與該用戶注冊信息相一致的銀行賬戶。
韓穎律師說,實名認證的目的之在于確保用戶是有民事能力的成年人,“而向未成年人兜售虛擬貨幣,是不被允許的”。
“現在很多網絡游戲運營商,不僅不落實實名認證,甚至有的還玩網游欺詐吸費的戲碼。”韓穎說,這次張女士的申訴之所以能得到回應,也是因為拓維公司沒有落實實名認證,自知有些“理虧”,所以退回了部分款項。
張女士說,孩子最后一次購買游戲道具是3月2日。可半個多月之后,她才得知此事。要不是支付寶提醒,她可能還不會發覺。而在她發覺此前,游戲運營商并未有任何短信或消息提醒,沒有告訴她發生在她手機上的購買行為。
至于運營商為什么只退回5400多元,張女士說,對方的說法是,家長也有監管責任。但張女士說,她平時幾乎不玩游戲,對里面的“門道”還不如孩子懂得多,這“監管門檻”是不是高了些。
游戲的運營方拓維公司對澎湃新聞回應稱,由于對方的購買行為已經發生,且無法確定不是孩子玩游戲產生的費用,所以公司不能全額退款。至于為什么退回5400多元,拓維公司解釋說,是因為考慮到張女士家庭條件比較困難,而不是其他原因。
今年5月1日,文化部印發的《規范網絡游戲運營》正式生效,這個有著“史上最嚴手游新規”的條款明文規定,如果用戶不用有效身份證件來注冊并驗證,那么游戲就不能提供充值消費服務。
但其實,早在此之前,網絡手游的實名認證已有相關規定,但始終能難以落實。
“我們從年初接到了近百起未成年人被手游欺詐的投訴,但迄今為止只有20多起得到了回應,運營商也只是退回了部分錢款。”韓穎對澎湃新聞說,最大的障礙是家長不能證明購買行為的當事人是孩子,“就算打官司,也很難舉證”。
“還有一些游戲是通過移動運營商直接從話費中扣費,連支付密碼都不需要。”韓穎說,如果當時有實名認證這一環節,這些問題就好辦得多。“只要實名認證一天不貫徹實行,這種問題就不會斷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