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講座 | 阿伊哈努姆——阿富汗西北的大夏希臘化古城

林梅村
2017-05-31 10:26
來源:故宮考古研究所
? 古代藝術 >
字號

希臘人在中亞興建了許多城市,通稱“亞歷山大城”(Alexandria),據文獻記載有70多座,目前發現的亞歷山大城已達40多座。據法國考古團1960年代調查,亞洲最靠東部的亞力山大城,一直建到阿富汗昆都士城東北的阿伊哈努姆(Aikhanum)。

阿伊哈努姆古城出土文物相當豐富,包括希臘人物和神像雕刻、雕塑、太陽神阿波羅神像、鎏金銀盤、大夏和印度古錢,甚至亞歷山大的老師亞里士多德的希臘哲學手稿。希臘人在粟特、大夏和犍陀羅定居后,中亞出現了一個希臘化世界。大夏統治階層的希臘文化藝術與大夏本地傳統文化藝術后來相融合,形成所謂“希臘大夏藝術”(Greco-Bactrian Art)。

阿伊哈努姆古城,位于噴赤河與科克恰河匯流處,希羅多德就有記載,這一地區相繼處于波斯、亞歷山大、塞琉古等帝國的長期統治之下。

波斯波利斯王宮

一、古波斯王宮浮雕所見28省貢使

波斯帝國版圖西起埃及,北到黑海、里海一線,南到阿拉伯半島,東到印度西北部。為了鞏固對各地的統治,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大流士一世在原來道路的基礎上,修筑了覆蓋全帝國的驛道網。其中最著名的是帝國西部的“皇家大道”(The Royal Road)。它從波斯都城之一的蘇薩(Susa),經美索不達米亞, 到達小亞的以弗所(Ephesus)或撒爾迪斯(Sardis),全長2000多公里,沿途設有驛站(現在已確認的有22 個)。帝國東部的一條主要交通干線是沿著古老的美索不達米亞———米底(Media)之路,進而經大夏(今阿富汗西北),南達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

波斯的“皇家大道”

古波斯王宮——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在今伊朗設拉子城附近,波斯王大流士從蘇薩(Susa)遷都于此,波斯王薛西斯時代成為古波斯帝國四大首都(蘇薩、??税退{、巴比倫)之一。波斯波利斯王宮始建于公元前520年,公元前330年毀于希臘雄主亞歷山大東征。波斯波利斯王宮(Apadana)浮雕刻有歐、亞、非三大洲28省貢使。再現了古波斯帝國昔日的輝煌與夢想。

波斯波利斯王宮(Apadana)浮雕刻有歐、亞、非三大洲28省貢使

波斯波利斯浮雕中,我們能看到不少米底人的身影。米底是伊朗歷史上一個古王國,鼎盛時期西起小亞細亞以東,東至波斯灣北部。他們講伊朗語,是第一批在伊朗高原定居的印歐人。亞述帝國的入侵促使米底各部落走向聯合,從而形成了米底王國。公元前585年,米底末代君主阿斯提阿格斯繼位,并把女兒下嫁米底王國的附庸波斯貴族阿契美尼德家族岡比西斯一世,后來生下王子居魯士。公元前553年,居魯士起兵反叛米底,公元前550年滅亡米底王國,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古波斯帝國時代(前550-前334年)由此開始。我們可以在波斯波利斯王宮浮雕中看到波斯王宮的宮女是米底人,衛兵則為米底、波斯和埃蘭人。

米底使團

波斯王與米底和波斯衛兵

波斯波利斯王宮浮雕還展現了一位米底武士站在兩個波斯熏香爐前,覲見波斯王薛西斯的場面。自古以來,美索不達米亞就有熏香的傳統,熏香爐很早就在亞述帝國出現,隨后是阿契美尼德王朝。西方使用乳香等樹脂類香料,下置炭火,用炭火將樹脂香料點燃,香味濃厚,基本上無煙氣。中國古代使用茅香熏香,也就是將熏香或蕙草放在豆式香爐中直接點燃,雖香氣濃郁,但煙氣很大。戰國以來,西域樹脂香料和西方熏香之俗傳入中國,改變了中國的熏香方法,新型熏香爐亦隨之應運而生。1997年,陜西雍城遺址出土戰國時期風鳥紋鏤空熏香爐,高34厘米,底座邊長18.5厘米,現藏鳳翔縣博物館,與呂底亞和犍陀羅出土香爐如出一轍。

香爐

巴比倫貢使進奉瘤牛

28省貢使中手托圓球形貢物的是愛奧尼亞貢使。愛奧尼亞是古希臘時代對今天土耳其安那托利亞西岸中部地區和愛琴海東部諸島的稱呼。其北端在今伊茲密爾,南部到哈利卡爾那索斯以北,此外還包括希奧島和薩摩斯島。

愛奧尼亞之名來自古希臘一個叫愛奧尼亞的部落。這個部落于公元前2000年后期在愛琴海岸定居。這個部落本來很分散,當他們在小亞細亞定居后逐漸形成一個共同體。系古希臘工商業和文化中心之一。公元前8-前6世紀,愛奧尼亞建立了許多城邦,最著名的是米利都。后屬呂底亞、波斯、馬其頓、羅馬,漸失其重要地位,今屬土耳其。愛奧尼亞重要城市有以弗所、米利都和伊茲密爾。印度人稱希臘人為“耶槃那人”,就源于愛奧尼亞之名。

愛奧尼亞(希臘)貢使

此外,還有戴著尖帽,貢金(屬)手鐲和戰馬的草原塞人。波斯波利斯王宮浮雕塞人形象與阿姆河寶藏斯基泰火祆教麻葛(相當于祭司或者牧師)像金箔上的斯基泰人形象如出一轍。

中亞草原塞人進貢戰馬

二、亞歷山大東征

公元前338年,生活在希臘文明邊緣的馬其頓人終于征服希臘所有城邦,但是馬其頓國王菲力普二世卻在自己的宮殿里被人謀殺。20歲的王子繼承了王位,新王就是世界古代史上極負盛名的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36-前323年在位)。菲力普雖說是馬其頓人,但是他崇尚希臘文化,不僅把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請到王宮教他的兒子,還請來希臘最好的藝術家裝修他的陵墓。1977年,希臘考古學家安德羅尼科(Manolis Andronikos)在希臘北部維吉那(Vergina)小鎮發掘了三座馬其頓王室陵墓,他認為3號墓為菲利普二世陵墓。菲利普二世在公元前336年被殺前3年,一條腿被長槍所傷,導致了這位君主殘疾。研究者后來發現1號墓主為45歲左右男性,身高1.8米,他的腿骨有損傷痕跡,因此,維吉那1號墓才是菲利普二世陵墓。

菲利普二世象牙頭像

馬其頓菲利普二世的夢想不僅是做全希臘的統治者,而且還要征服東方。為了實現先父的夢想,亞歷山大戎馬一生,在位13年間,轉戰埃及、波斯、中亞乃至印度河上游,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

亞歷山大東征路線圖

亞歷山大征服大夏(阿富汗)、粟特(烏茲別克斯坦)、斯基泰部落后,轉戰印度河西岸的犍陀羅(今巴基斯坦北部)。希臘遠征軍到印度河后,因厭戰而嘩變,拒絕繼續前進。亞歷山大不得不班師返回巴比倫(伊拉克)。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因患瘧疾在巴比侖病逝,時年32歲。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帝國隨之瓦解。公元前305年,亞歷山大派駐埃及的部將托勒密(Ptolemy)與派駐兩河流域的部將塞琉古(Seliucus)自立為王,希臘本土則在安提帕特之子卡山德控制下,基本奠定了希臘世界三分天下的格局。

粟特人起源于澤拉夫善河流域,以撒馬爾干城為中心。公元前329年,亞歷山大遠征粟特、大夏和北印度,錫爾河流域遭到粟特人的頑強地抵抗。亞歷山大征服粟特之后,娶粟特公主Roxane(祿珊妮)為妻,安史之亂風云人物安祿山就叫這個名字,意為“光明”。

三、阿伊哈努姆——阿富汗東北的希臘化古城

希臘人在中亞興建了許多城市,通稱“亞歷山大城”(Alexandria)。中國史書有許多不同譯名,諸如犁靬、烏弋山離、藍氏城等。據文獻記載,東方各地以亞歷山大命名的城市有70多座,目前發現的亞歷山大城已達40多座。據法國考古團60年代調查,亞洲最靠東部的亞力山大城,一直建到阿富汗昆都士城東北的阿伊哈努姆(Aikhanum)。

阿伊哈努姆古城的建筑布局

阿伊哈努姆位于噴赤河與科克恰河匯流處,地當軍事要沖。以伯爾納為首的法國考古團在此進行了持續15年的發掘,逐漸揭開了這座古城的全貌。一條大街縱貫全城南北;城中央是宮殿區,面積達九萬平方米,內有廣場、官署和珍寶庫;宮殿區的東、北、南三面分別建有神廟、體育館和貴族的住宅。大街東側是劇場和武器庫。平民住房建在該城之東的衛城內。不過,城墻用土坯壘砌,這是吸收中亞本地的建筑藝術的特點。阿伊哈努姆古城和城內建筑具有典型的希臘藝術風格,例如:壘砌石塊用金屬鋦釘聯結并澆灌溶化的鉛水加固;建筑布局往往以一連串房間或柱廊環繞一個中央庭院;立柱裝飾有古典式三種柱頭(多克利、愛奧尼亞、科林斯);寓所的浴室用卵石鋪成古典藝術風格的馬賽克地板等。

阿伊哈努姆的列柱廣場

阿伊哈努姆宮殿遺址希臘化風格的馬賽克地板

阿伊哈努姆出土科林斯式柱頭,法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藏品

阿伊哈努姆古城出土文物相當豐富,包括希臘人物和神像雕刻、雕塑、太陽神阿波羅神像、鎏金銀盤、大夏和印度古錢,甚至亞歷山大的老師亞里士多德的希臘哲學手稿。希臘人在粟特、大夏和犍陀羅定居后,中亞出現了一個希臘化世界。大夏統治階層的希臘文化藝術與大夏本地傳統文化藝術后來相融合,形成所謂“希臘大夏藝術”(Greco-Bactrian Art)。

希臘文亞里士多德哲學手稿

阿伊哈努姆古城財寶庫遺址出土太陽神鎏金銀盤

四、希臘化藝術之東傳

古希臘藝術可分為四個主要發展時期:一、荷馬時期(前12世紀—8世紀),因荷馬史詩是當時唯一文字史料而得名;二、古風時期(前750年—6世紀末),因這個時期雕刻藝術呈古樸稚拙的風格而得名;三、古典時期(公元前5世紀下半期—334年),指希波戰爭結束到亞歷山大大帝開始東侵;四、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34—30年),指亞歷山大東征至羅馬滅亡埃及托勒密王朝時代。

盡管亞歷山大試圖把希臘文化推向東方各地,但是文化征服卻不像希臘遠征軍攻城略地那樣容易;相反,希臘文化在許多方面被東方文化征服,演變成一種融合大量東方文化因素的希臘藝術。為了和古典藝術相區別,西方藝術史家稱之為“希臘化藝術”(Hellenistic Art)。據希臘地理學家斯特拉波(Strabo,XI.XI.I)記載,大夏王國的希臘人在鼎盛時期,影響力向東最遠可達時稱“賽里斯”(Seres)的中國以及蒙古草原的匈奴部落(Phryni)。大夏王歐提德姆斯(Euthydemus,前223-200年)和德米特里(Demetrius I,前205-171年)父子在位時期,曾經向四方廣拓疆土,北達費爾干納盆地,漢代文獻稱“大宛”。其名來自印度人對希臘人的稱謂Yavana(耶槃那),相當于希臘語Ionia(愛奧尼亞)。公元前2世紀,德米特里及其將軍彌蘭德大舉南侵,一度深入到印度中部乃至恒河下游。希臘人還在北印度犍陀羅地區建立希臘化王國,史稱“印度希臘王國”(Greco-Indian Kingdom),也即中國史書所謂“罽賓國”,公元前1世紀滅于來自中亞北方草原的游牧人。

意大利龐貝(Pompeii)古城及其出土古羅馬壁畫上身穿中國絲綢的羅馬女祭司,公元前1世紀

諾顏烏拉山20號匈奴墓出土仙女寧芙與森林之神薩提爾嬉戲(Nymphs and Satyr)鎏金銀盤

希臘人在犍陀羅地區(今巴基斯坦)興建了許多希臘城市,同時開始對印度佛教發生興趣。漢譯佛經《那先比丘經》(巴利文Milindapa?ha)就有罽賓王彌蘭德一世(Menander I,前155-130年)向舍竭城比丘問學的故事。

舍竭城在巴基斯坦東北邊境Sialkot城,但是尚未進行考古發掘。不過,英國考古學家馬歇爾對罽賓首都循鮮城進行過大規模發掘,從中可以了解到希臘建筑藝術在中亞傳播的盛況。西爾卡普城是大夏希臘王德米特里(Demetrius,前200-195年)建造的,現存遺跡可分七層,第6-3層屬于大夏希臘人統治犍陀羅時代(前189-90年),公元30年毀于大地震;第2層現存建筑,屬于斯基泰人和帕提亞統治時代。

巴基斯坦塔克西拉博物館藏羅馬絞胎玻璃瓶殘片,與洛陽東漢墓出土羅馬

胎玻璃

馬爾丹出土希臘傳說石浮雕《特洛伊木馬》

本文系林梅村教授“阿伊哈努姆——阿富汗西北的大夏希臘化古城”講座實錄,馬麗亞·艾海提(北京大學)現場記錄,郭物(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審校,原載故宮考古研究所“故宮考古”微信號。

    校對:余承君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木县| 平凉市| 鄂伦春自治旗| 章丘市| 湖口县| 沽源县| 罗甸县| 鹤壁市| 博客| 尉氏县| 财经| 永州市| 门头沟区| 宣汉县| 通榆县| 巴林右旗| 安阳市| 攀枝花市| 赤峰市| 陆川县| 包头市| 渝北区| 黄大仙区| 嘉善县| 木兰县| 桂林市| 新营市| 吕梁市| 霍山县| 青神县| 九龙城区| 固阳县| 铁岭县| 铁力市| 武乡县| 沂源县| 紫金县| 金川县| 山阳县| 扶风县| 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