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紀委機關報刊文:干部豈能總是工于“自我設計”升遷之路
王學恩/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字號
前不久,天津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陸為民做客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在線訪談,介紹了天津市委原代理書記黃興國搞“圈子文化”的案例。陸為民談道,黃興國作為當時的一把手,違背五湖四海、任人唯賢的組織原則,封官許愿、任人唯親,奉行好人主義,對自己人設計路線,著意栽培使用,使拜碼頭、拉山頭等歪風邪氣蔓延,敗壞了政治風氣,帶壞了一批干部。作為黨員干部,一方面要反對“圈子文化”,另一方面也不能自我設計盤算升遷。
對自己的成長路線、發(fā)展藍圖進行正確規(guī)劃,未嘗不可。但對于黨員干部來說,那種盤算升遷的自我設計不能搞。
共產黨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鄧小平同志曾說:“我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tài)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不求做大官、立志做大事,才能保持謀事的平和心態(tài)、干事的持久激情,留下政績政聲,立下豐碑口碑。倘若官癮太重,升遷欲太強,就會疏于做事,爭名爭利。
干部的最大價值是干事。現(xiàn)實生活中,少數(shù)黨員干部忘記了為官之本,不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上,而是用在升遷的“自我設計”上。有的醉心于“晉升路線圖”,剛剛提拔就琢磨“再上一個臺階”;有的善于“風險評估”,注重算計投入產出,干一點事就希望得到“回報”,有風險的事決不沾邊,責任問題決不沾身;還有的對著職位干,職位有空缺就極力表現(xiàn),甚至搞“眼球工程”以賺取政績。
立身靠本事,升遷靠政績,這才是正確的進步觀。而那些盤算升官、自我設計的人卻不這樣認為。在他們那里,升遷靠關系、靠“圈子”、靠“天線”。他們不是在干事上下功夫,而是千方百計拉關系、找門路、謀升遷。此種行為,嚴重敗壞用人風氣,污染政治生態(tài)。
人皆有進取心,但是想得過多,盤算得過細,則不可取。特別是不要以為一有空缺位置,就該是自己的,就認為自己最適合。要認識到,即使自己是后備干部、優(yōu)秀干部,還有結構問題;即使條件合格,也不可能在一次調整配備中都解決。個人可以有想法,但不能破底線、碰紅線。如果總是工于自我設計,總想著“升遷換位”,就難免心理失衡、言行失范、黨性失規(guī),成為官位名利的俘虜。
一代名將徐海東,曾三次主動“讓官”。一次是愿意改任副團長,一次是由軍長變?yōu)楦避婇L,一次是得知授其為大將后,主動要求低授軍銜。他有一句名言:我這個人打仗有癮,走路有癮,就是沒有官癮。革命前輩這種牢記使命、主動“讓官”、一心謀事的行為,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人生有涯、官位有止、事業(yè)無盡。黨員干部要把心思用在責任上,把精力用在工作上,把智慧用在創(chuàng)新上,小舞臺也能干出大事業(yè)。否則,熱衷于自我設計,不愿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服務,再大的舞臺也干不成事,只能跌得更快。
當然,避免一些人搞自我設計,各級黨組織首先要凈化選人用人風氣,真正重用那些德才兼?zhèn)洹⑻嵏墒轮耍瑳Q不能讓那些跑官要官、拉關系之人得到好處。
(原題為《升遷之路豈能“自我設計”》)
校對:劉威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