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兵韜志略丨美沙軍售協議規??涨?,“阿拉伯版北約”能否成真
熱點新聞:據沙特通訊社報道,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訪問中東期間,與沙特簽署了一份總價高達1100億美元的武器采購協議,這是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軍售協議之一,并且有望在未來10年內擴充至3500億美元。
點評:中東是美國一個重要的軍火市場。盡管美國不是沙特傳統意義上的西方盟友,但是沙特長期以來一直從美國購買大量武器裝備。這次美國與沙特簽署立即生效的一攬子軍售協議,是美沙兩國超過70年安全關系的一次重大延伸,極大強化了兩國之間的相互支持的安全保障關系,對于提高沙特整體軍事實力,減輕美國軍事負擔,擴大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沙特:提升整體軍事實力,謀求對伊朗的軍事優勢
沙特阿拉伯擁有海灣地區最強大的軍隊之一,其軍事實力在地區安全事務中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據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發布的2016年軍事平衡報告顯示,目前沙特共有22.7萬現役軍事人員,其中陸軍7.5萬人,海軍1.35萬人,空軍2萬人,防空軍1.6萬人,戰略導彈部隊擁有2500人,同時還有10萬人規模的國民警衛隊。此外,沙特還已建立起先進的軍隊動員機制,能隨時迅速調集15萬軍隊,具有很強的快速反應能力。
在武器裝備上,沙特由于財力雄厚,多年來一直都是國際軍售市場上備受歡迎的“金主”。目前,沙特陸軍擁有600輛重裝坦克、780輛輕型武裝車輛以及1423輛裝甲運兵車,其中包括442輛M1A2坦克、400輛布雷德利戰車;空軍擁有313架戰斗機,其中包括147架F-15鷹式戰斗機(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F-15擁有國)、82架阿帕奇攻擊直升機、以及相當數量的歐洲“狂風”、“臺風”等戰機。此外,沙特還較早引進了E3A預警機。海軍則裝備了3艘法國“拉法耶特”級護衛艦,并計劃訂購多達25艘德國造潛艇。這些先進裝備令中東地區絕大多數國家難以項背。
但是,由于沙特的國防工業基礎非常薄弱,基本無法自身生產武器裝備,因此所采購的武器無論是耗損維護還是升級換代,都需要武器賣主提供“一條龍”保障,對外依賴性極強。目前,沙特與其宿敵和最大對手伊朗關系持續緊張,特別是2016年1月沙特宣布處決了在沙特工作的什葉派宗教重要人物尼米爾后,引起了伊朗國內的劇烈反應,導致兩國斷交,局勢還在進一步的發展之中。為此,沙特認為必須要進一步加強軍事力量的更新換代,以謀求對伊朗的軍事優勢。
根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在此次簽署的軍售清單中,包括最頂級的“薩德”和“愛國者”反導系統,“能幫助沙特保護自己和該地區,使其免遭導彈和空中襲擊”。
此外,沙特海軍和空軍也將從軍售協議中獲取得很大的能力提升。例如,海軍將采購包括4艘以美國海軍新型瀕海戰斗艦為藍本的多任務水面作戰艦艇、若干先進巡邏艇以及相應的售后服務、零部件和配套武器系統等;空軍將接收運輸和情報飛機、輕型近距離空中支援飛機以及相關制導系統、監視設備等,同時美國還向沙特供應150架“黑鷹”直升機,并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沙特進行組裝。而且,美國還將為沙特提供改進的指揮和控制網絡,以提高其部隊的整體凝聚力和作戰效能。這些都將極大提高沙特的整體軍事實力,確立其在阿拉伯世界未來至少10年以上的領導者地位。
美國:建立“阿拉伯版北約”,實現中東利益最大化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稱,特朗普在此次訪問中東時宣稱,由于“伊朗資助、武裝和訓練的恐怖分子、民兵和其他極端團伙,正在把毀滅和混亂傳遍整個地區,因此一切有良知的國家都必須為孤立伊朗而共同努力”,美國將“與保證中東安全穩定的朋友伙伴建立聯盟”,并把該同盟打造成打擊恐怖主義、同時牽制伊朗的樣板,使其呈現出具有更多美國投入、更像北約軍事架構,以及更高人員職業素養的特點,即“阿拉伯版北約”。
實際上,美國提出“阿拉伯版北約”的概念并不新鮮。早在2015年,美國就曾在埃及洽談建立“反應部隊”事宜,計劃由埃及、約旦、摩洛哥、沙特、蘇丹等海灣國家共同出兵約4萬人,組成類似北約的指揮架構,但由于地區內緊張局勢以及數百年復雜爭斗的因素,該部隊未能成立。但隨著“伊斯蘭國”等恐怖主義組織的不斷崛起以及伊朗核能力和遠程導彈技術的提升,美國再次將建立“阿拉伯版北約”提上議程,并將目光投向了正向美國積極靠攏的沙特。
作為中東地區主要大國之一,沙特為了爭取更大地區影響力,除了在政治上和宗教上充當遜尼派國家領袖,經濟上給予相關國家大量援助之外,在軍事上也動作頻頻,不惜投入重金打造中東地區的軍事強國,力圖成為中東的新盟主。例如,在特朗普訪問期間,沙特作為東道主邀請了55個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領導人赴沙特出席峰會,其中包括埃及、約旦、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等6個海灣國家。在峰會期間,沙特國王薩勒曼明確表示,將致力于鏟除“伊斯蘭國”等極端恐怖組織,并計劃牽頭組建了一支名為“半島之盾”的阿拉伯聯合軍,人數多達4萬人,預計2020年還可能擴編至10萬人,成為美國打擊恐怖主義可以依賴的關鍵力量。
此次美國與沙特簽署這一軍火大單,實際上是奠定了海灣國家成立“阿拉伯版北約”同盟的“基石”。美國認為,如果阿拉伯聯合軍真能如期組建并進展順利的話,必然會向美國大量采購武器裝備,此次特朗普向沙特大規模出售軍火,可為其它國家樹立可供效仿的榜樣,后續與阿拉伯國家的軍貿合同還將會持續增加。
此外,由于目前特朗普政府實施的是“美國優先”的全球收縮政策,迫切希望盟友能在地區安全事務中承擔更多的責任,從而減輕美國的軍事負擔。因此特朗普此次尋求建立 “阿拉伯版北約”,實際上也是希望通過強化和提升中東地區同伊朗有爭端或有矛盾、對伊朗核問題非常關切的國家軍事力量,使阿拉伯國家能夠獨立發揮遏制伊朗,打擊恐怖主義的作用。這樣一方面可以將恐怖主義禍水限定在中東地區,不用美國直接出兵解決;另一方面還能通過領導伊斯蘭世界,把該組織變成自己可掌控的工具,從而實現在中東地區利益的最大化。
刺激中東國家軍備競賽,陷入地區安全惡性循環
中東歷來都是個火藥桶,是全球沖突最多的地區。由于其獨特的文化背景和地緣政治現實,一直都是全球武器進口的重點市場。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17年2月發布的報告,從2012年至2016年,中東地區的武器進口量激增86%,軍售額占全球軍售總額的29%,幾乎是上一個五年軍售額的兩倍。
目前,雖然中東告別了大規模戰爭時代,但政治、宗教與民族矛盾復雜叢生,極端主義施虐無忌,伊朗核問題、地區主導權之爭越發激烈,這些都成為各國加強軍備的理由。美國此次向沙特大規模出售武器,無異于“火上澆油”——不僅加劇了該地區的緊張局勢,促使國家間不信任進一步加劇,而且還極易引起地區軍備競賽。
從中東地區武器裝備采購的來源來看,除沙特外,阿聯酋、以色列、科威特、伊拉克、卡塔爾等國也都是美國軍售的重要客戶,采購清單涉及戰斗機、雷達設備、防空導彈、戰艦、加油機等各先進裝備。據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網站公布,2016年11月17日,該機構批準向科威特出售價值101億美元的40架F/A-18“超級大黃蜂”戰斗機,向卡塔爾出售價值211億美元的72架F-15“先進鷹”戰斗機。此外,阿聯酋雖然兵力少,但陸軍也訂購了多達436輛法國著名的“高價貨”——勒克萊爾主戰坦克,其訂購量甚至超過法國自身(426輛),成為該坦克的世界第一大用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美國對沙特的大規模軍售也極大刺激了以色列,因為后者一直在尋求對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優勢。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以色列能源部長尤瓦爾?施泰尼茨5月21日公開表示了對美國此次大規模軍售的擔憂,聲稱這可能會導致以色列難以維持其現有的軍事優勢。因此,未來以色列必然會加大武器裝備的采購和更新力度。而作為此次軍售的直接針對目標,伊朗面對來自外部國家的圍堵與遏制,勢必也會愈發不安,將進一步加快先進武器裝備的研發和采購。
從總體上來看,中東與歐洲不同,國家間互信嚴重缺失,沒有真正意義的軍備控制和裁軍政策。因此,在目前中東局勢持續動蕩的情況下,美國大規模向沙特提供軍售,勢必會挑起該地區國家間軍備競賽的不斷升級,陷入安全上的惡性循環。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會使裂痕加劇,矛盾激化,甚至有引發大規模戰爭的危險。
(兵韜志略是由南京國際關系學院外軍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曉志為澎湃防務欄目開設的個人專欄,盤點一周重大防務事件,評點信息背后暗藏的玄機,剝繭抽絲、拂塵見金,每周一期,不見不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