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富可敵國”的船王:捐數千萬建大學,帶動寧波幫捐資76億

文 | 華商韜略 吳蘇
對于普通人來說,“富可敵國”只是一種形容,對于超級富豪來說,卻是彪悍的現實!
以寧波走出來的世界船王包玉剛為例,他曾擁有船只210艘,總載重噸位達2100萬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超過了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國有船隊的總和。為此,美國媒體直呼其為“海上之王”。
這樣的行業實力,讓包玉剛在國際政界具有巨大的影響力。要知道,他不僅是美國、英國、日本、巴西等國家的座上賓,并且通過私人途徑,就能直接與美國總統、英國首相通話。
這么一位真正“富可敵國”的船王,人生“底色”乃是愛國。

早在1949年之前,尚在銀行界就職的包玉剛就為共產dang突破國民dang經濟封鎖出力,幫助dang充實“錢袋子”。
簡單來說,當時取錢不像現在這么方便,國民dang當局只要發現有人提取巨款,就會讓銀行提供新的大額鈔票,以便跟蹤提款的人。
這種形勢下,找到銀行內部人士提款,才能形成突破。知情人士對媒體回憶:“dang于是找到了比較好的銀行界朋友包玉剛、盧夢野幫忙,通過他們提供舊鈔票、小額鈔票。”
1949年之后,包玉剛更是為建設國家積極助力。比如,首次發行建設公債,包玉剛就認購數萬港元,后來又率先購買中國建造的船舶,利用自己“世界船王”的名號,推動中國船舶出口。

最受關注的,當屬直接出資援建大型項目。
在大陸出資援建,包玉剛一出手就是“大手筆”。1981年,他捐出1000萬美元,希望幫助北京“造一座像模像樣的大飯店”。
包玉剛坦率地說:“我不需要任何回報,我只有一個要求,飯店要用我父親的名字命名,最好叫‘兆龍飯店’。”
包玉剛拿出1000萬美元的支票,卻沒人敢收,在北京各部門一直通不過。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不過出了點錢,就想在首都永久留名,這怎么行?”
最后這1000萬美元的事,報到一個鄧姓老人那里,他一錘定音:“為什么不同意?人家捐款,那是出于一片好心,留個名不過是個形式而已,沒什么大不了嘛!這張支票,你們不敢接,我來接!”
不要小看建一個飯店,卻讓包玉剛感受到了國家的開放態勢,而三年后,1984年,籌建寧波大學時,包玉剛很快確認愿意捐資5000萬元。

有了資金加持,寧波大學可以說“拔地而起”,1985年開建,1986年就建成開學。更重要的是,包玉剛帶頭捐資,吸引來一大批“寧波幫”富商。
據媒體報道,在包玉剛的帶動下,邵逸夫、包玉書、曹光彪、李達三、趙安中、湯于翰、顧國華、朱英龍等“寧波幫”人士紛紛捐資。到今天,共有650多位“寧波幫”人士,在全國捐資76億元人民幣,推動中國社會向前發展。

包玉剛去世后,4個女兒都學有所成,家族捐贈也沒有停止,不是捐資500萬元建教學樓,就是設立獎學金,幫助青年教師出國進修。而在上海,包玉剛的長女包陪慶、外孫包文駿等人2007年創辦了包玉剛實驗學校,立志打造一所世界級的國際學校。
對于這所學校,外界關注度最高的是學費。據公開資料顯示,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一年(兩個學期)的費用最低是1至5年級的16.8萬元,最高是10至12年級的21萬元。
有不少網友“吐槽”稱,包玉剛捐數千萬建寧波大學,女兒卻在上海建貴族學校,一年學費十幾二十萬,這還不夠,家長還會捐贈,動輒百萬級。
也有網友分析認為,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畢業的學生大多劍指牛津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名校,又能拓展國際視野,這樣的收費并不算“離譜”。

事實上,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是一所非營利學校,按公開資料所言,其所得收入全部投入學校發展,而包玉剛實驗學校的官網介紹,除了提到“非營利”,更表明“今日興學,為明日中國”。
從這個角度看,在愛國這一點上,包氏后代也算是一脈相承。你認為呢?
參考資料:
1.《薪火|解密國統區紅色金融戰線上的“錢袋子”》,第一財經
2.《包玉剛先生捐資創辦寧波大學始末》,東南商報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