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米耀OV”繼續沖高端:今年靠什么戰蘋果?

作者|周一圍
編輯|安心
陽春3月,智能手機江湖已經硝煙滾滾。
不妨從進入2022年以來各手機廠商密集發布的新產品中嗅一下其中的火藥味。

除了蘋果或將在今年春季發布會上推出低端手機——iPhone SE3外,本土廠商都在推高端機。
2022年,國產品牌小米、榮耀、OPPO、vivo都有一個共同的迫切目標,那就是繼續沖高端、戰蘋果。
激進者如小米的雷軍、榮耀的趙明,都公開宣稱要對標蘋果、趕超蘋果。即便是OPPO這樣的低調派,也曾昭告其“高端市場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野心。
2021年,華為手機逐漸退出市場后,小米、榮耀、OPPO、vivo紛紛試圖搶占高端的蛋糕。但2021年高端市場的真正贏家和王者是蘋果,安卓陣營的高端之路遠未成功。
如今,“米耀OV”的春季旗艦產品已經陸續登場,蘋果的春季發布會已經近在眼前。2022年,本土智能手機的高端之戰怎么打?靠什么戰蘋果?
磕產品,搞生態
從今年春季的新產品看,各大廠商幾乎都使出了渾身解數,推出了或即將推出目前為止代表其最高水平的高端機。
比如小米12系列,在雷軍看來,這是“迄今為止最好的小米手機”,“是小米高端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榮耀Magic4定位超高端旗艦,它被趙明稱為“榮耀沖擊全球市場的里程碑之作”。
OPPO準備了三年才在今年2月推出Find X5系列,這是“以最高標準打造的極致旗艦”。
今年1月,iQOO 9系列高端手機問世,它不僅被視為iQOO品牌高端之路的里程碑,也是vivo高端化的重要一步。iQOO是vivo在2019年孵化的子品牌。
對比一下的話你會發現,今年春季本土廠商的旗艦機在硬件配置上都很用力,在處理器、影像系統、續航等方面沖擊高端,PK蘋果。

以小米為例,12Pro定位“全能高端旗艦”,對標蘋果性能最強的iPhone 13 Pro Max;小米12定位“小尺寸高端旗艦”,對標的是蘋果的銷量主力iPhone 13。
小米12 Pro身兼多個“全球首發”:全球首發驍龍8旗艦平臺;全球首發第二代低功耗2K屏幕;首次支持“智能動態刷新率”技術;全球首發索尼最新一代頂級相機IMX707,自研“CyberFocus萬物追焦”技術;具備行業內首個大容量單電芯120W安全快充。
但在價格上,小米12 Pro與iPhone13 Pro Max存在明顯差距,前者零售價4699元起,最高5399元;后者零售價8999元起。
如果橫向對比“米耀OV”今年春季的旗艦產品,仍呈現出硬件配置同質化、甚至堆料的特點。
他們無一例外都采用了新一代驍龍8旗艦平臺。驍龍8 Gen 1于去年底發布,是高通首款使用ARM最新Armv9架構的芯片,也是2022年安卓陣營的旗艦芯片。
但是iPhone 13系列搭載的是蘋果最新研發的A15仿生芯片,蘋果稱它是“智能手機界最快的芯片”,“圖形性能比任何其他智能手機芯片快50%”。
以產品、技術測試著稱的美國科技媒體PCMag曾做過測試對比,結論是:高通驍龍8 Gen 1較上一代芯片性能提升15%,但比蘋果A15芯片仍有差距。不過,也有測評結果認為,兩者差異不是很大。
除了芯片帶來的性能差異,對于安卓陣營來說,采用第三方芯片和蘋果采用自研芯片的做法相比,必然會壓縮利潤空間。
在映像配置、電池及充電方面的配置上,本土廠商的春季旗艦機也都大同小異。相似配置的產品目前在價格上也很難拉開明顯的差距。不過,他們仍與iPhone13系列的價格存在差距。
本土廠商的高端之戰,如何從“硬件內卷”中突圍?
芯片被部分廠商當成了其中一個支點。
去年底,OPPO發布了三年磨一劍的NPU芯片——馬里亞納 X,并在今年推出的Find X5 Pro上首次搭載了這款芯片。OPPO試圖借助這顆芯片強大的算力和能效比,在Find X5 Pro實現前所未有的影像效果。
vivo也在影像賽道上開啟了高端之路。他們一邊與蔡司聯合研發解決低反射率、眩光、雜影等影像問題的方案,同時自研影像芯片。
ISP芯片V1是vivo自主研發的第一顆專業影像芯片,去年底發布的vivo X70系列首次搭載了V1。V1芯片開發歷時24個月,投入研發人力超300 人。
借助V1,vivo X70系列在提升黑光夜視、極光視頻、游戲MEMC幀率方面實現了突破。
小米也在去年底發布了新一代自研充電芯片——澎湃P1,小米12 Pro首發搭載了這款芯片。小米官方稱,澎湃P1歷經18個月,耗資過億,在小米12 Pro上首次實現“120W單電芯”充電方案。疾速模式下,一杯咖啡的時間即可為小米12 Pro疾速滿電。
蘋果的硬件很成功,但蘋果的成功并非只靠硬件,它靠的是硬件和iOS操作系統打造的一體化商業生態。
本土智能手機廠商要與蘋果PK,只靠硬件是不夠的,他們也要把生態建起來。
現在,小米有“手機+AIOT”戰略;OPPO 有“3+N+X”科技躍遷戰略;vivo要借助“1+3+N”戰略布局IOT;榮耀也在推“1+8+N”全場景IoT戰略。

不過,目前本土廠商的生態建設還處在投入階段,且這部分收入主要還是靠賣硬件。
以布局IOT最早的小米為例,截至2021年Q3,其AIOT平臺已鏈接的設備數破4億,擁有5件以上連接小米AIOT平臺的設備用戶達到800萬。
2021年前三季度,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在同期總收入中占比不到24%,互聯網收入更少,占比不足10%。
而2022財年Q1(自然年2021年Q4)蘋果服務業務收入195.2億美元,在總收入中占比15.7%。
全球化
2月28日晚間,在西班牙巴塞羅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榮耀CEO趙明全程用英文發布了旗艦新機Magic4系列,并稱之為“榮耀沖擊全球市場的里程碑之作”。
先在歐洲市場發布海外版,隔段時間再回國內重新發布一次國行版,這是Magic4系列的發布節奏。
這與當年華為發布P/Mate等旗艦機的路徑頗為相似。歐洲是除亞洲和美國之外的全球第三大手機市場。華為的經驗證明,拿不下歐洲,就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品牌;沖擊高端,也必須拿下歐洲市場。
2021年,伴隨華為手機在歐洲急劇下滑后,三星、蘋果、小米、OV等本土廠商,都在歐洲市場拼命搶市場。
根據Canalys的數據,到去年底,歐洲市場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中,有三家來自中國——小米以23%的份額位居第二,年增速30%;OPPO增長了78%,市場份額達到5%;realme更是暴漲518%,以4%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五。雖然三星和蘋果分布位居第一和第三,但他們在歐洲都呈下滑狀態。

2022年,本土手機廠商在歐洲市場的爭奪將更加激烈。
早在2020年9月,雷軍就在微博透露,“最近兩年主攻歐洲市場”。2022年開春,小米又在內部清晰了高端化的戰略目標:三年內拿下國產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第一。
毫無疑問,歐洲將是小米在2022年的必爭之地。
2022年,榮耀的關鍵詞就是全球化。他們的目標是,未來三五年內,海外市場能夠超過中國市場。
目前在歐洲市場暫時落后的榮耀正在奮力追趕。在歐洲,榮耀將重點通過高端旗艦手機,構建高端品牌和市場。
從這次的MWC開始,他們將以歐洲市場為核心,輻射全球,今年將陸續在法國、芬蘭、捷克、沙特、馬來、墨西哥等重點市場破局。
當同行在歐洲搶市場時候,vivo也沒閑著。今年1月,意大利女排聯賽宣布vivo成為聯賽的冠名商。2月份,vivo又與西甲聯盟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市場達成合作,將持續到2025年。vivo也成為西甲聯盟智能手機品類的第一個官方贊助商。
大手筆贊助頂級賽事,vivo的意圖很明顯:借助他們在歐洲的知名度拿下更多歐洲市場份額。
華為當年在歐洲的成功經驗證明,贊助體育賽事是在歐洲塑造品牌的重要手段。他們曾在歐洲簽約阿森納、國際米蘭、AC米蘭、巴黎圣日爾曼等多個國家的頂級球隊。
趕超蘋果前,先向蘋果學習
“米耀OV”們沖擊高端的樣子,像極了當年的華為手機。
2012年華為手機轉向C端后,掌舵者余承東曾連續多年高喊趕超蘋果、三星的豪言,當時很多網友都笑了。

結果到2018年,他吹過的牛竟然開始兌現了。
2018年Q2,華為手機出貨量首次超越蘋果,在全球市場位居第二。2020年Q2,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首次超越三星,登頂全球第一。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手機在2021年急劇萎縮。而它的老對手蘋果依然堅挺。
在今年的股東大會上,股神巴菲特毫不吝嗇對蘋果公司及其CEO庫克的贊美。能博得股神的怒贊,蘋果靠的是實打實的回報。
截至2021年12月底,伯克希爾·哈撒韋前十大持倉中,蘋果位居第一。其在蘋果持股5.55%,該部分股票市值達1611.55億美元。
過去一年,蘋果股價最大漲幅超56%,市值一度破30000億美元,長期位居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企業寶座。
蘋果在2011年的確是春風得意。據Counterpoint近日發布的報告,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整體收入4480億美元,蘋果以全年手機收入1960億美元排名第一;在全球智能手機總收入中占比44%。

TOP5中的三星、OPPO、小米、vivo四家的手機收入加起來還不及蘋果一家。蘋果的手機收入主要來自高端機的銷售,足見其在高端市場的地位。
本土品牌要沖擊高端,注定與蘋果必有一戰。
承認對手的強大,研究對手,學習和趕超對手,華為手機走過的路,“米耀OV”同樣要走一遍。
去年底網傳的一份內部會議紀要中,榮耀的CEO趙明毫不吝嗇對蘋果的贊美。他提到,蘋果的ID設計、工業設計能力非常強;產品體驗、零售體驗也非常強。進入蘋果的門店,你會發現那簡直就是一個品牌的殿堂。他說,要跟蘋果這樣強大的對手競爭,榮耀要瞄準標桿,方方面面、點點滴滴、切切實實地去快速學習和超越。

雷軍在去年底小米12系列的發布會上也公開表示,小米正式對標蘋果、向蘋果學習。

今年2月8日,在小米的高端化戰略研討會上,雷軍提到,高端之路是小米的生死之戰,高端之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次技術、產品、品牌、品質、服務的全面突破。小米要保持長期戰略定力以及持續的投入,堅決執行5年1000億研發計劃。
即便追隨者們來勢洶洶,市場對于2022年蘋果的業績依然樂觀。
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曾預測,2022年iPhone的出貨量將達2.5-2.6億臺。他認為,到2023年,在智能手機品牌中,蘋果的成長能見度最佳,其中關鍵在于iPhone的生態優勢與帶動換機需求的產品策略。
在即將舉行的蘋果春季發布會上,蘋果或將推出新款 iPhone SE,它可能是蘋果有史以來最便宜的 5G iPhone,可以覆蓋更多的5G 換機需求。
網傳iPhone14也將在今年9月推出,這個系列或是蘋果有史以來售價最低的大尺寸手機。
2021年,蘋果通過搶占華為讓出的蛋糕快速增長后,今年勢必把增長動力再次放在產品層面。這讓蘋果今年春季和秋季的新品發布會更令人期待。
當然,如果蘋果愿意在今年發動一場價格戰,追隨者們將會面臨更大的壓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