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吃瓜群眾觀棋:人類做一條咸魚的快樂,也沒剩多少年了
作為一個圍棋門外漢,在一位業余4段棋手L老師的帶領下,竟然把人機大戰的信息從去年關注到了今年,最近兩場賽事之間的風云變幻,有趣得超乎想象!
因為不懂圍棋規則,許多人機大戰的報道我看不懂,最近雖然有不少高質量的圍棋科普,可暫時不想學習圍棋,也懶得去研究,但人機大戰這個事情是不是與我無關?當然不是!
和我一樣不懂圍棋規則的吃瓜群眾,應該如何去關注人機大戰呢?我們可以看些什么?為什么關注人機大戰對我們重要?
AI不是冰冷的機器
去年三月李世石與AlphaGo的人機大戰讓“人工智能”進入公眾視線,關于AI的討論一時鋪天蓋地,現在雖然熱度漸淡,但那些科幻小說的劇情的確正逐漸在地球上演,我們已經不能視而不見。

早在2016年1月,與李世石對弈之前,人工智能AlphaGo就與歐洲冠軍、職業圍棋二段樊麾對弈過,戰果AlphaGo 5:0勝出。過去AI的水平較低,跟職業高手下還要被讓子,這次比賽采用分先(即不讓子),可見對AI技術而言,是個大突破。
而隨后3月份與李世石的對弈,AlphaGo一戰成名,讓世界看到了人類在人工智能技術上的進展。圍棋愛好者蘇通說,“5月23日柯潔對阿爾法的一局,波瀾壯闊,部分落子已經超出我的理解。如果手談能看出人品性格,對面這個機器只有一種品質——無敵之后的謙虛?!?/p>
我們現在可以看到,AlphaGo的“無敵”背后是DeepMind團隊成員日日夜夜研究調試,在將其從無到有孕育出來的過程中,他也如人類孩童一般成長。若說去年與李世石對弈的AlphaGo是初出茅廬的少年,今年與柯潔對弈的AlphaGo已經是學習反思后的青年,兩場比賽之間,他還戴了面具去武林中“試水”。
2016年12月29日,弈城圍棋網站上有名為“Magist(P)“、后改名為“Master(P)”的9段神秘ID與各國職業高手對弈,三天取得了30連勝。

隨后以“Master”的賬號轉戰野狐圍棋(即騰訊圍棋),中日韓一眾職業高手紛紛與之對弈,皆告敗,Master又取得了30勝1平的戰績,其中1平是由于對手“謎團”(陳耀燁九段)頻繁斷線所致。神秘ID “Master”最后亮出身份,“我是AlphaGo的黃博士?!?/p>

AlphaGo團隊的黃士杰博士在這次賽后總結AI的技術重點時也表示,“這次比賽的AlphaGo版本即是Master。”實際上應該是比今年年初出現的AlphaGo更強的版本,聯系之前與職業棋手的對戰,AlphaGo已經是身經百戰了。
除了備受關注的AlphaGo外,圍棋AI還有許多。日本的Zen已經有較多人知曉,它的加強版DeepZenGo獲得參與今年夢百合杯世界圍棋大賽的“外卡”,將與人類同場競技。而中國的絕藝(老版本名為驪龍,此前還有疑似名為“刑天”的賬號)少有耳聞,早在Master出現前,業余4段L就說,“最近野狐的絕藝不太像人類,大家猜測是騰訊的AI?!?/p>
柯潔同絕藝對戰過,有勝有敗。業余4段L說,“絕藝一開始有比較明顯的缺點,在大模樣作戰中容易殺崩,被柯潔、范蘊若等職業棋手摸出門路后,他們就有針對性地同絕藝下,絕藝那陣子勝率一度下滑。今年2月中旬絕藝閉關修煉了幾天,復出后感覺特別厲害,應該換了加強版,之后勝率就提升了不少。柯潔跟他對局,曾經連輸13盤?!?
后來絕藝又進行了幾次“進化”,每次“進化”后都讓人感嘆他“又變強了”,甚至有職業棋手認為最強版絕藝和與李世石對戰的AlphaGo版本實力相當。

其實,2017年3月的世界計算機圍棋大賽,AlphaGo未參賽,絕藝擊敗了DeepZenGo,獲得冠軍。雖然絕藝并不像AlphaGo那般無敵,但也是進步神速,技術水平很高,之前有職業棋手說,在網上與絕藝對弈,看著他一步步成長,“都快下出感情了?!?/p>


這些不同的AI,棋風和風評也各不相同,日本棋手孔令文七段在世界計算機圍棋大賽上評價絕藝“棋風相當銳利,有些招法比AlphaGo還要狠”。著名國手胡耀宇曾在微博中說:“DeepZenGo棋風堂堂正正,好似武俠小說中的少林武當,絕藝是與中國年輕高手交手磨練滾打出來的,戰斗力很強,好似古龍筆下的男主人公。而master,棋風飄忽不定,好似那飄然于世外的風清揚?!?/p>
雖然說AI的確只是機器,但背后有人類技術人員的心血與調試,并非全然冰冷,也絕不是站在人類的對立面??v觀世界計算機圍棋大賽,我們還可以看到更多成長中的AI,還不甚成熟,人類技術在進步,圍棋乃至更多領域,個性不同的AI會越來越多。
人類棋手并非只爭輸贏
可以說,圍棋比賽就是只爭輸贏的比賽,有棋友說,“有人覺得比賽過程很重要,是,但是圍棋對弈,如果棋手不是有強烈的求勝欲,下不出精彩的棋局。圍棋就像沙場上的兩軍對抗,要謀略,還要有氣勢,天時地利人和,任何一個要素都會影響輸贏,所以有趣。但出兵打仗,就是想贏。”
回望我們對人機大戰的關注,吃瓜群眾的焦點無非是,“李世石輸給了AI?!薄袄钍朗A了一局!”“柯潔輸了?!薄翱聺嵱州斄?!”如果只關注比賽輸贏,這個事件當然沒太大意思,今年的人機大戰關注度明顯不如去年,有了Master的賽前戰績,加之這兩年AI技術迅猛發展,許多人賽前就說,“人類肯定輸啊,沒什么好看的。”
大家或許還記得柯潔在李世石與AlphaGo大戰時發微博說,“就算阿法狗戰勝了李世石,但它贏不了我?!笨聺嵄救艘惨驗椤翱诔隹裱浴倍辉S多人關注,了解圍棋的人都知曉,柯潔在現實比賽中成名之前,早就以“潛伏(P)”的ID在弈城為眾人所知,每當有他的比賽觀戰室必然爆滿,很多喜歡他的棋迷都愛喊他“小特務”或者“柯大俠”。
經過了網棋4000多盤的磨練后,柯潔于2013年開始嶄露頭角,達成了2013-2014年跨年圍甲18連勝,2015-2016年連獲四項世界冠軍,2016年圍甲主將勝率第一。李世石與AlphaGo對弈時,柯潔密切關注,在解說中也時常與AlphaGo的下法不謀而合,李世石的最后一場勝利,柯潔歡呼雀躍,發微博慶祝。
如果說2016年人機大戰,代表人類出戰的李世石,是近十年最強,2017年代表人類的柯潔,也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聺嵑虯lphaGo的對戰,執黑執白都輸了,有人稱柯潔去年的狂言“打臉”,而但凡了解AlphaGo性能的提升,這種說法不免使人啞然失笑。而我們還應該關注的是,這一年來,輸贏之外,棋手們還在意著更多、更重要的東西。
AlphaGo出現之初,棋手們以“贏棋”為目的,皆想與之一戰,是因為對AI的技術水平還很陌生。2017年初,AlphaGo以Master的ID在互聯網上下棋,已經讓人類聞風喪膽,眾多世界冠軍與其對弈,紛紛敗下陣來,看棋的在線評論都是:“這個不行,抬走,下一個?!惫帕哦紊踔涟l出了十萬元的“懸賞令”,以求擊敗Master的第一位棋手,感慨 “誰來守護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寶呢?”

Master與中國職業棋手聶衛平的一局引起了較大關注,只下快棋的Master將每步30秒延長至60秒,但依然勝出。柯潔也同Master對弈過三局,都是敗績,之前觀戰時還在微博上開玩笑說,“該到我受虐了吧。”對局后,1月2日柯潔發微博稱,“看到人類棋手前仆后繼的倒下……心中多了一份悲壯……這就是我們職業棋手的極限嗎?真的就只有這一點嗎?……”


一時間,人工智能的強大已令人類刮目相看,許多人表示,“AI已經徹底在圍棋方面戰勝人類了,圍棋沒什么好關注的了。去看AI攻克星際爭霸和醫療領域吧?!备猩跽哂X得職業棋手已無意義,但眾多圍棋職業棋手們卻并不這樣認為,就如世界冠軍唐韋星九段所說,“棋道盡頭誰為峰,一見狗狗都成空。但是大家對棋道的追求是不會停止的?!?/p>




而在這幾天柯潔與AlphaGo的對決中,我們看到了柯潔的頑強和精湛的棋藝。第一局中柯潔以小目和三三開局,第七手又下出“點三·3”,是明顯針對AlphaGo的“先撈后洗”戰術。三三在近年來已經很少出現在職業棋譜中,但是Master用過后,職業棋手又開始重新嘗試三三的變化。
第二局一開始,柯潔就意圖擾亂局勢,將局面引入大型的復雜戰斗,意在增加AlphaGo的搜索難度、從而以亂戰取勝。雙方有七八塊棋絞殺在一起,左下角還有一個巨大的劫爭。而在以往的對戰中,AlphaGo還沒有表現過對復雜劫爭的應對能力,這也是職業棋手和棋迷們愿意看到的局面??聺崙鹇猿錾?,大家看得熱血沸騰:“柯潔拼的太兇了,我們都快看哭了,太燃了?!?/p>
雖然最后AlphaGo妙手致勝,柯潔投子認輸,但AlphaGo團隊在賽后發布會上表示,“一開始右上角的戰斗每步棋都是AlphaGo的預期,AlphaGo認為雙方都應該這么下?!钡搅酥斜P關鍵處時柯潔也說,“當時感覺機會來了,心蹦蹦跳,然后就下錯了……”柯潔布局有幾步棋都下出了AlphaGo認為的最佳選點,AlphaGo的創始人也發推特贊美柯潔表現完美。


AlphaGo的下法對職業棋手是巨大的啟發,很多棋手稱呼它為“阿老師”。它使得圍棋布局更加不拘一格、靈動奔放,開拓了棋手的思路,去年中國女子圍棋第一人於之瑩五段在看了AlphaGo的比賽后說:“好像沒什么棋是不能下的”。對棋手而言,AI的誕生,與AI對弈所得,遠遠超過輸贏本身。
我們為什么要關注人機大戰
我不是圍棋愛好者,卻持續關注了人機大戰,不僅僅是因為人機風云本就如武俠小說一般令人動容。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知道人工智能背后,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強大,甚至是可怕,以及未來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切,會如何被改變。
如果你不關注人機大戰,你可能遠遠意識不到,“做一條咸魚的快樂,也沒剩多少年了?!?/p>
AlphaGo的黃士杰博士說,“Master使用40層的神經網絡,是大量自我對弈的成果,一代接一代產生更強的神經網絡。”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是目前人工智能領域中最熱門的科目,本次賽后,會有大量科普文章,在此不加贅述。我們要知道的是,當人工智能成熟到一定程度,或許我們連,“AI也是人類智慧的產物”這種人類最后的自豪感也會消湮。
看似離我們遙遠,但或許就像互聯網一般,在5-10年間改變我們所有的生活。互聯網創業者謝科在接觸過深度學習后感慨,“今天第一次試了一下Deep Learning,深感多少人會因為這玩意兒失業啊,大家還是快快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文化、感情、深度邏輯等領域增強競爭力吧?!?/p>
如果我們只把AI當作人機大戰的熱門產物,熱鬧看過就不聞不問,我們會被時代的信息遠遠拋離。而人類自己可以做什么呢?關注人機大戰,我們可以看到代表人類的職業棋手,如何顯示出人類的強項。
柯潔在賽前說自己有熱情,這就是其一,人類的創造力、藝術感、勤奮和情緒的張力,是極為重要的,AI除了讓棋手對圍棋求道,也可以讓人類對其意義求道。而柯潔作為中國職業棋手之一,可以與AlphaGo一戰,Master選擇與眾多中國職業棋手對弈,也是因為中國職業棋手的精神與勤奮。

業余4段L說,“中國年輕棋手現在確實太厲害,厚度遠遠超過日韓,90后有時越、唐韋星、檀嘯、連笑等等,95后以柯潔為代表,還有范廷鈺、范蘊若、黃云嵩、辜梓豪等,00后也有幾個很有實力。”
這一次柯潔對戰AlphaGo,就有年輕職業棋手范廷鈺、柁嘉熹等在不同平臺講解??聺嶋m然世界排名和國內排名都是第一,但其實中國排名前10都可以與其一戰,可見中國圍棋競爭之激烈。
業余4段L感慨道,“現在小孩下棋的資源比我們那個時候多多了,我下棋時網絡對弈還很陌生,現在小孩可以每天掛在網上跟世界各國的棋手下,也可以買像ZEN一樣的圍棋軟件,在家里和它練習。以前有個報道,采訪里問日本年輕棋手里相對來說最用功的一個,一個月在網上下幾局棋,他說基本60多盤,而中國差不多年紀的棋手,每人每個月基本都在100盤以上,甚至接近200盤?!?/p>
繼續關注人機大戰,AI不可估量級別的自我學習,那些人類職業棋手付出的探索和勤奮,我們會發現,生活的道是不可能用任何借口去搪塞的,所以要盡可能持續思考和實踐,不要被這個世界的信息所拋離,不要被一時的熱點所蒙蔽。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