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3人團伙在長江盜采江砂獲刑,另被追加賠償五百多萬元

庭審現場
白天分散休息,夜里在長江盜采江砂,還設“流動哨”望風,用虛擬手機卡聯絡——盜采長江江砂的33人犯罪團伙日前經江蘇建湖縣檢察院公訴,被法院以非法采礦罪及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至緩刑不等,并處罰金。
檢方還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涉案14人被判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懲罰性賠償等計558.57萬元,在國家級媒體賠禮道歉。
2021年3月,公安部“長江大保護”舉報中心接到一條長江安徽段非法采砂的線索后異地用警,部署江蘇公安機關立案初查并派員督導,一個“改裝、盜采、過駁、運輸、銷售”全鏈條的采砂犯罪團伙隨之被摧毀。
檢察機關指控,2021年3月至7月,張某、章某等32人事前通謀,分別結伙,采用“采運銷一體”的模式,利用非法改裝的隱形吸砂泵船在長江禁采區非法采砂,將盜采江砂輸送到事先安排的運砂船上駁運銷售,累計作案10起,盜采江砂43600余噸、涉案金額260余萬元。馬某明知系盜采江砂,仍予以收購。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獲悉,該案案發地為安徽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段上下斷面間。這一保護區是大陸淡水濕地型自然保護區,利用半自然條件,對江豚等野生動物進行異地養護,動植物資源豐富。去年底,建湖縣公安局以張某等涉嫌非法采礦罪移送檢察院起訴,根據江蘇省環境資源類案件集中管轄的規定,由東臺市法院審理。
承辦檢察官表示,非法盜采江砂不僅導致江砂資源、河床結構破壞,也對長江漁業資源、底棲生物資源造成損害,必須貫徹損害擔責、全面賠償原則,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經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司法鑒定所評估,采砂行為除了造成河床結構損害491萬余元,還造成魚類資源損害、底棲生物資源損害、生物多樣性服務價值損害等生態損害24.7萬余元。今年2月,建湖縣檢察院向法院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對犯罪團伙中的船主、出資人等14名主犯訴請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技術評估費用等,并在國家級媒體賠禮道歉,其中2名有非法采礦前科的被告被訴適用懲罰性賠償14.82萬元,獲判決采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