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咖熱議江蘇文脈傳承:充滿自信地“請進來”、“走出去”

5月20日,首屆江蘇發展大會在南京正式開幕。作為本次大會的分論壇之一,首屆紫金文化論壇也于當天下午在南京藝術學院召開。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此次文化論壇以“文脈傳承與創新”為中心議題,邀請了百余位海內外文化界、社科界的著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當下江蘇文脈的價值以及其傳承、創新路徑等相關問題。
2016年2月,江蘇省委、省政府正式啟動實施“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計劃用10年左右的時間編輯出版300本江蘇典籍、3000本江蘇文庫,以文本和數字化的形態整體呈現江蘇2500多年的文化史。
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南京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主任莫礪鋒教授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江蘇文脈工程”旨在梳理江蘇文脈資源,彰顯江蘇對中國文化發展的歷史貢獻。
“強勢的西方文化正風靡全球,許多民族都對如何維護本民族的文化憂心忡忡,我們也不例外。”莫礪鋒教授說,所以,我們在努力學習其他民族的文化優點的同時,一定要從本民族的文化遺產中汲取寶貴精神資源,也只有深刻領會中華文化的核心精神才能做好文脈的整理工作。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此次文化論壇上,不少專家學者都對“請進來”與“走出去”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他們強調的核心就是要堅定對江蘇文化、中國文化的自信。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下的文藝工作者應當做好三件事:一是梳理好傳統文化,二是真正扎根于生活,三是向世界學習。也就是,“傳統、當代、世界”三個關鍵詞。他說,在現在的文化的激蕩中,我們應當不忘文化初心,增強文化自信,“使文化概念滲透到靈魂深處,體現中國風格、中國特色、中國氣派”
吳為山還表示,江蘇的發展需要鼓舞,而江蘇人民為發展所做的努力也會鼓舞世界。為此,兩天前,他也將自己的兩件大型雕塑作品《鼓舞》和《戲韻》贈送給了江蘇大劇院。
江蘇省作協副主席、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畢飛宇表示,自己對江蘇文化抱有感恩之心,在文化上是一個純粹的江蘇人,“所有人一讀我的作品就知道我是江蘇作家”。
“今天我在論壇上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凝聚力量,但是我的看法正好相反”。畢飛宇說,我們處在一個動態開放的世界,而江蘇也是一個開放之地,江蘇最厲害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文化,這里的文化土壤培育出的人才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發光,為人類作出貢獻。
此次專門趕回國內參加江蘇發展大會的澳籍小提琴家夏冰也表示了對本地音樂的自信及肯定,“音樂是沒有國界的,江蘇《二泉映月》、《茉莉花》等音樂作品十分打動人”。她建議本地音樂應多與國際接軌,充滿信心地“請進來”、“走出去”。
她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希望能為搭建中外音樂交流的橋梁貢獻力量,例如邀請江蘇本地的交響樂團到世界著名歌劇院演出、走進高校講學提升全省整體音樂文化素質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