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正在進行全球首例干細胞治療早衰癥:能否讓患者返老還童
科凱恩綜合征(Cockayne Syndrome)是一種廣義上的“早衰癥”,患者會以正常人5-10倍的速度衰老,生存期一般不超過20歲,發病率是兩三百萬分之一,目前臨床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而在2016年年中,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一位時年14歲的科凱恩綜合征女孩接受了一次干細胞治療,醫生試圖用尚無先例的方法,逆轉她正在急速衰老的身體。患者所移植的間充質干細胞來自患者母親新生健康弟弟的胎盤。
4月,在深圳的一次學術論壇上,博雅干細胞公司創始人許曉椿將之稱為“全球首次逆轉衰老的嘗試”。他表示,在此次治療中,博雅干細胞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合作,提供了所需技術、設備及治療使用的胎盤間充質干細胞。許曉椿沒有透露具體的治療費用,只是表示是“天文數字”,但并不由患者家庭承擔。
許曉椿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對外都曾表示,接受干細胞治療的患者在多個生理指標上得到明顯好轉。“在人體上明確的逆轉衰老而言,這是全球首例。”他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表示。在倫理上,許曉椿說,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通過中國倫理學會的認可,該次治療也得到了倫理層面的認可。
此外,許曉椿還表示,該治療案例“最后會發表在有影響力的科學雜志上”,但目前還未投稿,因為“還需要更多素材和論證,因為希望把它撰寫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文章”。
但相關學者表示,由于該治療的數據細節尚未公布,他們就安全性和有效性上保持觀望。
在此前的新聞報道中,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操作此次臨床治療的喬杰院長及其團隊透露,會進行4次干細胞移植手術,將血液評估及其他可檢測的各項指標進行比對和觀察后,再制定下一步治療計劃。
許曉椿透露說,在2017年1月,該位患者的第一期治療已經完成,后續治療計劃還在研究中,項目尚未完結。
澎湃新聞聯系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試圖了解該臨床治療的最新進展,相關人員表示目前正在觀察階段,相關治療團隊因太忙無暇接受采訪。
科凱恩綜合征是什么?
科凱恩綜合征是一種隱性遺傳的罕見病,如果父親和母親都攜帶有致病基因,他們生育的孩子有25%的可能患病,25%的可能不攜帶致病基因,50%的可能成為致病基因攜帶者但不發病。
根據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網站對科凱恩綜合征的介紹,依據嚴重程度和發病時間的不同,科凱恩綜合征可分為三種類型。據統計估算,美國和歐洲每200萬到300萬個新生兒中有一位患有科凱恩綜合征。
而科凱恩綜合征的發病機制目前已經較為清楚,主要是由染色體上ERCC6和ERCC8基因位點的突變引起。ERCC6和ERCC8是編碼DNA修復相關蛋白的基因,在DNA損壞后的修復中扮演重要角色。DNA在太陽光紫外線、有毒化學物質、輻射等情況下會受到損壞,但人體一般能自我修復。而科凱恩綜合征患者則無法完成正常的自我修復,導致細胞死亡,加速衰老。

科凱恩綜合征患者一般在幼年發病,對光敏感,身材矮小,面容蒼老,眼球內陷,因皮下脂肪缺失而皮膚多褶皺,身體器官以正常人5-10倍的速度衰老,生存期一般不超過20歲。
對于科凱恩綜合征,目前臨床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來自“健康”弟弟的救助
來自河北承德現年15歲的女孩桐桐是科凱恩綜合征的一員,她是此次臨床治療中的主人公。在2015年,隨著病情的加重,桐桐的身體如80歲老人般衰老,完全失去了聽力,各項指標在不斷下滑。據北京衛視2016年7月的紀錄片《最后的時光》透露,彼時病危的桐桐對母親說“媽媽我快不行了,要個小弟弟吧”,桐桐的父母這才開始考慮生育二胎。
科凱恩綜合征是隱性遺傳病,桐桐父母擔心二胎再次患上該病。為此,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杰及其團隊進行桐桐母親16個卵子的體外受精,培育出9個囊胚,并對9個囊胚進行篩查。
經篩查,9個中,3個囊胚會發育成科凱恩綜合征患者,3個囊胚攜帶致病基因但不會發病,剩下3個不攜帶致病基因。但又由于其中有2個囊胚的染色體異常,最終符合條件的只剩下一個健康囊胚。這個囊胚植入到桐桐母親的子宮,最終發育成健康的男嬰,并在2016年5月順利出生。
男嬰的胎盤被保存了下來,通過干細胞擴增技術,胎盤中的間充質干細胞得以用于桐桐的這次治療。間充質干細胞是一種多能干細胞,在特定的誘導條件中可分化為多種組織細胞。
在2016年7月,桐桐接受了第一次胎盤間充質干細胞的移植。所謂移植,許曉椿介紹說,是通過系統性靜脈注射的方式,讓間充質干細胞擴散到全身。從表面形式來看,有點像普通的打點滴。
“從機理上說,這個(干)細胞跑到心肌里,并開始產生新的心臟細胞,也可能它是跑到某一個位置來激發了人體的內在的原生態,也可能是干細胞進去釋放大量的細胞因子。這三個機制可能同時存在。”許曉椿說。
接受該治療后,桐桐的多項指標開始好轉,但仍在觀察期,后續的治療仍在進行中。
那么,用健康弟弟的胎盤間充質干細胞來嘗試治療患病姐姐,弟弟的出生就是為了治病嗎?這是否涉及倫理爭議?
許曉椿說:“她的疾病治療跟她的弟弟實際上是兩碼事。一個家庭產生健康的下一代和瀕臨死亡的姐姐其實是兩碼事。用一種先進的治療技術來治療任何一個人,它的標準首先就要過倫理審查。”
學者怎么看?
作為利用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早衰癥的全球首例,該領域的學者對此如何評價?這是否意味著全球首個用干細胞治療科凱恩綜合征患者的臨床案例已經在中國完成?
香港大學醫學院教授周中軍長期從事早老癥的研究,他在回復澎湃新聞針對該案例的詢問時表示:“我尚未看到相關數據,無法對次治療做出評價。我們過去的動物實驗的確發現干細胞對早老癥動物的衰老有改善。但是對直接輸入干細胞給病人是否可以改善衰老還不能確定。”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劉光慧長期從事人類衰老的分子遺傳學以及基于干細胞的疾病研究,他告訴澎湃新聞:“‘基因組不穩定性’和‘干細胞的加速耗竭’是衰老的兩個特征。雖然還沒有太多直接的證據,但科凱恩綜合征的發生很可能是由于干細胞的加速(提前)耗竭所致。”
“如果這個假設是對的,那么向病變部位引入年輕、健康的間充質干細胞可能會緩解疾病的表征,從而實現特定的治療效果。”劉光慧說,他認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該治療案例在理論上和技術上可行的,如果認真按照臨床試驗標準進行,且獲得了患者及家屬的同意,倫理上也應該沒有問題。
但劉光慧還補充道,雖然使用患者弟弟胎盤間充質干細胞已經使得治療風險降到較低水平,但長期大量使用干細胞進行異體治療的安全性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在劉光慧看來,通過體細胞重編程技術產生科凱恩綜合征患者自身的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然后通過基因編輯實現致病基因突變的靶向矯正,進而定向誘導分化為“自體”間充質干細胞,這會是另一個未來可能的個體化治療方案,但應用前同樣要經過深入的前期實驗和安全性評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