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際罕見病日|女子身體如C形“想意外死亡”,手術后重生
“我想意外死亡,沒人在乎的死亡,就像沒人在乎我的到來......”2018年,藏族青年女子扎西吉在朋友圈里發出這樣一條消息。當時的她,因罹患脊髓性肌萎縮癥導致脊柱側彎110度,身體猶如C形,她的腿腳無力,無法正常行走。
脊髓性肌萎縮癥,英文簡稱SMA,這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也是一種會導致身體殘疾的隱性遺傳病,患者會隨疾病的發展出現身體無力、運動功能喪失直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四年后的2022年2月28日,扎西吉迎來一次“重生”,幫助她重拾人生希望的,有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的醫生團隊,還有來自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稅務系統的一名稅務干部。
現在的她,可以挺直腰桿地坐著,不再需要手臂力量支撐身體,她的雙手終于擁有了一定自由,吃飯也正常了。

上海新華醫院SMA多學科團隊、脊柱中心楊軍林團隊為扎西吉進行了多學科會診。上海新華醫院 供圖
回憶:朋友圈的幫助重燃人生希望
扎西吉今年23歲,來自甘肅藏族自治州。
2018年,扎西吉的這條帶有“輕生”信號的朋友圈消息,引起了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稅務系統的一名稅務干部武女士的注意。她決定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幫助扎西吉站起來。
武女士是在做公益活動的時候遇到扎西吉的,當時的扎西吉患有嚴重的脊柱側彎,常年臥床,家庭特別貧困,無力治療。看到朋友圈消息后,武女士說服扎西吉去北京看病,但因其病情復雜,脊柱側彎嚴重,且合并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輾轉多地,扎西吉也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療。最終她來到上海,找到了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脊柱中心主任楊軍林。
新華醫院SMA多學科團隊為她進行了多學科會診,確診其患有SMA-Ⅲ型。資料顯示, SMA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活產嬰兒的發病率約為1/10000,人群攜帶者頻率約為1/40-1/60。SMA患者由于染色體5q上的SMN1基因致病性變異,造成運動神經元存活蛋白(SMN)缺乏,導致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變性,進而引起嚴重的肌肉萎縮和無力。
新華醫院專家表示,SMA是一種會導致身體殘疾的隱性遺傳病,患病人會隨疾病的發展出現身體無力、運動功能喪失直至呼吸衰竭而死亡。隨著病情不斷進展,還會引發脊柱側彎,導致身軀傾斜,只能用手勉強撐著坐在輪椅上或臥在床上,嚴重脊柱側彎還會壓迫心肺等臟器,進一步降低呼吸功能,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脊髓性肌萎縮癥分為四型,其中Ⅲ型約占20%,出生后18個月后發病。
醫生:SMA無法治愈,并不等于無法治療
“以現有技術條件,患者大多可以接受手術治療!”楊軍林表示,在了解扎西吉的病情后,該院SMA多學科團隊為其制定了相應的治療方案,他也決定為她進行脊柱側彎矯形手術,并為她申請新苗公益慈善基金的救助。
手術最終很順利完成了,接著扎西吉出院回家康復。出院時,扎西吉還為楊軍林獻上了潔白的哈達。
“我們團隊在這之前就建立起了一套關于SMA的多學科綜合診療體系,完成了十余例嚴重脊柱側彎合并重度呼吸功能障礙SMA患者的脊柱矯形手術,建立了成熟、完善的脊柱矯形手術流程,治療過的脊柱畸形最大度數達到176度。”楊軍林進一步表示,通過這樣的手術,可以讓患者增加對疾病的信心。
就在2022年2月28日前夕,楊軍林又收到出院100天后的扎西吉的感謝視頻。視頻里的扎西吉,看起來很陽光,笑著說:“楊主任,你們好!我現在恢復得很好,吃飯也很正常了,比之前好多了,傷口也不疼了……謝謝你們的關心!”
武女士也給楊軍林寫了一份感謝信,信中寫道:“遇到您是扎西吉最大的福報,感恩楊主任可以讓我在這樣繁復的世界里感受如此美好的一切,我還會在公益的道路上漸行漸遠......祝楊主任的團隊醫術越來越精湛,救助更多像扎西吉一樣的孩子。”
楊軍林表示:“長期以來,脊柱矯形手術被視為重度脊肌萎縮癥的‘禁區’,而如今,則需要改變SMA‘無法治愈等于無法治療’的觀念,樹立綜合治療能夠改善病情的新理念和信心。”
上述專家表示,當側彎度數小于50度時,可以采取保守治療,延緩脊柱側彎進展,但當側彎度數大于50度時,建議患者盡早手術,改善生活質量,避免發展為更嚴重的脊柱側彎。對于存活的Ⅱ型和Ⅲ型SMA患者,隨著病情的加重,90%以上會發生脊柱側彎,因此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尤為重要。
“現在,隨著治療SMA藥物的問世,患者可以通過藥物延緩疾病進程,SMA患者及家長應建立綜合治療的理念,樹立綜合治療可以改善病情的信心。”楊軍林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