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支持一批愿意獻身于科學的人從事基礎研究
過去的2021年,中國全社會研發投入約2.7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全社會研發投入與GDP之比為2.44%。其中,基礎研究經費比上年增長15.6%,占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比重為6.09%。
就基礎研究方面的相關情況,在2月25日上午國新辦就科技創新有關進展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首先表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不能做地動山搖的事情。
他談到,就基礎研究本身來講,是整個科技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必須要加強。“尤其中國的科技在發展,越往前走越進入到知識邊界的拓展、技術邊界的拓展、成果原理和應用原理的追尋這個階段。到了這個層面,基礎研究做得越好,我們在科技發展上的主動性和前瞻性就越強。”
從工作上來講,王志剛表示,一是要加強頂層設計。基礎研究不再是個體的事情,而是作為國家戰略、科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就要有頂層設計和系統部署。
二是要加大投入。這幾年國家整個科技投入在加大,特別是過去一年,在增長的過程中,基礎研究經費的增加速度更快一些。
三是基礎研究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要尊重這個特點和規律。
四是要圍繞人加強基礎研究。基礎研究很多是研究方法、研究路徑,有不確定性,成功率不高,時間比較長。“所以什么樣的人能搞基礎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有學術功底。”
五是要真正能提出基礎研究問題,這個問題是屬于基礎研究的范疇,以及從哪個角度來提問題。
最后,我們要加強服務,改進對基礎研究的支持評價,基礎研究的評價要有別于其他一些科研活動。
在具體的研究內容上,王志剛表示,主要聚焦前沿探索,把未知變為已知,把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這是基礎研究要做的,包括拓展人的知識邊疆,以及探索相關研究方法。“有時候一項科技成果出來了,不僅僅是一篇論文或者一項轉化,真正留下來的是它的方法論。”他認為,對于科研來講,多少年可能就是一種方法,所以方法論的生命力更長。同時,對研究本身來講,既要講邏輯性,也要講實證性,這兩者要并重。
王志剛還提及一點,有時候答案不是關鍵,問題是關鍵。“對于基礎研究而言,重要的是,選擇的問題是不是真正重要的基礎研究的問題。在問題的選擇上,可以從人類自由探索的好奇心來提出,也可以從一些重大工程提出。”
他認為,現在有很多技術不過關,實際上還是基礎研究不過關,所以研究工作要往前走一步,要做到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這就是基礎研究要承擔的任務。
而在基礎研究的評價上,王志剛認為,既要看創新成果,包括發現規律,也要看形成這些成果的應用價值等方面。
他表示,下一步,將不斷去完善基礎研究的體系和頂層設計,不斷探索支持基礎研究的方法手段,真正把握住基礎研究規律性,持之以恒加大投入。“因為研究工作越往前期,越是具有不確定性,越是要把政府的投入用好。另外要看到,基礎研究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對產業發展、對于國家安全等方方面面,它的滲透性、擴散性和顛覆性都非常大。”王志剛強調,歷史上幾次工業革命都是因為基礎研究的突破而發生。
王志剛最后總結道,要支持一批有科學精神、有科學操守、愿意獻身于科學的人,來從事這種安安靜靜、十年磨一劍的基礎研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