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大學何為|山西大學校長黃桂田:辦好的教育,做有用的學術

澎湃新聞記者 張成杰
2022-02-23 19:04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政庫 >
字號

1902年,創立于山西太原文瀛湖畔的山西大學(前身山西大學堂),曾與北洋大學堂、京師大學堂一起,開創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發展的新紀元。

如今,這所百年老校用實力賡續榮光,為自己即將到來的120周年華誕獻上厚禮:近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發布通知,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山西大學入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其哲學學科、物理學科進入“一流建設學科”行列。

回看山西大學的發展,實現從地方大學到高等教育“國家隊”的跨越早已有跡可循。

近年來,在教育部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學等高校的對口幫扶下,山西大學辦學成績斐然,學校堅持致力建大平臺、組大團隊、出大成果,在學科建設、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等領域形成獨特優勢,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在2021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學校更是2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在校長黃桂田看來,此次入選“一流建設學科”的哲學和物理學兩個基礎學科,正是憑借學校多年來在科學技術哲學、量子科技兩個前沿領域凝練學科方向,孜孜以求,形成獨特優勢,契合了國家在基礎學科和基礎研究領域的重大布局,最終迎來發展的新臺階。

站在“雙一流”的新起點上,對于山西大學的未來發展,黃桂田表示,學校將始終依托新興的前沿科研創新,堅持兩條腿走路,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立足地方轉型發展,與時代腳步同頻共振。“這既是‘雙一流’建設‘扎根中國大地’的使命要求,也是學校充分利用地方資源稟賦,特色分類發展的重要路徑。”

談及辦學理念,黃桂田強調“要辦好的教育,做有用的學術”。

山西大學校長黃桂田 山西大學黨委宣傳部 供圖 

以下為采訪實錄:

澎湃新聞:2月14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學科名單,山西大學成為7所新晉“雙一流”建設高校之一,在您看來,山西大學能夠入選的原因有哪些?

黃桂田:山西大學能夠入選“雙一流”,首先,得益于教育部優化高等教育區域布局,精準科學的引導。進入新世紀,國家加快高等教育區域布局的優化。2018年2月,教育部通過“部省合建”方案,堅持“以部為主、部省合建”的新機制,參照教育部直屬高校模式對部省合建高校改革發展予以支持,加強對部省合建高校的業務指導,推動教育部、地方政府、對口合作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四方聯動”,山西大學邁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其次,得益于山西省支持山西大學等高校率先發展,持續不斷的高位推動。山西省委、省政府積極落實部省合建協議,制定了支持山西大學等高校“率先發展”的意見,相繼出臺有關人才、創新生態建設等方面的政策,扎實推進“上接國家‘雙一流’建設、下連高質量轉型發展”的“1331工程”,主要省領導高度重視,親自安排部署,省委書記林武同志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兩次蒞臨學校,為青年學生講黨課,對“雙一流”建設給予指導。同時,省委省政府堅持高位推動,從政策、資金等方面,支持山西大學搶抓歷史機遇,深化改革創新,加快“雙一流”創建工作,主動融入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打造山西高等教育的“領頭雁”“排頭兵”。

其三,得益于對口合作高校的傾力支持,實現高質量的引領帶動。2018年以來,在部省合建政策框架下,學校形成了以北京大學牽頭,浙江大學、南開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對口支持,中國科技大學等國內高水平大學戰略合作的“1+3+N”的對口合作格局,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建設、國際合作、資源共享、干部交流等方面開展了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全校上下形成“對標一流、爭創一流”的良好氛圍,為“雙一流”創建工作提供了有效引領和強勁支撐。

其四,得益于兩個學科的堅守和攀登,打造特色優勢的學科核心方向。哲學、物理學學科在科學技術哲學、量子科技兩個前沿領域凝練學科方向,經過幾十年的頑強拼搏,較早建立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和由地方高校獨立支撐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標志性成果:哲學學科獲得第四屆(2006)和第八屆(2020)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部專著入選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物理學科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2006、2021)和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2002)。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更加重視基礎學科的發展,黨和國家也高度重視在量子科技以及哲學思維引領中國科技開拓創新等方面,增強戰略性科技力量的建設和系統布局,因此,山西大學哲學和物理學兩個基礎學科,憑借多年來孜孜以求、聚焦凝練的特色優勢方向,契合了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迎來了發展的新臺階。

澎湃新聞:今年,山西大學哲學、物理學兩個學科進入“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能和我們分享下山西大學在學科建設方面有哪些亮點?

黃桂田:在首輪“雙一流”建設期間,學校制定了“雙一流”創建工作的中期發展規劃,確定了“突出重點、分層建設、整合聯動、構筑高峰”原則,積極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高等教育“三個優化調整”,進一步推動學科“瘦身強體”,形成“率先發展學科、重點發展學科、協同發展學科”的學科建設格局。

在這過程中,學校強化組織領導,設立學科特區,建立責任教授制度,統籌使用資源,加強專家指導,優化隊伍建設,堅持“以評促建”,集中力量打造“雙一流”創建學科的核心競爭力。

同時,學校貫徹落實教育部“瞄方向、架重炮、撐產業”的建設思路,全面統籌部省合建、山西省支持率先發展以及山西省“1331工程”等重點建設經費,以哲學和物理學科牽頭,對接山西“文化旅游”和“光電信息技術”兩個產業領域組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群,以優勢學科為基礎,以相關學科為支撐,以重大研究設施和研究平臺的建設為抓手,推動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的銜接,探索基礎學科服務山西轉型發展的新路。

我們哲學學科的“哲學與現代性協同創新”研究平臺,將哲學社會科學與大數據、“區域現代化”等要素相結合,建成了集“文化內涵挖掘推廣、山西區域發展問題研究、哲學研究智能化信息服務及文獻數據庫”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數據平臺;“三晉文化與旅游產業協同創新”研究平臺,建設了“三晉文化內容數據庫”和“文旅產業政策研究智庫”,利用山西獨特豐厚的文化旅游資源,全力推動山西文旅產業和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物理學科的“先進納米結構加工與多場耦合表征”重大研究裝置,發揮學科在量子器件領域的技術優勢,重點解決量子材料和精密測量器件長期以來依賴國外進口的現狀,依托該裝置,山西大學與北京大學聯合成立“先進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院”,并入駐“太原第一實驗室”;“量子精密測量”研究平臺,依托學科在壓縮態光源和大功率激光器研發方面的優勢,推動了量子精密測量技術在引力波探測、國防軍工、環境監測、醫學檢驗等領域的應用。

在兩個率先發展學科的引領下,山西大學進一步融入區域創新生態,全面推動有組織科研:落實習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建成“山西大學云岡學研究院”、“北京大學-山西大學云岡學研究中心”,為山西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做出應有貢獻;圍繞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建成“山西省黃河實驗室”,在“減碳”“增水”“保土”“強文化”等方面取得系列創新成果;與“云時代”共建的“國家超算中心(太原)中心”,將有力帶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相關基礎學科的快速發展。除此之外,“固廢資源循環利用協同研究中心”“合成生物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山西大學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研究院”“山西金融研究院”“山西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山西信訪與社會治理研究院”等一批重量級科研平臺和智庫服務機構,為山西大學在新時代的快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澎湃新聞:《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您如何理解新一輪“雙一流”建設的分類發展理念?學校如何結合自身辦學定位貫徹這一理念?

黃桂田:《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這為“大學自覺追求一流目標,結合自身特色自主探索創新性的、差異化的一流建設模式和路徑,不求大而全,而是在某個點上突出優勢、發揮特色、創造一流”,給予了很好的方向性指引。

山西大學有數學、物理、化學、哲學、歷史、文學等基礎學科,都具有博士一級學科授權,積淀了深厚的學術傳統并形成國內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和優勢,是學校的特色,也是長遠發展的基石。新一輪“雙一流”入選的哲學和物理學科,都是基礎學科。基礎學科研究自然和社會的基本發展規律,提供人類生存與發展基本知識,很難具備直接創造經濟效益的條件,但基礎學科的前沿性突破,又往往具有戰略性的重大意義。

山西大學高度重視基礎學科的發展,要進一步突出基礎學科的育人功能,抓住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建設機遇,提升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能力;完善基礎研究發展規劃,夯實基礎學科人才隊伍,推動“長周期評價”機制,在科學技術哲學、量子科技等基礎研究領域進行超前部署,集中力量攻克重大科學問題,提升重大項目的承接能力;圍繞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需求,推動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均衡協調發展,鼓勵開展跨學科研究,促進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等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進而提升基礎學科服務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同時,山西大學作為一所地方所屬高校,必須堅守地方高校的主體責任,融入區域創新的發展生態。這既是“雙一流”建設“扎根中國大地”的使命要求,也是學校充分利用地方資源稟賦,特色分類發展的重要路徑。山西大學將繼續推動面向區域創新發展的多學科服務供給,講好“山西故事”,推動形成“支撐科技山西、服務經濟山西、塑造人文山西、建設綠色山西、振興鄉土山西、助力健康山西”的服務支撐格局,助力山西全方位高質量發展,在貢獻和服務中不斷塑造學校和學科的核心競爭力。

澎湃新聞:站在“雙一流”的新起點上,山西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有著怎樣的規劃和打算?

黃桂田:《若干意見》強調,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必須突出培養一流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爭創世界一流的導向”,這是我們推進“雙一流”建設的基本遵循。

去年學校召開的第五次黨代會提出兩個理念,一個是辦“好的教育”,另一個是做“有用的學術”。好的教育,前提是有好學者、大先生,而關鍵是培養好學生。我們要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學生成長成才,堅持“育人導向”的教育評價改革,引導教師深耕講壇,始終著眼學生,擴大優質資源,升級育人模式,豐富在學體驗,讓優秀學子享受到最好的高等教育。

圍繞“雙一流”建設,我們一是要著力提高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質量,充分利用綜合性大學基礎學科發展優勢,持續加強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平臺建設,為拔尖人才培養夯實基礎。以“培養未來杰出自然科學家”為目標,突出拔尖人才培養功能定位,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三立書院”,建立拔尖人才脫穎而出新機制,扎實推進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建設。

二要探索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路徑,積極推動學科和專業一體化建設,把學科發展的紅利,落腳到人才培養這一中心任務上來,推動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給學生以最好的“在學體驗”。主動適應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的需求,圍繞國家急需或行業關鍵核心技術所需要的專門知識,統籌一流學科、一流師資、一流平臺等資源,集中力量加快培養一批緊缺人才。推廣“生化環”“文史哲”“政法經”本科大類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完善文理滲透、理工結合、工工交叉的多元化專業集群。探索實施重大科研項目支撐下的高端復合人才培養,加大對高水平交叉研究平臺、產業研究院(產業學院)、高端智庫等研究生招生計劃的傾斜力度。總結推廣“極端光學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人才培養經驗,通過與高水平大學建立跨校際協同創新中心,建立優質生源保障體系,推動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探索地方高校“高精尖缺”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

    責任編輯:蔣子文
    校對:欒夢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确山县| 临沧市| 翁源县| 宝山区| 舟曲县| 乐业县| 吉木乃县| 汉沽区| 浦江县| 隆回县| 嵩明县| 青河县| 五原县| 芜湖县| 贵溪市| 德化县| 德保县| 石城县| 正蓝旗| 大港区| 大姚县| 晋宁县| 新密市| 滨州市| 涟水县| 霞浦县| 绍兴县| 德惠市| 双江| 礼泉县| 弥勒县| 信丰县| 丰宁| 清镇市| 柳江县| 尤溪县| 平顺县| 武山县| 永靖县| 景德镇市| 灌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