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被叫停的“金銀箔粉”究竟有何隱患?吉林省畜牧局發詳解通告
據吉林省畜牧業管理局網站2月21日消息,吉林省畜牧業管理局發出《關于畜牧行業禁止違法添加“金銀箔粉”行為的告知書》,詳細解釋了“金銀箔粉”對人體的安全隱患。
此前,今年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衛健委、海關總署印發《關于依法查處生產經營含金銀箔粉食品違法行為的通知》,要求食品生產者不得采購使用金銀箔粉生產加工食品,食品銷售者不得采購銷售含金銀箔粉食品,餐飲服務提供者不得制作售賣含金銀箔粉餐食。
吉林省畜牧業管理局在告知書中對全省畜牧養殖、畜禽屠宰加工、畜牧業投入品生產及其他相關企業表示,近日,網絡媒體曝光部分商家生產經營“金箔食品”,根據我國食用農產品相關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金(銀)箔金(銀)粉類物質(以下簡稱金銀箔粉)不是食品原料或食品添加劑,不能用于食用農產品和加工食品的生產經營。
金具有延展可塑性,易打造成薄片,俗稱“金箔”,或制成粉末,俗稱“金粉”,一些超細粉末可達到納米尺寸,幾克納米“金粉”的表面積甚至超過足球場大小。因此一些不法商販將金銀箔粉用做食品添加劑,雖用量不大,成本不高,但售價卻成倍飆升,可謂“一本萬利”,不僅助長了奢靡之風,也刺激了逐利企業虛于浮夸、唯利是圖的不良之風。其實在食品或食用農產品中添加金銀箔粉,既無必要,也存在不小的健康安全隱患。
第一,金具有極佳的耐腐蝕性,但是并不意味著不能被人體吸收。金僅能溶于王水等強腐蝕性物質,而不溶于常見的酸堿,所以金無法被胃酸(鹽酸)消化,較大尺寸的金箔也無法被腸道吸收。因此,一些金銀箔粉使用者盲目宣傳它們的“絕對安全”。但是,一些超細微的金銀粉是可以被人體吸收的,納米尺寸的金銀微粒甚至可以穿透細胞壁直接進入細胞內部,產生氧化應激反應,特別是惰性的金納米材料很難自然排出,金銀納米顆粒的細胞毒性、生理毒性已經得到了部分證實,其潛在的健康安全風險需要引起警惕。
第二,金本身并不是人體必需元素,完全沒有食用的必要。網上提到的一些古醫書中金的所謂醫用功效也存在爭議,多作為廣告宣傳的噱頭。少量的金銀箔粉既不會提升農產品口感和香味,也沒有任何營養價值,更做不到“抗菌”或延長農產品的貯藏期。
第三,金中的重金屬離子在胃酸的作用下溶解被人體吸收,會在臟器和骨骼中蓄積。在現實環境中,100%“純金”是不存在的。一些廠家熱炒所謂的“純金”(24K金),其純度也僅為99.6%。金在冶煉過程中常會導入鎘、鉻、鎳、鉛、銅、銻、鉍等重金屬,其含量遠遠高于普通食用農產品中重金屬元素的含量。這些元素在胃酸中有著不同的溶解度,可以被人體吸收并積累在臟器和骨骼中。雖然金銀箔粉本身的攝入量不高,但是由于重金屬元素的蓄積性和持久性,長期食用的健康累加風險需要引起重視。更值得警惕的是,甚至有不法商販使用低純度金或者含銅合金來制作金箔粉,這更加劇了重金屬攝入的健康風險。
吉林省畜牧業管理局表示,在此提醒全省廣大畜禽養殖、畜禽屠宰加工、畜牧業投入品生產及其他相關企業主體,嚴禁在畜禽養殖和屠宰加工等任何環節違法添加金銀箔粉,如若發現在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畜牧業投入品中添加了金箔或其他不明物質,應立即停止使用,并向有關畜牧(農業農村)部門反映情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