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光明網評顏寧赴美任教授:個人職業生涯選擇為何引發各方關注
光明網5月9日消息,最近幾日,清華大學教授顏寧將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的消息引起各方關注。經清華大學確認的消息表明:“顏寧經本人慎重考慮并與學院和學校仔細溝通,已決定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的職位,將于近期前往就任該教職。”
顏寧赴美任教職,本是個人職業生涯的一個新選擇而已。而其所引發的各方關注,不過是視角各異的外在看法罷了。按照顏寧所說,她之所以做出這個選擇,是因為“生怕自己在一個環境里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換一種環境,是為了給自己一些新的壓力,刺激自己獲得靈感,希望能夠在科學上取得新的突破”。
顏寧上述這段帶有自省意識的解釋,將其“轉校”的動機交代得非常簡單。但是,昨天(5月8日)有一篇流傳于網絡的文章,將顏寧赴美任教的背景復雜化了。該文說,“看看顏寧在科學網的博客,再結合新華社簡短的消息,就一目了然:顏寧是因為連續兩年拿不到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科研項目,負氣而去”。此文的根據是2014年9月2日顏寧在科學網所寫的一篇題為《一份失敗的基金申請》的博文。據說,顏寧自言“志在必得”的這次申請,“結果卻十分狼狽——基金委連面試的機會都沒給,就把她打入冷宮”。
不過,就在上述博文發表的次日(2014年9月3日),科學網也另有一篇題為《顏寧的重點國家基金為何被拒》的博文,分析了顏寧“失敗”的原因。按照該博文所述,申請自然科學基金委科研項目之所以失敗,是因為“顏寧教授犯了戰術性的失誤,操之過急了點”。具體說就是顏寧在申請課題時,相關研究成果還沒有公布,“關鍵成果還沒有發表,一些關鍵科學問題處于保密階段”,所以申請書“寫的必然含糊”。
當然,上述分析顏寧申請自然科學基金委科研項目失敗原因的博文,也認可顏寧所說:“難道重點基金不正該支持有風險但重要的課題么?一定要四平八穩、完全預測得到結果、只許成功不能失敗的項目才值得支持?這是創新之道么?”該博文也進而評論道:“因此,建議基金委對重點或重大項目,對創新性獨立評分,對那些具有重要科學意義且創新性突出的項目,如果‘創新性’方面函評單項全優,應給予上會答辯或破格優先資助的程序。否則,基金資助會陷于后知后覺的尷尬境地,不利于對前沿科學的推動。”
昨天那篇說顏寧是“負氣而去”的文章,也并非毫無根據。該文敘述道,顏寧于科學網發表上述博文近1年后(2015年6月23日),又在其博文后補記了一段文字,該段文字說“……本欲2015年知恥而后勇,近日初審結束,奈何依舊未獲得答辯機會……歷史的重演,讓我對自然科學基金委難以再抱任何幻想。程序‘正義’,‘專家’意見,呵呵呵……”
然而,即使如此,說顏寧“負氣而去”,似也不能概括顏寧赴美任教職的全部動因。2007年,時年30歲的顏寧從普林斯頓大學學成而歸,回到其讀本科時的清華大學任教。想必其時,顏寧對中國既有的科研體制不會不了解而盲歸。實際上,歸來之前,顏寧也應該在精神上對跳高摸天花板和蹲地摸天花板的轉換有所準備。
其實,值得顏寧慶幸的是,因而也是值得清華大學驕傲的是,在返國10年之后,盡管顏寧付出了自己的某些代價,但其仍具備了將清華大學教授“等價”于世界頂尖大學教授的實力。這就已經不簡單了。
(原題為《顏寧赴美任教授為什么引人關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