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花276元疏通完下水道,我明白了這些道理
原創 楚輿 刺猬深場
前不久,父親用洗衣機,發現排水的下水道出現了擁堵,排出的水溢到了地面。
堵了下水道,第一想到的就是“專業疏通管道”。外地不清楚,看北京的居民樓新不新,管理得好不好,首先就看樓道里有沒有這個廣告。
老居民樓里,墻上密密麻麻全是戳的章和貼的小名片,樓的外立面也如此。
一度,這些城市“牛皮癬”還存在競爭, 開鎖、辦證、刻章、貸款,是“專業疏通管道”的強勁競爭對手。
隨著各種證書都開始聯網,很方便就能被查證,“辦證”率先式微;開鎖,跟110聯動了,需要在公安備案,越來越少人會直接在墻上找個小廣告上的電話,找人來開鎖。刻章、貸款游走在法律邊緣,經歷過多輪打擊和整治,逐漸稀疏。唯有“專業疏通管道”小廣告,成了沒法有效控制的痼疾。
父親也沒有告告訴我,就直接在樓道里找了個小廣告,在電話,跟對方談定一口價100元。
城市里類似的“套路”中,主要針對的就是老年人。隨著技術的進步,聯網導致的信息差越來越小,年輕人要被套路的可能性不大,但像北京偌大一城市,幾百萬老人,他們不是在保健品上被割韭菜,就是在理財產品上被騙,至于因為修理個什么東西被訛錢,基本上是每個老年人都能說出來的故事。
電話那頭的人上門了,他抽出洗衣機排水管,用手電筒照了照下水道,說是被頭發絲塞住了,要用疏通劑。疏通劑100元一斤,得用兩斤。
他算了算,說:加上人工費、上門費,一共450元。父親一聽,氣得不行,立馬讓對方回去。對方不干,硬是索要了50元上門費,才悻悻而歸。
他把這事告訴了我,我想,去電商平臺上找一下,看有沒有師傅。
這也是因為消費習慣。比我上一輩的,不習慣用網絡,覺得騙子多。到了我們這一輩,都喜歡用網絡,覺得現實生活中騙子多。
我此前也不是沒有在網上被騙過,前幾年,家里洗衣機壞了,我用百度搜索官方維修,約來上門的師傅問父親要了400元。我下班回家知曉后,覺得不至于這么貴,再去網上查核,發現是我用了偽裝成官方的渠道。
過去那些年,百度上類似的騙子還真不少,百度也沒少因為這種情況被人痛恨,遭人罵。魏澤西事件為何激起那么大反響?是因為在百度上遭遇虛假信息上過當受過騙的群眾基礎真不算小。當然,百度后來有所改進。
電商平臺有客戶反饋機制,如果服務不行,可以投訴,也可以給“差評”。出現這種情況,提供服務的商家就有可能被懲罰。這套體系,對那些呈小散形態服務沒法標準化的城市家庭維修服務業態,是個很好的約束。
但具體效果如何,我心里也沒底。
在京東上一搜,果然有相關服務,于是約了個師傅,約好上門時間。到了那個時間點,師傅背著包上門了。他穿著藍色工作服,敲門前就已經穿上了鞋套。
進門后,師傅戴上頭燈,趴在地上,往下水管里瞄,然后給出結論:下水管被裝修時的建筑廢料堵住了,平臺有個價碼表,根據價碼表,上門+疏通一共276元,沒有疏通不要錢。錢交給平臺,他們自己不收錢。
我心里一驚:這不便宜啊!
我還停留在疏通一根管道三五十元的老觀念中。但前面有那個450元做“錨定”,從心理感受上說,覺得便宜不少了。春節期間師傅也少,我忍痛對師傅說:“說開工吧。”
他掏出一根長長的彈簧式下水道帶夾疏通器,疏通器前頭是4個爪鉤,他趴在地上,把爪鉤伸到直徑約3公分的管道里,就像玩抓娃娃機一樣,一塊一塊地往外夾裝修時掉進去的瓷磚、混凝土碎塊,一共夾出七八塊。
期間,他接到兩個電話,聽他核對信息,透露出一個是朝陽區酒仙橋的,一個是東城區的,也都是尋求疏通管道的。
夾到最后,一塊個頭大一點的碎塊始終夾出不來,管道的設計是靠近入口的地方做了些收攏,入口小,下面的管徑大了一點點。他試了一二十次都不成,又跑到樓下,從他的電動摩托上取過來一個像火鉗一樣的長夾子。接下來,他先用爪鉤把石塊夾到管口狹窄出,再用長夾子夾了出來。
一試水,果然不溢了。
我也痛快地把錢給交了。但一想到事情這么簡單,價格卻如此不菲,就不淡定了。于是上淘寶,花了6.8元,下單了一個類似的下水道帶夾疏通器,然后通告全家人:我買了幾塊塊錢買了個下水道疏通神器,以后出現問題我自己來疏通。
師傅走了后,我算了一筆賬:276元,平臺抽成多少?如果是20%的話?個人還能剩下220元,一天做4單,就有880元。這個需求相對比較穩定。如果他勤奮工作,周末無休,一個月收入妥妥過2萬。即使平臺抽成50%,他一個月也有16000多元,比很多工作了幾年的大學畢業生都強多了。
10多年前,在美劇《絕望的主婦》里,水管工邁克跟一群白富美情感糾葛,讓很多人感嘆:美國人力成本果然是夠高,水管工也能住Townhouse,跟白富美們談戀愛,還不是在高攀。現在中國是不是也行進在這條道路上?雖然上門的師傅,要跟城市的白富美談戀愛還不太可想象,但隨著中國老齡化、少子化的加劇,會不會也會走向這一步?真走到這一步的話,估計城鄉一體、均衡發展也就大差不差地實現了。
第二天,我接到了平臺的回訪電話,問對服務是否滿意。我的回答是滿意。我總不能說,太貴了所以不滿意吧?
從這個角度來看,平臺的價值也凸顯了。打通樓道“牛皮癬”上的電話,也許經過博弈,你不但不會被騙,還能以遠低于276元的價格達成交易并且達到疏通管道的目的,但是,那種植根于毫無保障、高度不信任感的交易,無疑會使交易的體驗變得很差,不確定也很強。
人們之所以愿意付出更大的價錢,就是為了消除不確定性帶來的不安全感,并且在過程中獲得良好的購物體驗。平臺一整套的體系,比如,對供應方的管控、服務評價體系,都能讓整個交易變得更標準、透明,被服務方也有更強的掌控交易的感覺。
那為什么此前沒有這樣的價值呢?這是因為平臺的網絡價值帶來的雙邊網絡效應,用戶這一側,它能匯聚用戶的需求,形成規模效應,用戶需求側的匯聚,也引發了供給側的變化——使得機構化、正規化和品質化成為可能。
小散管道疏通工樓道里刷“牛皮癬”,本質上是在做渠道獲客,這種方式一方面競爭激烈,另一方面,成交門檻也很高,使得他們更傾向于利用信息差,采取欺騙手段,能“套路”一個是一個。但平臺的渠道獲客完全在線化了,用的人越多,平臺的價值越大。平臺價值越大,平臺越有管控供應商上的話語權,使得供應商不得不提升服務品質,這是一個正循環。
我注意到,上門的師傅藍色工作服背后,印有“啄木鳥”的字樣,我問,你們是京東合作供應商吧,他說是。
沒想到,下電梯的時候,赫然就看見電梯里的廣告牌上寫著“正規家庭維修,就找啄木鳥”——樓道牛皮癬不行了,電梯里的廣告才是正規服務商。很簡單,小散管道疏通工怎么可能愿意去電梯廣告牌上砸錢?
疏通管道的廣告進了電梯,多少預示著我們正經歷著一場服務升級。服務的升級,也正是過去二三十年社會中發生的巨大轉變。
我專門上網搜了一下“啄木鳥”,發現這家公司早就有了,創辦于1995年,提供家電維修、管道疏通、墻面翻新等服務,公司先后獲得58同城、小米科技、順為資本等戰略投資。
但我在搜索中也發現,一些使用過“啄木鳥”服務的人,對它的怨言很不小,最典型的怨言就是一個字——“貴”,比如“維修了個洗衣機進水接頭竟然要179元”“廁所一個頂燈壞了要換,45一個燈的價格,他們上門換一下,師傅報價209,還說是最便宜的”。
我估摸著,啄木鳥要管理這么多維修人員,面對的又是非常多元的客戶需求,在技術上是沒法做到像外賣或者快遞那樣高度標準化的,私單、飛單的現象應該不會少,服務品質肯定也是良莠不齊。所以,啄木鳥開了近30年,品牌知名度并沒有多高,聲譽也并沒有多強。
可能有人要說,家庭維修做品牌打廣告,廣告的錢從哪出,不還是消費者嗎?啄木鳥不用想都必須貴。道理確實是這么個道理,但一個大的趨勢是,這類服務只會越來越貴。此前,中國人去美國,什么技能都得學會,因為只要用到人的服務都很貴。在中國,也會慢慢如此的。
你的看法:你覺得花276元疏通下水道貴嗎?
原標題:《花276元疏通完下水道,我明白了這些道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