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高檢首次發布以人格權刑事司法保護為主題的指導性案例,有何深意?

新聞發布會現場
2月21日,最高檢舉行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網絡時代人格權刑事保護”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主要議程有兩項:一是發布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三十四批指導性案例,介紹檢察機關加強人格權刑事保護工作情況;二是回答記者提問。
最高檢新聞發言人李雪慧在發布會上表示,檢察機關高度重視人格權保護。在民法典實施一周年之際,最高檢首次發布以人格權刑事司法保護為主題的指導性案例,目的就是踐行“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理念,讓刑事、民事司法保護有機結合,形成網絡時代保護公民人格權的強大司法合力。
最高檢第三十四批指導性案例
側重精神性人格權的刑事保護
最高檢檢委會委員、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在發布會上表示,為推動全國檢察機關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深入貫徹落實好民法典相關精神,加強對檢察辦案的指導,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最高檢以“網絡時代人格權刑事保護”為主題發布第三十四批指導性案例。本批指導性案例主要側重精神性人格權的刑事保護。
關注公民人格權保護
用心用情辦好人民群眾身邊“小案”
苗生明在發布會上介紹,2019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涉嫌侮辱罪、誹謗罪犯罪嫌疑人168人,涉嫌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罪犯罪嫌疑人12410人,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犯罪嫌疑人12人;共起訴涉嫌侮辱罪、誹謗罪被告人213人,涉嫌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告人21923人,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被告人15人。通過指控犯罪,有力保護了被害人合法權益。
準確把握網絡時代的案件特點
發揮個案引導、教育警示作用
苗生明表示,一方面,網絡環境下侵犯人格權犯罪案件的發案周期具有明顯的階段性,這類案件往往與熱點案事件相伴而生;另一方面,在網絡上對他人侮辱、誹謗、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危害嚴重、后果不可控。檢察機關牢牢把握案件特點,通過依法、及時、準確辦理典型個案,指導類案處理,積極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引導和規范社會行為,向社會明確傳達這樣一個信息——“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依法準確把握行為性質和情節
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
苗生明介紹,最高檢強化辦案政策指引,準確把握行為性質和案件辦理的基本遵循,如辦理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設的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案件時,明確提出不論治安處罰還是刑事處罰,都應遵循依法從嚴懲處的原則。對情節嚴重的,依法作出批捕、起訴決定。對雖不作為犯罪處理但構成違法的,依法建議公安機關從重治安處罰。
最高檢督辦指導各類
侵犯人格權犯罪案件30余件
苗生明介紹,對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侵犯人格權犯罪案件,最高檢充分發揮檢察一體化優勢,建立健全快速反應機制,及時督辦、跟蹤指導,針對不同案件特點,依法靈活把握政策與法律運用,嚴把案件質量標準,督辦指導了“辣筆小球”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系列案,“杭州女子取快遞被誹謗案”等各類侵犯人格權犯罪案件30余件。
不斷完善與其他
執法司法機關協作配合
苗生明介紹,檢察機關加強與公安機關、人民法院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引導及時、規范、全面偵查取證,查清事實,與公安機關在行為性質、情節認定上及時協調,區分案情、區分處理。與人民法院在證據標準、程序適用上及時溝通,確保辦案質效。其中,仇某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案,郎某、何某網絡誹謗案被中央網信辦、最高檢評為黨的十九大以來網絡法治十大典型案事例。
指導性案例的基本情況
(一)檢例第136號仇某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案。仇某(微博賬號“辣筆小球”)在新浪微博發布言論,歪曲衛國戍邊英雄烈士事跡,詆毀、貶損英雄烈士名譽、榮譽。該案是刑法修正案(十一)實施后,檢察機關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作出批準逮捕決定的第一起案件。該案的辦理,在“英雄烈士”的內涵界定,“情節嚴重”的入罪標準把握,刑事案件中從舊兼從輕原則的適用,新法和舊法之間的關系,以及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提出等方面對類似案件的辦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二)檢例第137號郎某、何某誹謗案。郎某偷拍被害人谷某取快遞時的視頻,與何某分別假扮快遞員和谷某,捏造谷某結識快遞員并多次發生不正當性關系的微信聊天記錄發布到網絡上。該視頻和微信聊天記錄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引發大量低俗、侮辱性評論,嚴重影響了谷某的正常工作、生活,嚴重擾亂了公共秩序。檢察機關準確把握網絡誹謗犯罪“嚴重危害社會秩序”自訴轉公訴的認定條件,堅持能動履職,推動案件從自訴轉為適用公訴程序追訴,予以立案偵查追訴犯罪,有效保護了被害人合法權益,維護了網絡空間秩序。該案的辦理,對“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如何把握,對自訴案件已經立案又符合公訴條件時如何進行程序銜接具有重要指導價值。
(三)檢例第138號岳某侮辱案。岳某與被害人交往期間,拍攝了被害人的裸體視頻、照片。二人斷絕關系后,岳某為報復被害人,將被害人的裸體視頻和寫有侮辱性文字的照片發布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快手APP,并發給被害人的家屬。上述侮辱信息在當地迅速擴散、發酵,造成惡劣社會影響。被害人備受輿論壓力,最終不堪受辱服毒身亡。該案的辦理,對于明確此類行為的定性,侮辱罪“情節嚴重”的標準,以及“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的公訴標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檢例第139號錢某制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牟利案。錢某在酒店偷偷安裝攝像頭,偷拍入住旅客的性行為,篩選、剪輯后在網絡上販賣,或者直接販賣攝像頭網絡鏈接,供他人觀看。對這起案件涉及的法律適用等問題,檢察機關準確界定“淫穢物品”“販賣、傳播行為”,依法嚴懲網絡背景下傳播淫穢物品犯罪,并通過選編該案,對實踐中的偷拍行為,應如何根據行為人的行為方式、目的等依法適用不同罪名追究刑事責任提出指導意見。
(五)檢例第140號柯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柯某運營“房利幫”網站并開發同名手機APP,以對外售賣上海市二手房租售房源信息為主營業務。運營期間,柯某對網站會員上傳真實業主房源信息進行現金激勵,吸引掌握該類信息的房產中介人員注冊會員并向網站提供信息,有償獲取了包含房屋門牌號碼及業主姓名、電話等非公開內容的業主房源信息30余萬條,出售獲利150余萬元。發布該案,旨在明確包含房產信息和身份識別信息的業主房源信息屬于公民個人信息,對限定用途、范圍的信息,他人在未經信息所有人另行授權的情況下,非法獲取、出售,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應當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責任。
最高檢將不斷加強
對人格權的保護
苗生明介紹,最高檢將以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為契機,堅持能動司法,不斷加強對人格權的保護:
? 強化檢察履職,依法懲處侵犯人格權犯罪;
? 強化規范指引,研究制定相關規范性文件;
? 強化案例指導,選編發布典型案例。
第三十四批指導性案例聚焦
“網絡時代人格權刑事保護”的
三方面考慮
苗生明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最高檢將本批指導性案例的主題確定為“網絡時代人格權刑事保護”,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考慮↓
? 一是從時代要求看,人民群眾在新時代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希望過上更有尊嚴、更體面的生活,加強對名譽、榮譽、隱私和個人信息的保護,是人民群眾在新時代提出的更高法治需求。
? 二是從法律層面看,民法典專編規定了人格權,強化了對人格權的保護,彰顯了國家和法律對人格尊嚴的尊重和保護。個人信息保護法進一步加大了對個人信息保護的力度,完善了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體系。
? 三是從科技發展看,網絡已經融入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的發展帶來了便利,但網絡空間也是亂象叢生。而且,利用網絡實施犯罪相較傳統的犯罪手段,對被害人的權益危害更大、社會影響更惡劣。所以,綜合上述因素,我們選擇了這一主題發布指導性案例,引導執法、司法機關加強司法活動,懲治犯罪,同時對社會也是警示和教育。
5件指導性案例入選的原因
最高檢第一檢察廳副廳長羅慶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5件指導性案例入選的原因是:①具有較強的典型性;②具有明確的指導性;③辦案效果較好。
針對旅客隱私安全
無法得到有效保障的情況
提出檢察建議
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檢察院檢察官、檢例第139號承辦人杜世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在辦理錢某制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牟利案時,針對辦案中發現的旅客在入住酒店后的隱私安全無法得到有效保障的情況,我們從建立健全旅客隱私保護體系、落實實名登記入住制度等方面,向行業組織和主管部門提出了檢察建議。
柯某案對促進行業規范
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鑫明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檢例第140號柯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對促進行業規范具有重要意義。一是以案釋法,效果“實”,有利于切實保護個人權利。二是防微杜漸,效果“好”,有利于切實履行信息保護義務。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發布風險提示。二是規范職業行為。三是加強信用管理。
5件指導性案例的三個特點
苗生明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最高檢發布的本批5件指導性案例,體現了三個鮮明特點:①體現了檢察機關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用心用情辦好群眾身邊的“小案”;②體現了檢察機關在新時代積極主動履職、能動司法;③體現了檢察機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融入司法辦案,以司法公正引領社會公正。
已故英雄模范人物應納入
侵害英雄烈士名譽、
榮譽罪的保護對象
最高檢第一檢察廳副廳長羅慶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為國家、民族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的已故英雄模范人物,其名譽、榮譽承載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納入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的保護對象,與英雄烈士的名譽、榮譽一樣予以刑法上的一體保護。
檢察機關致力于網絡時代
人格權刑事保護的三個特點
最高檢新聞發言人李雪慧介紹,檢察機關致力于網絡時代人格權刑事保護,呈現三個明顯特點:
? 一是力求“無死角”保護。檢察機關在普通刑事犯罪檢察工作中,依然秉持對嚴重侵害公民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等基本人格權的高壓態勢,對犯罪堅決打擊,對人權堅決捍衛。同時,按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新時代更加關注“無形”的精神性人格權的刑事司法保護,力求全方位給予有效保護。
? 二是積極“能動”保護。檢察機關牢記“人民檢察為人民”,堅持“權為民所用”,對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小案”,依法審慎運用檢察權,向身陷“網曝”“造謠”等輿論漩渦的被害人及其家屬伸出援手,依法能動履職,傳遞檢察溫度。
? 三是持續“動態”保護。今天的人格權刑事司法保護典型案例發布,只是一個開始。檢察機關將持續動態加強對人格權的刑事司法保護,下一步將關注網絡直播、入侵住宅等行為對隱私權的侵害,進而加大辦案力度,適時發布典型案例。
(文字:史紅美 圖片:鐘心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