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城市觀察手記 | 南十二馬路3

2022-02-21 14: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上期回放:南十二馬路這事,就因為發現了一份新材料,于是給自己找到了“說法”……城市觀察手記 | 南十二馬路2

3

“十條”是這么來的

 

《躍進の大奉天全圖》
資料來源:空愁居

這份資料是一張老地圖——《躍進の大奉天全圖》,圖上標注的印刷和發行時間是昭和十三年一月,公元紀年為1938年1月。

從單位面積所含信息量比較,地圖要遠高于文本,所以,地圖這種文獻不光要瀏覽,更要品讀。這張地圖,我在屏幕前放大縮小,遠觀近瞅,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細節。比如,發行人“貞岡說二”這個名字,你把它扔到百度里搜,都和孔夫子舊書網有關聯,因為孔網賣過他畫的地圖。

再往后看發行單位“商業美術社”,地址是“奉天市大和區宇治町十七番地”。根據老地圖對應百度地圖上的位置,這個美術社在桂林街北頭,遂川路邊上。一提到遂川路,我就想起開美術社的朋友老劉大哥。他是在遂川路長大的,他開的美術社就叫遂川美術社。當然,這個美術社是做牌匾和美工活的小店,那個美術社應該是一家美術出版社。我覺得這里必有傳承和影響,因為他從小就能書善畫。于是我問老劉大哥,你們遂川路那里是不是很早就形成了美術行業的聚集地,所以你才開了家遂川美術社。老劉大哥笑著說:“和那沒關系。遂川路這最早的時候有日本人開的一個什么印刷株式會社,解放以后呢,就改成遼寧畫報社了。”

再來看看標題,《躍進の大奉天全圖》。咨詢了微博上研究東洋史的朋友“東瀛流水”,他說:“當時的日語多用舊字體,就是繁體字,但發音還是日語發音。”這個標題給奉天加了個形容詞,在相關地圖文獻里很少見。“躍進”這個詞和“1938年”聯系起來,讓人浮想聯翩。同樣,其中很具裝飾性的一個日文“の”又讓我聯想起最近登上熱搜的一則新聞:

日本《西日本新聞》刊發了一篇報道,題為《“~の~”為什么在中國受歡迎?用日本文字的商品名有高級感、好印象…開端是那個飲料》。該報現居北京的海外特派記者調查采訪后稱,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從已經進軍日本的水果茶連鎖店“奈雪の茶”起,人們能在許多中國產品的包裝以及商鋪招牌上看到日文平假名“の”字。“の”是日語五十音之一,是日語中的語氣助詞,相當于漢語的“的”、“之”。

——摘自《觀察者網》微博

閑話說多了,回正題。在這張地圖的左下方,鐵路東側最后一條平直道路上,清晰地標注著路名——“南十二條通”。

攤開這張日本人繪制的地圖,找到各種交通線匯聚的地方,就是“南站”,圖上標的是“奉天驛”。站前有一條筆直的大道,稱為“千代田通”。與這條大道平行的街道,往北依次為“北一條通”“北二條通”“北三條通”……“北九條通”,就是現在的遂川路;往南依次為“南一條通”“南二條通”“南三條通”……最后是“南十二條通”,現在是哪條路?還不敢確定。

這個新發現令人興奮,要解開“十二路”的謎團,蛛絲已經到手,馬跡還會遠嗎?順藤摸瓜,瓜沒摸到,我先摸進了一個院子,院子里有奇花異草,我把瓜的事放下,先給你們扯扯閑白兒。

喜歡追劇的朋友可能要不耐煩,但對導演來說,過早劇透等于自毀長城。寫這篇觀察手記的目的不是為了獵奇而挖坑再填滿最后堆出個墳包,我是想通過一條是似而非又神龍藏尾的南十二馬路,把自己家門口這點事鼓搗明白,給大家抖落清楚,也算沒白活這幾十年。

1980年代和平區興建的新式住宅
圖片來源:《和平區房地產志》

2018年,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小媒體真是回憶滿滿。我在公眾號上也發表了系列圖文《我的80年代》,其中有一篇叫做《幸福三遷》,專講八十年代我家住房條件不斷改善的過程——從張作霖時代的舊廠房搬到斯大林時代的紅磚悶頂樓,再到改開時代的“赫魯曉夫樓”。這種幸福感充斥了整個城南地區,沿著南京街和太原街直抵渾河岸邊,無數棟整齊排列的白樓拔地而起,每一扇敞開的窗戶都飄出雙卡錄音機播放的流行音樂。就在《冬天里的一把火》紅遍大街小巷的那一年,我的家搬到了太原街南頭挨著鐵路邊上一個叫做“大廟”的地方。

“大廟”這個老朽的名字對一個活潑向上的少年真是難以接受,本來搬進了新房子,給別人一講,聽著像是回到了舊社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漸漸融入到這片社區的生活規則之中,也找到了一個新名字來標榜自己。每一片生活區都得有個中心,不一定是地理的中心,而一定是居住者心里的中心,這個中心就是菜市場。操持家務的大媽大嬸們,每天拎著菜筐兩三趟地跑;愛喝小酒的老爺們和沉溺游戲錄像的半大小子,可能整天泡在那里。在地圖上,你無法找到它的名字,實際生活中,卻是對自己住所的最佳定位。我們那片的菜市場叫“十條”,有人問我住哪兒?我就告訴他:“十條那邊。”

2000年初“十條”附近的日本樓
攝影:楊樹

“十條”這個名字是跟著大人叫起來的,大人也是跟著歲數更大的人學來的。“十條”是什么意思,當時一點都不清楚,只覺得它比“大廟”好聽。“十條”就是一條普通的街道,兩邊開設各種店鋪,早晚有自由市場,路牌上標的是“南十馬路”。在老地圖上,“南十條通”與“高千穗通”交匯的那個點就是市場的起點,“十條”這個名字就是從“南十條通”演變而來。

關于“十條”市場的歷史,在我手頭的地方史資料里真找到一條記錄,1945年沈陽光復后,“十條”一帶形成了一個銷售“洋落兒”的舊物市場。什么是“洋落兒”?單田芳老先生在他的自傳體評書《言歸正傳》里有過精彩的講述。日本軍隊和移民滾蛋了,中國老百姓就去他們的倉庫和家里連搶帶拿,當時流行叫“撿洋落兒”。這些“洋落兒”里可真有好東西!我家附近的老住戶就傳說有在地板和間壁墻里發現刀槍、金條的事。

太原南街這一片,不光有“十條”。我初中的同學基本都住在紅星劇場以南地區,他們管自己家叫“九條”“八條”“七條”。他們住的房子,有的是臨街的二層日本樓,有的是日式小獨樓,都帶地板、壁櫥。大家別抱太多幻想,那時候這些小日本房可不再是“領導”的別墅,外邊私搭亂建,里面破舊不堪。同學們都羨慕像我家這樣的,住進新式板樓小高層,才是時代進步的表現。

手繪京都地圖
資料來源:《門外漢的京都》

北京的胡同多以“條”相稱,沈陽的“條”來源更復雜。在漢典網搜索“條通”一詞,解釋為“暢達。方言。指灌木叢生的土地”。用在街路名稱上,“條通”當來自日本。要探訪日本的“條通”,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古城京都。常去日本旅行的朋友講起她在京都“四條通”逛街的體驗總是贊不絕口,感覺就像是作家舒國治所寫《整個城市是一個大公園》。

便不說風景名街,只說尋常人家街道,像二條通與四條通所夾、東邊的河原町通與西邊的烏丸通,四界之內的橫豎幾十條街,便已教人邊走邊嘆、目不暇給了。

——摘自舒國治著《門外漢的京都》

京都是日本的舊都,古稱平安京,城市布局仿造唐代長安和洛陽的里坊制,宮殿、衙署、寺廟、市井被安置在規整的棋盤之上,街道名稱也蘊含了“三條九陌麗城隈,萬戶千門平旦開”的詩意。

然而,這“條通”之名在一百多年前,被用在了曾經的大清陪都西門外的一片空地上。雖同是古都,還能有漢唐的韻味嗎?

1906年明治天皇頒布成立“滿鐵”的敕令
資料來源: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

1905年春,經過數月鏖戰,日本和俄國兩大新興資本主義強國終于在沈陽地界分出勝負——狗熊完敗,忍者完勝。轉過年來,明治天皇頒下敕令,宣布成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就是抗戰劇里常被提及的“滿鐵”公司。這家公司在中國東北地區控制著南滿鐵路和安奉鐵路及沿線的附屬地。甫一打掃完戰場,“滿鐵”便開始在鐵路沿線以火車站為原點建設新城區。在當時繪制的地圖上,日本人叫做“新市街”,挺像我們現在的開發區。

新區街道,尤其是站前街道的命名總是依照一種慣例——以數字排序。于是,奉天驛前出現了“南北+數字+條通”的地名,撫順驛前出現了“東西+數字+條通”的地名,安東驛前出現了“數字+番通”的地名。

1920年代奉天附屬地鳥瞰
圖片來源:影易拍賣

我這里有一張1920年代奉天滿鐵附屬地南部,也就是“南×條通”一帶的全景圖,一派空曠荒蕪的面貌,“招商辦”真是很難給那里的街道想出好聽又有教育意義的名字。

其實,我們中國人自己開發的新區也是遵循這一慣例給街道命名的。比如,奉天商埠地,以小西邊門車站為原點,東西走向是“數字+緯路”,南北走向是“數字+經路”,一直沿用至今。

哈爾濱中央大街舊影
圖片來源:1932版《滿洲寫真帖》

有沒有不按套路出牌的“同學”嗎?當然有,比如哈爾濱,一座絕對由鐵路造就的都市。它的火車站是新藝術運動風格建筑,代言了這座新城的摩登魅力。站前街道的命名也獨具特色,有一股很濃重的味道。是什么味道呢?阿城在他的散文中這樣描述:

城市逐漸地形成了,新宅新街也不斷地涌現出來。有了新街,自然就得有個街名。于是,當時的城市管理人員將教堂附近的街命名為教堂街,將巴羅金家門口的小道命名為巴羅金街(就是現在的巴陵街),將猶太人布魯西洛夫家門口的小道命名為布魯西洛夫大街(就是現在的中和街),將那個巴爾干人家側面的那條小道命名為巴爾干街。

城管人員到了這對比利時夫婦的家,推開小木門上的窗口,說,喂,記住,你們門前的這條道從今天開始叫比利時街了。

城管人員給新街起名時,自己也感到很有趣、很方便……

——摘自阿城著《和上帝一起流浪》

能聞出是什么味道了吧!不管嚴冬還是盛夏,我徜徉在道里和南崗的小街上,被那些風格迥異的歐式小樓和精美華麗的裝飾紋樣所吸引。那種體驗太不同于沈陽,連街邊炸大果子都是拿鐵味兒的。

然而,現實很現實,咖啡不能當飯吃,文藝范兒不能當日子過。沈陽渾南的智慧一街、智慧二街、智慧三街、全運一路、全運二路、全運三路……條條大路拉升市場指數。追求幸福生活的普羅大眾,摩肩接踵,向著“第五大道”的輝煌與夢想昂首闊步。

下期預覽:“南十條通”就是“十條”,現在的正式名稱是南十馬路,也有人叫“十馬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烟台市| 崇信县| 沙雅县| 宕昌县| 自治县| 蕉岭县| 峨边| 永吉县| 桂林市| 宣武区| 潜山县| 钟山县| 嘉峪关市| 婺源县| 鱼台县| 中西区| 阳曲县| 嘉荫县| 南平市| 明溪县| 寻乌县| 万年县| 固阳县| 洮南市| 江山市| 永新县| 乌拉特前旗| 商丘市| 新密市| 惠安县| 金华市| 多伦县| 新闻| 平罗县| 八宿县| 安龙县| 商水县| 阳曲县| 龙州县| 肥城市| 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