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觀察|鄭也夫自薦會長,能否攪動學術江湖
北京大學退休教授、社會學家鄭也夫是圈里知名的“異類”,所以,當他在即將舉行的中國社會學會換屆選舉中毛遂自薦參選會長時,學界中少有人為此感到驚訝——恰恰相反,原本以為自薦書會激起一番風浪的鄭也夫,在此后一個月里并沒有因此接到同仁的相關電話,至于中國社會學會的換屆工作則“有條不紊”。(《中國青年報》5月3日)
一個退休老人,不好好在家養老,為什么要爭一個學術團體領導的頭銜?按照很多人的經驗,“會長”只是一個榮譽性的頭銜。按照中國社會學會章程,該會會長不需要專職,似乎發揮余熱也沒有什么“油水”可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學術圈從來不例外。中國社會學會作為全國性的社會學學術團體,自然有非比尋常的地位,學會會長自然掌握著極大分量的話語權。社會學會每年舉辦各類論壇、征文、學術會議,特別是這些學術活動對應著顯性或隱形的學術資源。
會長如何選,也有明規則和潛規則的分野,不管是一人一票,還是論資排輩,總之很難讓一個退休教授當選。說鄭也夫參選會長是“堂吉訶德”式的舉動,絲毫不夸張。如果他的參選能夠攪動學術圈顯得沉悶的空氣,幫助學術資源跳出既有分配格局,探索出一條超脫于學術門派成見的發展道路,就是最理想的結果了。但是,目前看來“連水花都沒激起”的結果,實在讓人心有不甘。
社會學會全國總會和地方分會的會長中,很多都是擔任有行政職務的領導。并不是說這些領導沒有學術能力,不過他們成為學會會長,靠的顯然不是學術,而更多因為其行政職務。一位學者當上院長、系主任,相關學術頭銜接踵而來,這是圈里人心照不宣的規律。諸如全國性學術團體的主要領導職務,則常常由專業排名靠前的院系領導“輪流坐莊”。
《中國社會學會章程》對會長人選提出了六項要求,其中的年齡要求是不超過70周歲,鄭也夫雖然退休,卻依然滿足該會會長的所有任職資格。
不管鄭也夫最終能否當選,給予他公開、平等競爭的機會,則應當是一家學術團體良性運轉的必需。這也帶給了學術圈反省學術利益分配和學術團體治理的契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