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從印尼海域“黑石號”沉船出水的唐代揚州“江心鏡”說起

齊東方
2017-05-03 08:26
來源:故宮博物院院刊
? 古代藝術 >
字號

“黑石號”沉船中出水了大量珍貴的九世紀早中期器物,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使人們對東南亞海上貿易的認識大大改變。黑石號中有一枚看上去并不精美的銅鏡,卻是考古學家苦苦尋找而從未發現的寶物——“江心鏡”,盡管銹損,銘文“揚子江心百煉造成唐乾元元年戊戍十一月廿九日于揚州”仍清晰可見。

“黑石號”沉船中發現的部分銅鏡、瓷器和金銀器形制獨特,通過對其制造、使用和流通情況的討論,可進一步了解這一時期海上對外貿易模式。同時,結合揚州的考古發現,可知其作為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見證了九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

被茫茫海洋隔絕的陸地板塊,限制了人們探尋大海彼岸的世界,同時也成為巨大的動力,激勵人們穿越浩淼的波濤,去了解異域的新奇世界。《新唐書》中唐代專門立傳的南海諸國約30個,其中訶陵(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是唐朝與南亞及西亞海上交通的要沖[1]。這一海上通道,歷來海盜出沒、沉船頻發,大量神秘的寶藏隱匿在了暗礁散布的水域間。1997年,德國人沃爾特法恩在此發現了一艘明朝的鷹潭號沉船。1998年又發現了11世紀宋朝的馬熱尼號沉船。同年,再次發現滿載9世紀中晚唐寶物的沉船——“黑石號”。

“黑石號”沉船上有6萬多件遺物,不同時代、不同區域、不同種類的器物聚集,提供了特別的研究視角,使人們對東南亞海上貿易的認識大大改變。

銅鏡帶來的啟示

黑石號中有一枚看上去并不精美的銅鏡,卻是考古學家苦苦尋找而從未發現的寶物——“江心鏡”?!懂惵勪洝份d:“唐天寶三載五月十五日,揚州進水心鏡一面,縱橫九寸,青瑩耀日,背有盤龍,長三尺四寸五分,勢如生動,玄宗覽而異之。進鏡官揚州參軍李守泰曰:鑄鏡時,有一老人,自稱姓龍名護,……謂鏡匠呂暉曰:老人家住近,聞少年鑄鏡,暫來寓目?!瓍螘煹人煲歧R爐置船中,以五月五日午時,乃于揚子江鑄之?!盵2]首次展示在人們面前的“江心鏡”或“百煉鏡”(圖一),盡管銹損,銘文“揚子江心百煉造成唐乾元元年戊戍十一月廿九日于揚州”仍清晰可見,明確了這就是“江心鏡”或“百煉鏡”。

圖一 江心鏡

《異聞錄》載,揚州進奉的“水心鏡”,存于長安內庫,后在天寶七載(748年)被道士葉法善尋出,用于道家祈雨的法事活動[3]。黑石號的“江心鏡”將八卦與四神結合,似乎是作法事活動的專用鏡,但為什么會輸出海外呢?其實,唐代的銅鏡也廣泛用于各種祭祀中?!度胩魄蠓ㄑ捕Y行記》記載,開成四年(839年)五月二日……“日沒之時,于舶上祭天神地祗,亦官私絹,絞纈、鏡等奉上于船上住吉大神?!盵4]可知唐代出海遠航用鏡祭祀,黑石號的“江心鏡”莫非也是這一用途?

“黑石號”上數量眾多的銅鏡中,值得注意的還有葡萄紋鏡(圖二)。這是唐代最多的銅鏡種類之一,此前被認為是唐代前期制造流行的鏡類。黑石號上的發現,多少沖擊了這一常識。黑石號船上大量瓷器等物品證明沉船的年代應已不再制作和流行葡萄鏡,而這里的葡萄紋鏡可能是中晚唐時對前代和唐代早期銅鏡的仿制??梢姄P州作為民間用鏡的集散地,市場上或許還能買到早期制造的銅鏡,參照船中的隋鏡甚至漢鏡(圖三),可以推測揚州市場甚至出售古鏡。

圖二 葡萄紋鏡

圖三 黑石號上漢鏡

瓷器的新發現

黑石號上最引人注意的是3件青花瓷盤(圖四:1,2,3),這是迄今首次發現的中國最早、最完整的青花瓷器。青花瓷風靡于元明清時期,而揚州唐城遺址發現了一批青花瓷片[5](圖五),但因為唐代沒有更為有力的青花瓷證據,以致對其產生時代的不同觀點無法統一。黑石號的青花瓷盤與大量無可爭議的中晚唐瓷器同出,來自中國也無可懷疑,解決了唐代已經可以燒造青花瓷的歷史懸案,又明確可知青花瓷在當時已經輸出海外。

圖四:1 青花瓷盤
圖四:2青花瓷盤
圖四:3青花瓷盤
圖五:青花瓷碎片

三件青花瓷盤上的紋樣不完全相同,但構成和母題如出一轍,這種結構和特色的紋樣,在揚州出土的瓷片上也有發現[6],表明當時揚州有人使用、銷售這類瓷器。瓷盤上的紋樣與同船發現金盤的紋樣風格十分相似,卻在大量唐代陶瓷器、金銀器中罕見,難道在制作時有購買者參與設計,是專門定做的器物?

如果說青花瓷幽靚蒼翠,那么長沙窯瓷器則絢麗多彩。此前經大面積發掘的窯址因是廢棄的場所[7],幾乎沒有完整無損的器物出土?!昂谑枴鄙系?萬多件長沙窯瓷器器物完整,是一次空前的發現。

中晚唐崛起的長沙窯,產品具有很強的平民意識,器物紋樣沒有任何束縛,還書寫當時流行的民間諺語、俗語、俚語、詩文等,面向普通百姓,以低價參與市場競爭[8],因此盛銷于國內市場,并很快成為外銷日用瓷的大宗。特別是“安史之亂”后,陸上絲綢之路衰落,湘江岸邊的長沙窯通過水運與揚州、廣州、南安連接,使沉重易碎,不適合大規模、長途陸路的陶瓷器有了新的出口,海上絲綢之路逐漸興起。黑石號上長沙窯瓷器的巨量發現,更加說明當時這類瓷器外銷的事實。海外市場的需求促進了長沙窯自身的發展,出現了非中國傳統的紋樣,如桫欏樹、椰棗紋,以及各式胡人表演的圖案,甚至出現阿拉伯文字,顯然是適應外銷專門制作的。

黑石號上還出現了帶“盈”、“進奉”字款的器物(圖六:1,2)。一般認為,“盈”字款瓷器進入皇室的大盈庫[9]。由于多出土于邢窯窯址[10],又被認為屬邢窯產品,是供皇室享用的瓷器。而參照以往的發現,黑石號上帶有“盈”字款的綠釉花口碗應產自河南鞏義窯,也就是說帶“盈”字款的器物并非邢窯獨有。黑石號上的物品是商品,應是在揚州一帶購買?!坝弊挚畹陌状?,除在唐長安大明宮外,在西明寺、青龍寺、西安唐新昌坊也有出土[11],且在邢臺市[12]、河北易縣[13]的非高級貴族的唐墓中發現,可見把“盈”字直接與大盈庫對號入座的看法還應仔細斟酌。也許帶有“盈”字款的器物在唐代皇室宮廷使用,卻并非是專用,在民間和市場上也有使用和出售。黑石號還有“進奉”款的白釉綠彩瓷,說明“進奉”款的器物也會流入市場。

圖六:1 盈字款盤子
圖六:2 進奉字款

黑石號上還有一件白釉綠彩帶把瓶(圖七),形似“胡瓶”,但高度將近1米,與唐代流行的高度在25厘米到45厘米之間的用于日常生活的胡瓶不同。如果瓶內裝上液體,把柄根本無法持重,故無實用功能。中國境內相似的瓶多出于墓葬,如河北蔚縣榆澗唐墓的綠釉帶把瓶(圖八),與同出的類似的大型塔式罐[14]都屬于喪葬用品。白釉綠彩帶把瓶發現于國際貿易的黑石號船上,表明喪葬用品如果脫離了特定的區域便會失去自身的含義。此外,黑石號上的帶把瓶頸部和高足部分飾鳳或孔雀尾式的紋樣,腹部有方框四角帶植物紋樣,這在船中的碗盤上也有發現,卻幾乎不見于中國發現的大量瓷器上。是否可以這樣解讀:這是外國人定做的器物,故采用自己喜歡的紋樣。或者是外國人在中國見到這種器物,不知與喪葬有關,于是定購了這種奇異的器物?

圖七 白釉綠彩帶把瓶
圖八 榆澗唐墓綠釉帶把瓶

金銀器與商胡

揚州一帶也被稱之為浙西,中晚唐以后工業、商業崛起,其中金銀器制作逐漸成為中心。黑石號的金銀器最大的可能是在揚州一帶制造。原本唐代制作金銀器的中心在長安,由中央政府控制的“金銀作坊院”生產。八世紀中葉以后,產、貢金銀的州府大都在南方地區,全國產金地南方占92%,產銀地南方占94%,嶺南道、江南道一躍成為金銀器制作原料新的供應地。文獻記載中皇帝索要的數目驚人的金銀器的制作地也正是揚州一帶。

黑石號上的金銀器中有多件銀盒(圖九:1,2,3),都是曲瓣的形態,造型如花朵或云朵,刻意強調器物的弧曲變化,使整體造型優美流暢,正是當時南方器物普遍流行的做法。黑石號的一件銀盤上有犀牛紋(圖十),與偃師杏園唐墓出土銀器類似[15],這種寫實的風格與南方地區追求動物造型的逼真效果頗有淵源。唐代南方金銀藝匠的創新,非中原藝匠敢于嘗試,極具南方風格,體現了南、北在傳統習俗和藝術品味上的不同。更可推知,沉船上的金銀器不僅產于中國,而且是南方揚州一帶的產品。

圖九:1 銀盒
圖九:2 銀盒
圖九:3 銀盒
圖十 犀牛紋銀盤

揚州既是金銀器制造中心又是集散地,還是唐朝皇室所需的供應地,黑石號上的發現則首次證明了揚州一帶的金銀器還遠銷海外。不僅如此,有幾件器物前所未見。方形金盤(圖十一)除造型特殊外,紋樣主題為似芭蕉的植物葉,并在中心構成“卍”字圖案,邊飾也由這種植物葉排列組成,與絕大多數用細碎葉瓣組成邊飾的中晚唐金銀器不同?!皡d”字在佛教文物中可見,少量出現在銅鏡上,有人解釋為吉祥符號,出現在金銀器上尚屬首見。方形金盤為孤品,紋樣新穎,是否可能是為輸出海外專門制造的呢?

圖十一 方形金盤

沉船上還有一件帶把杯(圖十二),八棱杯體,每面粘貼有一歌舞胡人,沒有地紋。唐代前期曾出現一批帶把的八棱杯,是受粟特影響出現的器類[16],主要出現在中國北方地區,盛唐以后幾乎不見。黑石號的帶把杯在造型上與唐前期的同類杯十分相近,連把上、指墊上飾胡人頭的細節都屬同一風格。這件器物重新出現在揚州,并非是全新的創造,其所帶有的古老和異域的神韻,外國人才更熟悉,或許是揚州的商胡不僅銷售而且制造金銀器,很可能是按照外來貨船上的人的意圖甚至是提供的設計來制造的。

圖十二 帶把杯

黑石號與揚州

黑石號沉沒時的揚州,憑借入海口的天然恩賜、大運河的開通,加上附近物產豐富,逐漸成為中晚唐的生產、商貿基地,并贏得了天下財富“揚州一益二”之譽[17]。唐朝在揚州設有軍政合一的大都督府和淮南節度使,還有主管運輸事務的鹽鐵轉運使常駐,保證了揚州在東南政治中心的地位。各地物品先到揚州,再輻射四方;海外貿易也使各種人員、各國商客聚集揚州。揚州作為新興的港口開始在海上絲綢之路扮演了重要角色。

“黑石號”出水文物中有幾件伊斯蘭陶罐(圖十三)、一個玻璃瓶(圖十四),還有數枚南亞的銅鏡,應是船員的生活用品。同樣的伊斯蘭藍綠釉陶,在揚州晚唐地層內曾發現幾百片,還有一件完整的雙耳綠釉大陶壺[18];揚州波斯邸胡店還出土大量伊斯蘭納鈣玻璃殘片[19],可能是從伊斯蘭世界運來,準備在揚州進一步加工為成品[20],表明在瓷器等大量外銷的同時,外國物品也流入了唐朝。

圖十三 伊斯蘭罐
圖十四 玻璃瓶

黑石號和揚州的考古發現,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公元九世紀中葉,亞洲政治格局和勢力版圖發生著重大變動,各地之間原有的交往方式破裂,一度興旺發達的陸上絲綢之路逐漸沉寂。然而對異域財富的渴望,對不同文化的好奇,仍促使人們尋求新的通道或以新的方式重新交往。9世紀之后,中國乃至歐亞的溝通開始以海路為主,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本文原載自故宮博物院院刊,標題為編者所加)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密云县| 西充县| 普安县| 武鸣县| 汉源县| 太谷县| 柘荣县| 双流县| 民乐县| 福安市| 枣庄市| 娄底市| 金沙县| 镇坪县| 疏附县| 阿图什市| 庄河市| 友谊县| 如东县| 霍邱县| 繁昌县| 黎川县| 天长市| 枞阳县| 三河市| 手机| 鄯善县| 治多县| 班戈县| 镇康县| 新丰县| 西峡县| 邳州市| 容城县| 澄城县| 汝阳县| 罗甸县| 南宁市| 铜陵市| 志丹县| 当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