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疆大學課題研究表明:新疆歷史上各民族彼此信任和諧相處
由新疆大學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新疆維吾爾民族察合臺文契約文書整理與研究》研究發現,散存于新疆各地群眾手中的新疆維吾爾族察合臺文契約文書中,普遍存在借用漢語詞語和協議雙方邀請漢族鄉鄰做公證人的現象。主持此項研究的新疆大學教授陳世明稱,這表明,歷史上新疆維吾爾族和漢族之間以及新疆各民族之間和睦和諧相處,彼此之間互相信賴、互相依托。
察合臺語是十三世紀初至二十世紀初新疆維吾爾族和烏孜別克族廣泛使用的一種語言。察合臺文契約文書就是維吾爾族在使用察合臺語期間為處理民間的財產交易、法律糾紛和人際關系等各種事務時,由當事人雙方或數方所訂立的協議。
該課題研究歷時6年之久,課題組深入鄉村收集整理散存于新疆各地群眾手中的新疆維吾爾族察合臺文契約文書,最終收集到6445份文書,其中1634份收錄進課題。課題組發現,這些契約文書中普遍存在借用漢語詞語和協議雙方邀請漢族鄉鄰做公證人的現象。例如簽訂于1876年的一樁處理維吾爾族遺產土地買賣的《買買提出賣遺產土地的契約》中,4名公證人中有2名是漢族鄉鄰;簽訂于1863年的《尼加提霍加抵押土地的契約》中有3名公證人,其中就有一位名為季云孝的漢族鄉鄰;簽訂于1894年的《買買提艾力等人續租葡萄園的文書》中的4名公證人全部是漢族鄉鄰……除此之外,部分契約文書還記錄了民漢鄉鄰之間租賃、典當土地等方面的內容。
陳世明表示,這些現象全方位反映了清朝及民國時期,新疆各民族之間豐富的交往和交流活動,特別是表明了新疆各民族之間互相信賴、彼此依托的和諧關系。
該課題通過新疆維吾爾族察合臺文契約文書分析研究了清朝統一新疆以后,新疆社會的民間經濟、民間法律、社會道德等的發展情況,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新疆維吾爾族和漢族之間以及各民族之間最真實的民族友好關系,新疆與中央之間的社會政治關系。
該研究成果填補了我國維吾爾族察合臺文契約文書研究的空白,它充分反映了新疆各個民族在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和鞏固過程中的作用,對于加強各民族之間的互相了解具有重大意義。
(原標題為《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新疆維吾爾民族察合臺文契約文書整理與研究>成果表明 新疆歷史上各民族彼此信任和諧相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