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藝術人物|阿萊瑪尼開啟威尼斯雙年展“她時代”
第59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近日官宣了主題展和國家館名單。作為該展歷史上第5位女性總策展人,以及首位擔任該職位的意大利女性,塞西莉亞·阿萊瑪尼在疫情期間“在線訪問”了400個藝術工作室,并將于4月呈現聚焦女性的一屆展覽。
在美國,93歲的藝術家韋斯利2月10日辭世,他擅長以波普、極簡與超現實展現黑色幽默。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公布了新館長,克里斯托弗·貝德福德將于6月履新。此外,中國藝術史學者巫鴻近日獲頒藝術寫作獎項。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道并評析國內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
意大利 | 女性策展人塞西莉亞·阿萊瑪尼
即將開啟威尼斯雙年展“她時代”,女性藝術家占9成

塞西莉亞·阿萊瑪尼
近日,第59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官宣了主題展和國家館名單,此次雙年展將以“夢想之乳”作為主題,來自58個國家的213位藝術家參展,同時還有來80個國家館展出。
第59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將于4月23日至11月27日舉行,由塞西莉亞·阿萊馬尼(Cecilia Alemani)擔任策展人。作為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歷史上第5位女性總策展人,以及首位擔任該職位的意大利女性,在塞西莉亞·阿萊瑪尼的統領下,這屆雙年展將聚焦女性藝術家,呈現“對于男性在藝術史和當代文化史上占據中心地位的深思熟慮的重新思考”。在參展的213位藝術家中,僅有21位是男性(略低于10%,包括在世和已故藝術家),這一數據是突破性且鼓舞人心的。
參展的女性藝術家包括芭芭拉·克魯格、南·戈爾丁、露易絲·奈弗遜、露絲·阿澤,還有首位代表美國參加其國家館的黑人女性藝術家西蒙·利。
阿萊瑪尼擔任紐約高線藝術(High Line Art)的總監兼首席策展人,并于2017年擔任威尼斯藝術雙年展意大利館策展人。阿萊瑪尼是威尼斯雙年展歷史上第五位女性總策展人,而作為威尼斯雙年展首位意大利女性策展人,她表示:“我理解并感激賦予我的這份責任與機會,我將讓藝術家們發聲,去創造反映他們視野與我們社會的獨特藝術項目?!?/p>
疫情迫使展覽推遲一年,阿萊瑪尼則通過Zoom對400個藝術工作室進行了線上訪問和參觀。藝術家關注生命的目的、未知的未來、與自然的交流、不平等關系和地球健康、身份政治和生態行動主義等問題,有時以反烏托邦式的厄運來設想未來,有時則對未來進行充滿希望的重塑。這些問題為阿萊瑪尼策劃此屆雙年展提供了依據。
此次威雙的中國館展覽主題為“元境”,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擔任策展人,邀請4位(組)藝術家參展。(整理/畹町)
美國紐約 | 藝術家約翰·韋斯利
93歲去世,以波普、極簡與超現實展現黑色幽默

約翰·韋斯利
美國藝術家約翰·韋斯利(John Wesley)于2月10日在紐約家中去世,享年93歲。在跨越五十年的職業生涯中,韋斯利因將線條簡潔的漫畫人物置于詭異場景中的繪畫而聞名,創作涉及波普、極簡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等多種風格。這些黑色幽默的作品常常帶有性和絕望的色彩,喚起日常生活中的恐怖和平凡。
韋斯利1928年出生于洛杉磯,5歲喪父后一度被送到孤兒院生活。韋斯利曾為諾斯羅普飛機公司(Northrop Aircraft)擔任插畫師,搬到紐約后成為一名郵遞員。這兩個行業都深刻地影響了他的藝術創作。由于他在1960年代在紐約藝術界嶄露頭角,他的扁平化、卡通化的繪畫經常與波普藝術運動聯系在一起,但影響韋斯利創作的,與其說是對消費主義的興趣,不如說是“對情色敘事的偏好”。紐約極簡主義者丹·弗拉文(Dan Flavin)和唐納德·賈德(Donald Judd)都是他一生的摯友和堅定的支持者。1983年,賈德在他位于德克薩斯州馬爾法的奇納蒂基金會建立了一個展廳,專門用于展示韋斯利的畫作。其中一些作品至今仍在那里展出。

約翰·韋斯利作品
韋斯利曾在威尼斯的普拉達基金會、紐約P.S.1當代藝術中心(現在的MoMA PS1)、法蘭克福Portikus和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等機構舉辦過個展。他的作品曾參加1972年德國卡塞爾第五屆文獻展,并被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等機構收藏。(整理/錢雪兒)
美國舊金山 | 克里斯托弗·貝德福德
將擔任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新館長

克里斯托弗·貝德福德
近日,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宣布克里斯托弗·貝德福德(Christopher Bedford)為新任館長。貝德福德自2016年一直擔任巴爾的摩美術館館長。他將于6月上任新職位,接替在該機構工作19年后于去年秋季卸任的館長尼爾·貝內茲拉(Neal Benezra)。在貝內茲拉離任前,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經歷了一段動蕩期,該機構因疫情影響而被迫關閉并裁員,且被指責存在制度性種族主義。

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圖:Jon McNeal, ? Sn?hetta
在巴爾的摩美術館擔任館長期間,貝德福德實施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博物館藏品和員工多樣性的舉措,堅持雇用和晉升女性和有色人種員工,并在2020年承諾只收藏女性藝術家的作品。他通過實際行動,將藝術界的焦點從男性白人藝術家轉向更多元、更國際化、更具包容性的敘事。他還致力于讓博物館走進社區,在2019年啟動了一項全市范圍的調查,試圖了解博物館如何更好地為巴爾的摩居民服務,并在2020年的疫情中啟動了一系列計劃,為該市的藝術界提供即時的財政救濟。去年年底,貝德福德曾收到抨擊,原因是他為了購藏戰后未被認可的有色人種藝術家的作品而計劃出售館藏中一些著名白人男性藝術家的作品。
2018年,巴爾的摩美術館通過售賣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肯尼斯·諾蘭(Kenneth Noland)、羅伯特·勞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弗朗茲·克萊恩(Franz Kline)的作品獲得1610萬美元。去年春天,美術館舉行了一場展覽,展示使用這筆資金所購買的一系列受到忽視的藝術家的作品。貝德福德此后曾表示,“我們正在進一步審視跨越地域和文化的藝術史,從而讓那些在過去數個世紀中未受到應有認可的藝術家浮現出來,并且將對話從現代轉向它所基于的歷史?!比缃?,來到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后,貝德福德將繼續對于多元化的探索。(文/錢雪兒)
美國 | 美術史學者巫鴻
獲美國大學藝術學會“藝術寫作杰出終身成就獎”

巫鴻
美國大學藝術學會于近日公布了2022年度優異獎獲獎名單,藝術史學者巫鴻獲得“藝術寫作杰出終身成就獎”,表彰他大量杰出的作品以不同的視角將中國視覺文化帶入學者和一般讀者的視野。
巫鴻,美術史學者、批評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學教授。1963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學習。1972—1978年任職于故宮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1978年重返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攻讀碩士學位。1980—1987年就讀于哈佛大學,獲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隨即在哈佛大學美術史系任教,于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教學,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該校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
授獎詞稱:“在中美兩國接受的訓練使得巫鴻的作品將兩國文化的觀點帶到了美學、藝術史和考古學領域。從最早的古代遺跡到當今時代對西方進步敘述矛盾的心理結構的干預,他的論點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基礎。從敦煌石窟到重屏再到朱金石的裝置藝術‘方陣:一立方體宣紙’,他因改變東亞藝術研究和關注圖像與被觀察的空間之間的關系而收獲無數大獎。總而言之,他的作品探索了許多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復雜轉變。他一直對時間的形態非常感興趣,撰寫了大量關于世界時間的專著、論文和展覽圖錄,將中國視覺文化帶入不同的焦點。他的作品范圍之大如同史詩,其中的探討辯論可以跨越幾個世紀開展,同時關注藝術家和觀眾的人性。他是一位藝術史學科工作者,是一位詩人學者,從內心知道如何提筆,創作出清晰細膩的散文,為專家和新讀者打開了新領域?!保ㄎ?畹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