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省級榮譽!高淳區1+2
新年新氣象
就在近日
高淳又迎來了好消息!
為表彰先進、弘揚正氣
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
江蘇省印發了《關于表彰全省鄉村振興
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授予65個集體“江蘇省鄉村振興先進集體”稱號
200名同志“江蘇省鄉村振興先進個人”稱號
其中
南京市高淳區東壩街道黨工委獲評
“江蘇省鄉村振興先進集體”稱號
高淳區2人榮獲
“江蘇省鄉村振興先進個人”稱號
江蘇省鄉村振興先進集體名單
南京市高淳區東壩街道黨工委
江蘇省鄉村振興先進個人名單
(以姓氏筆畫為序)
孫紅星
南京市高淳區陽江鎮丹湖村
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何新保
南京市高淳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
東壩街道和兩位先進個人
在鄉村振興工作中
付出了怎樣的努力呢?
讓我們先去東壩街道看一看 ▼

東壩街道地處南京市后花園高淳區的東部丘陵山區,總人口4.5萬,轄12個行政村,1個省級開發區配套園區,區域總面積104平方公里,擁有豐富的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江蘇省“百家名鎮”之一。

近年來,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堅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扣鄉村振興20字總要求,成功打造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生態文化村、鄉村旅游重點村等特色村落,創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4個、市級美麗鄉村54個,榮獲省人居環境范例獎、省生態種植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擘畫出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美美與共”的鄉村振興畫卷。
以產業融合為重點,發展動能加速集聚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東壩街道堅持以構建多元產業體系為路徑,不斷探索新型發展方式和產業培育模式。

科學規劃產業發展
利用完成的4.36萬畝耕地質量提升項目和4450畝高標準農田,探索高效農業發展模式,鼓勵適度規模經營,持續推進優質稻米、經濟林果、特色水產、茶葉、苗木等農特產品規模化品牌化,突出連片開發和建設,形成“專、精、特、新”的產業格局。

累計發展家庭農場73家,規模種植大戶108戶,農業龍頭企業11家,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2家。
提升特色產業能級

強化技術賦能,發揮鄉土專家引領作用,強化職業農民培訓,深化產學研深度融合,建成400平方米專業化農民培訓中心,推動禾田坊家庭農場與江蘇省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大仁凹村觀賞苗圃基地引進種植專家團隊,開展植物生產管理科研工作,加快花卉苗圃科技成果轉化見效。
放大試點示范效應

借力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開發農文旅特色項目,打造集農業觀光體驗、文化創意、休閑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產業。

以小茅山腳等4個特色田園鄉村為載體,引進7家社會資本,形成村理餐飲、慕青民宿、開元芳草地高端鄉村度假酒店等20余種業態,注冊“拾捌蟹”“壟上品紅”“漫之淳”等農特品牌。片區年均接待游客13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2億元。
以綠色生態為關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人居環境展新顏

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和“四清四拆四整治”行動,堅持以點串線、連線成片的模式推進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宜居村建設,累計建設美麗鄉村123個,其中省級特色田園鄉村4個、市級美麗鄉村54個、區級美麗鄉村65個,初步形成美麗鄉村環線,發揮好山好水好空氣、原汁原味原生態的田園美景價值。
綠色服務上臺階
重點圍繞垃圾綜合治理、公廁新建改建、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服務水平。158個自然村建設公交化收集亭279處、配備分類垃圾上門收集車182輛,100%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

按照規劃布點村每村至少擁有一個三類及以上公廁目標,累計新建改建公廁223座、戶廁無害化改造全部完成;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44座,鋪設污水管網304公里,農村污水處理全覆蓋。
山水河湖秀基底
在落實河長制、小微水體和小流域整治、水美鄉村建設上精準發力,完成200個小微水體整治和33平方公里小流域綜合治理、建成水美鄉村6個,水環境質量穩中提升。

明確守護藍天白云目標,貫徹林長制改革,完成綠色南京4540畝、建成林蔭大道137公里、常態化管護綠化34萬平方米,讓居住環境綠樹環抱、生活空間綠蔭常在。
以高效治理為基礎,共治共享格局顯現
社會治理一張網

在全街道劃分設置76個網格,建立73個網格工作站,構建街道、村、網格工作站三級網格服務體系。在疫情汛情期間,充分發揮“大數據+網格+鐵腳板”應用及視頻監控作用,工作人員全部下沉網格,全覆蓋做好疫情管控、汛情排查等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便民服務一窗口

新建950平方米便民服務中心,承接整合行政審批、公共服務事項111項,受理一窗通辦事項396項,設立8個綜合服務窗口、5個派駐窗口、4個網上自助服務終端,實行“前臺一窗受理、后臺分類處置、區街聯網通辦”的服務流程,各類事項辦結率100%,滿意率99%以上。
鄉風文明一站點

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載體作用,多途徑展列“身邊好人”“優秀黨員”“鄉賢”等人物的事跡。積極開展“最美系列”創建申報,打造“最美庭院”5696戶、“文明家庭”60戶,獲評“高淳好人”8人,弘揚尊老愛幼、鄰里和睦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育文明向上的社會友好新風尚。
以富民增收為根本,百姓福祉不斷提升
堅持把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好做強集體經濟和拓寬增收渠道“組合拳”,鼓起農民“錢袋子”,推動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變為現實圖景。

全力保障就業優先
結合“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引進社會資本創辦企業,鼓勵企業增設就業崗位,支持村集體組建勞務公司,帶動1300多人回鄉就業。

支持農民返鄉創辦領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家樂、民居民宿等,帶動370多人返鄉創業。疫情期間,圍繞“六穩”“六保”目標,累計為25名大學生在內的180人提供就業崗位。
培育壯大集體經濟

強化村集體“造血”功能,連續開展三輪村級能力建設,促進村級產業快速發展。街道村級集體總資產由2010年的5732萬元增長為2020年的53237萬元,年均增長25%;集體經營性收入由2010年的560萬元增長到2020年的2521萬元,年均增長16%。目前,街道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全部達到120萬元以上。
盤活利用集體資產

把握城鄉融合發展試點建設契機,先行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抵押貸款等制度,累計完成3個地塊、28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盤活閑置農房(宅基地)43棟,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吸引建設松湖云谷青少年實踐基地等項目,豐富片區產業業態,促進富民增收。
讓我們再來看看
這兩位鄉村振興先進個人▼
01
孫紅星

在基層工作10多年,擔任村支書5年,一方面積極發展經濟,2017年成立孫家宕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整修廠房及門面房,使村集體每年增收15萬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總部企業53家;2019年為加快農村經濟產業轉型升級,在勝利圩實施由原來的單一化螃蟹養殖轉化為綜合稻田種植加水產套養模式,并申報2020年省以上現代農業發展專項合作社高質量發展項目,目前依托“丹湖秋月”品牌,打造大米、野菜油產品。另一方面扎實改善民生,通過實施蟹塘農用電網整改、村內道路拓寬及新建、水面清淤、耕地質量提升等,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極大改善了人居環境,提升了村民的滿足感、幸福感。
02
何新保

從事基層農技推廣26年,參與全區稻麥油良種繁育、種子檢驗、種子經營管理、大宗農作物生產管理及農情信息等大量工作;推動糧油輪作試點、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金陵稻米基地等項目建設,落實水稻生態補償、規模稻谷種植補貼政策,加強全區糧油生產技術指導,促進提質增效,提升農戶種糧積極性。同時始終牢記職責和使命,認真貫徹落實糧食安全戰略,強化糧食安全責任制落實,保障全區糧食種植目標任務落細落實,開展拋荒地復耕復種及耕地“非糧化”摸排工作,確保了全區糧食種植面積、產量穩定。近三年(2019-2021),全區糧食種植面積分別為12.8萬畝、13.57萬畝、16.99萬畝,逐年增長。
未來,高淳區將繼續努力
在鄉村振興中再創佳績、再立新功
更富成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
新時代魚米之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